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课前检测:1、亲子间的相似性叫 。亲子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 。2、生物不同的 特征、 特性和 方式,就是生物的性状。3、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 。教学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重点难点:1、 相对性状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一、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染色体(成对)→DNA→基因(成对)例:(P29页图)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46条DNA分子,数万对基因。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二、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1、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毕耐登在研究马会充实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了则又恢复成2对。2、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使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3、以人为例:父亲(23对) → 精子(23条) ↘ 受精卵(23对)→新个体 母亲(23对) → 卵细胞(23条 )↗4、P31填图5、总结:①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以染色体为载体在亲子代间传递。②子代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般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子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板书设计: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染色体(成对)→DNA→基因(成对) 二、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 以人为例: 父亲(23对) → 精子(23条) ↘ 受精卵(23对)→新个体 母亲(23对) → 卵细胞(23条)↗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课后检测:1、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生殖细胞中是( )A、23对 B、23条 C、13条 D、46对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液泡3、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是( )A染色体在生物体任何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B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C染色体是被染过颜色的物质D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生殖细胞中没有。4、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正常来源是(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C一半以下来自父方,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D与父方相似的人来自父方多一些,与母方相似的人来自母方多一些5、下列细胞中染色体不成对存在的是(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6、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是( )A一对 B二对 C一个 D多个7、染色体与基因的正确关系是 ( ) A、很多基因排列在染色体上 B很多染色体排列在基因上C、基因是染色体的另一种称呼 D、染色体在细胞核时叫基因8、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他们分别位于一对 上,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这对基因随着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 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