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 4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
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让我们把书翻开到 83 页,一起读读单元扉页的这句话——思
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一
样的,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种自相矛盾的思维。(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韩非:前 280-前 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开火车,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
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
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板书:
人(楚人)事(自卖自夸自己的矛与盾)情(寓意)做事不能自相矛
盾,要实事求是。
2.联系上下文,解决注释: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弗:不。立:存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
(指名表演朗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
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指名表演朗读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指名表演朗读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你们想告诉这位楚人什么话?总结寓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自由讨论)2.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
自由发言。)
作业设计:
1.扩写《自相矛盾》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
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
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认识“膑、讥”等 5 个生字,会写“丧、瞪”等 8 个字,掌握“得意
扬扬,轻蔑”等 12 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等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
语气,了解人物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
2.知道田忌就转败为胜的原因。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我们学习了自
相矛盾的思维,是多么的可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以弱胜强的思维。
《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在历史上,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你知道哪些?
官渡之战 曹操 2 万人战胜 10 余万敌军
赤壁之战 周瑜、刘备 5 万人战胜 20 余万敌军
淝水之战 谢玄 8 万人战胜 80 多万敌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组词造句,指导临写(注意丧、耀、蔑、赢)
2.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结果田忌赢
了。)
板书: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做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以弱
胜强,反败为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
画出两次赛马的对阵图。
2.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论。
① 对阵图:第一次赛马 第二次赛马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田忌
上 上 上 下
中 中 中 上
下 下 下 中②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
a.两人的马没换。
b.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c.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
③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
a.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
b.比赛结果不同。
c.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
败,目瞪口呆。
过渡: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接下来,我
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浏览 1-12 自然段。
(1)田忌在第一次失败以后,是什么样的表现?找一个成语。
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
(2)这时,田忌遇到了好朋友孙膑。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出每个人不同的语气。(田忌:将信将疑。孙膑:胸有成竹。齐威王:
骄傲自满。)
3.默读 13~18 自然段。
提问:(1)齐威王三次比赛,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 猜一猜结果揭晓时,齐威王可能会对田忌说什么话?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
这也可能是齐威王的内心话啊!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
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
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即使力量处于弱
势,也可以反败为胜。这就是思维的火花,照亮了今天和明天!
作业设计
1.续写《田忌赛马》
教学反思
1.分角色朗读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
2.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
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17.跳水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 7 个生字,会写“艘、航”等 14 个字。
2.掌握“环游、航行”等 12 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2.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3.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解题设疑。
1.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了自相矛盾和以弱胜强的思维,可见人类
的思维确实可以碰撞成火花。今天我们通过跳水来看一下一种面对危
急时刻的思维,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2.解题。
跳水相信同学们通过奥运会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本文跳水的人
是谁?是运动员吗?为什么跳水?
3.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年)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
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穷人》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桅杆(wéi gān)、吓唬(xià hu)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追猴子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
水最终得救。)
2.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
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板书: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
跳水,孩子得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经过、结
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跳水》。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我们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那么,请同学们画出有
关描写水手的语句。
(1)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们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
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为什么水手笑,而孩子却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
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为何水手们笑得更欢,孩子气得脸都红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
撕得更凶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顶端。
(4)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怎么此时水手们突然吓呆了?→孩子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
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5)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为什么会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们能直观地看到猴子与孩子的动作与神态,他们的表现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
点拨总结:在整个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渲染气氛。开始水手们都“笑起来”,气氛轻松。后来“全都吓呆
了”与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烘托了紧
张的氛围。
③反衬主人公的品质。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在关键时刻却不知所
措,与船长的审时度势、机智果断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
2.感悟孩子的处境。(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
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
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
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稍快,声调稍高,突出重点词语。你们朗读的技巧掌握得越
来越好了!
3.“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过渡句。上
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4.“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
太长了。)
5.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2)当时天气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而且与摔在
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
这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逼
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可知,在当时的危险情况下,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的船长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具体。这种思维
就是遇事不慌、镇定冷静、急中生智的思维,最终就化险为夷。
2.像这种急中生智的故事,同学们还能找出吗?
(《草船借箭》《空城计》等)
作业设计
1.生字词
2.《练习册》
教学反思
1.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事,面对这些事件,我们
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
让学生充分读书,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神态和动作,充分唤起
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
目的。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遇事多思考,沉着冷静。
2.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找出病句的矛盾之处。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3 篇课文,它们有什
么共同点?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
天和明天。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篇课文人物的思维方式,由此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交流平台,并回顾《田忌赛马》和《跳
水》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把你的发现和
感受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要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
能转败为胜;《跳水》中,船长在儿子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做出让儿子跳水的决定,最后使儿子脱险获救。他们的
机智和谋略不由得让人叹服。
教师点拨总结:在相同的环境中,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
法,这就是人思维的不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
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解
决。当然,像楚人那种自相矛盾的思维,是不可取的。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加点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1)教师点拨总结:
①每组两个词语,加点字都相同,而且第二个词是对第一个词的加点
字的解释。
②第二个词的两个字都是近义词,表示相近的意思。
(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些有趣的词语,要把它们积累
下来。除了上面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近义词的词语呢?(先在课文
中找,再延伸到课外。)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
一写。
点拨:第一句话中,通过放大人们的感受,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人们等
待的焦虑;第二句话中,通过罗列一组表示时间漫长的词语,突出了时
间变化之快。
示例:
两点,两点半,三点,三点半……他一次又一次地看着时钟,怎么天还
不亮啊?
3.读一读材料,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为这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
教师点拨总结:(1)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3)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4)增删词句,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
请同学们也学会运用这些修改方法修改作文。
四、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释义: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告诫我们,人外有人,天外
有天,虽然自己很努力了,但仍有更努力的人,我们不能骄傲自满。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
就会识别鸟儿的叫声。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
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
坏。指只有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才能认清事物的好坏。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释义: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有时候书里的一个字可能会价值千金。这
句话告诉人们,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要用心读,用心琢磨书中的字句,
领会其中的意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释义:听到您的一番话,胜过我读十年书的收获。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
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颖的思维方式,懂得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
应沉着冷静去思考问题。学习了修改句子的方法,同时积累了名言警
句。同学们要学会多听长辈的意见,多实践,多思考,为自己的理想而
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其思维过
程的方法。
2.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3.理解、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