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岳阳楼记》两句名言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
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
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由学生介绍师再补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
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
绵深致,脍炙人口。
2、背景简介:
1038 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
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
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
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指名谈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1、小组讨论:题目是“秋思”,词中有没有写秋景,写秋景体现在什么字上?而“思”
又体现在什么字上?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
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1、(边分析边板书)
2、中心思想
《渔家傲·秋思》本次通过对边塞荒凉悲哀秋景的描写,抒发了戍边将士思乡忧国的心
情。
六、有感情地品读词句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
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
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词作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
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
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根据提示说出原文诗句。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十、板书设计: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上片:写景“秋”(边塞秋景) 塞下 雁去 边声 描绘出一幅萧瑟、
“异” 千嶂 落日 孤城 荒凉的边塞风景
下片:抒情“思”(戍边将士) 浊酒 归无计
“泪” 羌管 人不寐 抒发词人思家忧国、
白发 征夫泪 壮志难酬的情感
意境:苍凉悲壮又沉郁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