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方法:
知 划 读 悟 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作者、背景)
1、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
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2,创作诗歌背景2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
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
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塞的理想在鼓舞着他,
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
碛 qì西官军》)
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
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
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
一起说出这首诗的名字—《逢入京使》。
二、划(节奏)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请同学们按照“二二三”划这首诗的节奏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读(古诗)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齐读,根据节奏。3
四、悟(诗句)
1、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对于标题你怎么理解。
学生: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2、解读诗句:
这首诗短短的四句,却绘出了一幅离别之画,在这首诗中,你认为那
句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双袖龙钟泪不干)
注释: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
意思:此次离开家乡,依依不舍,热泪盈眶,沾湿了袖子。
作者为了报效祖国,辞去一别,如此伤心流泪,那一句体现了作者已
经远离家乡了?
(园东望故路漫漫)齐读一遍
注释故园: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东望:向东望去(点明家园的
地点)。此时作者在向那个方向行驶?(西行){实景}
离开家乡距离远吗?(很远)哪个词看的出来?(漫漫)
所以就得出:故园东望路漫漫。
老师:作者走马西行,虽报效国家,但离家之遥远,思念长安老家,
思念自己的妻子,回首望故乡,是眼泪汪汪呀。
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
龙钟泪不干”。
正当作者伤心难过的时候,途中遇见了一个入京回来的故人,正向自
己的家乡长安驶去,于是想到自己的妻子也正好在长安,正好托故人4
带封家书回去,可一看,因为匆忙,望了带纸和笔,只好托故人带个
口信。就得出下面两句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老师总结:
是呀,有时身不由己,作者为了报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
自己的亲人。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为了我们,只好奔波在外,他们
何愁不想回到这个温馨的家里,何愁不想回到你们身边。所以作为儿
女的我们,就用一首歌来感谢父母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