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2011版新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在历年的中考中都会涉及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所以本课时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续继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课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与传播。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对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也已了解,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化归思想有所体会,但不够深刻,另外根据初一学生乐于探索,富于联想的特点,为了能够很好的突破重难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习的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类比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体会“数形结合”“类比”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并能用数轴表示解集五、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方法和不等号方向的改变六、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初一学生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设计,充分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获取新知,以“我能行”,“火眼金睛”,“议一议”等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七、教学策略采用“导学—探学—研学—忆学—评学—拓学”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八、教具准备三角尺 多媒体设备九、教学过程【导学】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 学生回答:,,,问题: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1、不等式;2、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次数是1;4、不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引入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理解一个概念,掌握两种方法,领悟三种思想)设计意图:通过4个用不等式表示语句的题目,让学生从已学的知识出发,并经历由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过程,其次让学生观察归纳其特征,开门见山,简单明了,直入课题。为了能使同学们有的放失,清晰明了本课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所以概括并出示了学习目标:理解一个概念,掌握两种方法,领悟三种思想。【探学】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不等号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齐读)小试牛刀:下列不等式,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若不是,请并说明理由.(一人说一个) (1) 2x-3>1 (2) 5x+2>5x-3 (3) x2+1 (4) y≥0(5) x+y-3;(2)xy≥1;(3)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