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及同步练习(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及同步练习(教科版)

ID:103251

大小:4.77 MB

页数:123页

时间:2020-03-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章 运动 一 动与静 发展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常识性了解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认识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像运动和静止一 样有相对性 典例精析 【例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 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不同,所选择的参照 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分析】诗人坐船向远看,看到山川向自己走来,这是把船作为参照物,山川相对船是运动 的,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山是静止的,是船在动,则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山川相对地 面是静止的,船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解答】B 【例 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 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分析】跳伞员看到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时是以自身作参照物。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 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时,跳伞员都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 即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 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机向上运动。由此可见, 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D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 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运动是物体 的变化,这种运动称为 。 2.根据物体运动路线可把运动为 和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叫做 。 3.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称做 。如果物体相对 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 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 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个事 实叫做运动的 。 5.“水涨船高”说的“船高”是相对于 而言的,如果以 作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 6.小船顺流而下,船上有人,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 的,船是 的,相 对于船来说人是 的,树是 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绿茵场上健儿飞奔 B.气温升高   C.电灯发光 D.声音传到远处 8.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看到树木迅速向后退去,这位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树木 B.迎面开来的汽车 C.乘客乘坐的汽车 D.房屋 9.地球同步卫星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心 B.月球 C.太阳 D.随意选定的物体 10.夜晚,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月亮 B.云 C.地面 D.观看的人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选参照物也能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B.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C.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D.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要选一个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12.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 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静止,乙车向东行驶 综合与提高 1. 第一次大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 2000 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 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的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是一颗德国 子弹,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他为什么会抓住一颗子弹? 2. 明和小华都坐在车里,车沿着公路前进,小明和小华为自己在动还是没动在争论着,小明 说他没动,小华说她在动,请你说一说他们谁是正确的呢? 3.为什么机场附近的鸟群会给飞机的降落和起飞造成很大的危害? 4.在校运会上,明明为晨晨拍了一张赛跑的照片,冲印出来后,发现晨晨的像很模糊,后面的景物却很清晰,第二次,为了拍清小高跑步的照片,明明拿照相机,在跑道旁边一边跑 一边对准晨晨,冲印出来的后,发现晨晨的像很清晰,但后面的景物却是模糊的,利用你 所学的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探究 1.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目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 【器材】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等。 【步骤】 (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面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课本上(如图 8-1-1)。 图 8-1-1  (2)拉动课本,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______。橡皮相对于课桌是______。 (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______。若以______为参照物,则课本是运动的。 2.与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两条长约一米的木板,两人或两人以上一组,把脚绑在长木板上, 一起走完约 30 米长的路程,看谁先到终点。并讨论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是什么?用到了 我们所学的什么物理知识? 3.意观察一些生活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事例,特别是相对静止的事例(飞机加油机,联合收割 机等),想一想,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物理在线 飞机的空中加油 飞机的空中加油技术起源于 70 多年之前,1923 年 4 月,美国陆军曾用两架小型飞机作试 验,在飞行中靠人工用手抓住导管进行世界上第一次空中对接加油,现代的飞机空中加油常 常是借助于空中加油机在 800 米以上的高度,在同温层(或叫平流层)进行的,在这个空城 中,大气温度基本上不随高度发生变化,气流很平稳,现代大型飞机和先进的加油机最佳飞 行高度在 10000 米上下。 实施空中加油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汇合,必须保证受油机和加油机不发生碰撞, 受油机从加油机下方进入,先在加油机锥管 5 米以内 3 米以外编队飞行;然后再以比加油机快 0.6 至 2.5 米/秒的速度慢慢地将输油管与受油管插好;第三是加油,最重要的是保持两机 的高度、速度、航向、倾角度必须完全一致,双方必须小心翼地操纵着自己的飞机,使之保 持相对静止;加油完毕,受油机缓慢减速,退出加油插头,双机脱离。 请思考并回答 1.飞机在加油的过程中,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物理知识? 2.你认为飞机加油时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 二 快与慢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步认识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和千米/时的单位换算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知道简单的数据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探索科学和真理,培养自身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对速度知识应用,培养解决问题 的能力。 典例精析 【例 1】一列火车长 200m,已知它用 2h,跑了 144km,(1)这列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是多大?合多少 m/s,(2)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 1.6km 的山洞,则整列火车驶出 山洞要多长时间? 【分析】火车的平均速度由公式 易求,火车在通过山洞时,所用的时间,应为从火车头 进洞至车尾出洞所经历的时间,设火车长为 s1,山洞长为 s2,则整列火车通过山洞所行 驶的路程应为 s=s1 +s2 (1) =s/t=144km/2h=72km/h ∵1m/s=3.6km/h    ∴72km/h=20m/s (2)由 可得   ∴ 【解答】火车的速度是 72km/h,合 20m/s,整列火车驶出山洞要 90s。 【例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 8-2-1 中的短跑比 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 t s=υ υ t s=υ υ st = ssm mmssst 90/20 160020021 =+=+== υυ乙图表明: 图 8-2-1 【分析】在图甲中,各跑道右边的计时表的指针相同,表明他们所用的时间相等,三个运动 员的位置不同,说明他们通过的路程不同,在相同的时间里,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通 过的路程长,他跑得最快,在图乙中,各跑道右边的计时表的指针不同,表示运动员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表明路程相等时,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 【解答】甲图表明:在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长的跑得快。 乙图表明: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少的跑得快。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物体在运动时,运动的 和 都可能发生变化,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 方向,物理学中引进了一个重要物理量速度,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大小表示物体 运动的 ,它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 。 2.物体速度的公式是 ,其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用 表示 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 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做单 位,符号是 。 4.当只对物体运动快慢作粗略研究时,可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 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求物体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 5.一个运动的物体,在 2min 内通过了 120m,它通过 300m 路程需要 s。 6.36km/h= m/s;20m/s= km/h 7.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的速度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D.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8.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 ) A.15m/s B.15km/h C.1.5m/s D.150km/h 9.一辆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一半的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3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0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10.长 20m 的火车,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 980m 长的大桥所用时间为 ( ) A.102s B.100s C.98s D.96s 1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 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的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12.汽车从甲地驶到乙地共用了 6h,它最初 2h 行驶了 60km,中间的 2h 行驶了 80km,最后的 2h 行驶了 40km,求: (1)汽车在这 6h 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最后 2h 内的平均速度; (3)汽车在前 4h 的平均速度。 综合与提高 1.用食物诱使一只小狗、猫或鸡跑过一段直路,测量它们这种慢跑的平均速度。请大家思考, 如何才能测出蚂蚁、蜗牛、毛毛虫的爬行平均速度。 2.猎豹的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 28m/s,而蜗牛是动作缓慢闻名的动物,它1h 只爬出5m,请你算一算,如果猎豹跑1min,蜗牛要爬多长的时间呢? 实验探究 1. 怎样测蚊香的燃烧速度? 器材:停表、细线、蚊香、刻度尺 步骤: 结论: 2.从高处释放一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向下自由运动,这种运动我们把它叫做自由落体 运动,当然,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 于空气阻力小,我们也可以把日常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试探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需要测量的数据:高度(路程)、时间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 测量过程: 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 物理在线 天文学家的尺子 现在很多人都已知道,日地距离为 1.5 亿公里,这个距离常被当作“天文单位”(国际天 文学联合会规定从 1984 年起天文单位为一规定值:1.49597870×1011 米,但与日地平均距相 当接近,故仍可认为是地球的轨道半长径。)天文学家也常用这把尺子来衡量行星、小行星乃 至彗星的距禽 可这个结果却来之不易。 古人以为太阳在天上,所以到太阳距离就是“天”的高度。我国西汉年间,天文学家数 学家从若干处竹竿影子长度的区别,曾推算出“天高八万里”,虽然这结果“谬之千里”,但 这种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却是很可贵的。 几乎差不多的时代,古希腊有人利用月亮上、下弦时,日、月、地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测出太阳比月球远 17~19 倍,如图 8-2-2 所示。 这似乎比万里的结果好一些,但当时月地距离本身 也不清楚,所以可能仍是一笔“糊涂账”。何况实际 上,二者的距离相差近 400 倍。 16 世纪时,哥白尼估算的太阳距离也只有 300 万英里,按现在的比例,则相当于 480 万 公里。一个世纪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则认为应是 2100 万公里。稍后的牛顿又进了一步:8640 万公里……这样巨大的数字实在已超出了想象。 前文说过,第一次科学测定天文单位是法国乔·卡西尼完成的。他当然不会相信牛顿的 推算。而且他也的确获得了很了不起的结果:13800 万公里。一直到近代,由于小行星的功劳 使这个值更趋准确:14958 万公里,使得误差从卡西尼的 8%减少到了 0.01%。现代则利用了 雷达和激光技术,使天文单位 a 的值定为 149597892±1 公里。别对±1 公里误差耿耿于怀, 因为相对误差只十亿分之六,如果能用这样的精确度测量南京到上海的距离,那误差只有 2 毫米——相当于 1 粒绿豆大小。  其实地球的轨道是椭圆,日地距离本身时刻都在变化。为了协调起见,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规定:从 1984 年元旦开始,日地距离的平均值为:149597870 公里。一般情况下,谁也不 需要那么精确,完全可以讲 1.5 亿公里。正如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得到 1990 年 7 月 1 日零时 的大陆人口为 1133682501 人,考虑到这几年的增长因素,一般便说 12 亿人口了。  1.5 亿公里有多长呢?一般人可能还不易想象,因为地球上任何两点的“直线距离”都不 会超过 2 万公里,根本无法与此比拟。 不妨这样来比喻这 1.5 亿公里的漫漫之路:如果以步行速度(5 公里/小时)“长征”,则 要昼夜不停地走上 3500 年,让唐僧当初去朝圣太阳,至今不过走了全程的 30%左右。如果铺 上了“月地高速公路”让小轿车疾驶,也得花上 170 年。以声速行进,则需要 13.7 年。事实 上从太阳上发出的光,也需过了 8 分钟才到达地球的。如果太阳上有 1 台与我们同步的钟, 则如果太阳在某天 12 时突然熄灭,那未我们在 12 时 8 分前还可尽情享用这“最后的光明”。 请思考并回答 1. 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数据,算一算太阳光的速度是多少? 图 8-2-22.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怎样探索科学真理。 三 直线运动 发展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物理的重要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 典例精析 【例 1】小强和大勇同时骑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前往相距 18km 的乙地,小强做匀速运动,大 勇做变速运动,且小强的速度等于大勇全程的平均速度,出发 1h 后小强到达乙地, 则: ()   A.大勇也同时到达乙地     B.出发 20min 后,小强离乙地 12km C.大勇到达两地的中点一定用了半小时 D.途中小强有时比大勇快,有时比大勇慢 【分析】编制本题的目的,在于使解题者体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根本区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强,骑车的快慢程度始终不变,速度 的数值为一恒量,他通过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而大勇做变速直线运动,他骑 车时快时慢,速度的数值为一变量,他通过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没有比例关系。“小 强的速度等于大勇全程的平均速度,”其含意是“在全部路程中,小强的快慢程度跟 大勇的平均快慢程度相等”。 【解答】依据物理规律和题意,对四个备选答案逐个考察:     A.由于两人都是从甲地前往乙地,路程 s 相等;“小强的速度等于大勇全程的平均 速度”,v 也相等,根据 t=s/v 则两人所用时间 t 必相等,两人又是同时出发,所以 一定同时到达。     B.小强做匀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出发 20min(全部时间 1h 的 1/3)后,小强应该通过了全部路程 18km 的 1/3,即 6km,此处距离乙地为 18km—6km=12km。     C.大勇做变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没有比例关系,即大勇通过全部路 程的 1/2(到达两地的中点)所用的时间不一定(并不是不可能!)是全部时间的 1/2 (半小时)。     D.两人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小强快慢不变,大勇时快时慢,可知必定“途中小强 有时比大勇快,有时比大勇慢”。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例 2】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 2.56s,激光的传播速度为 3×105km/s, 一架飞机的速度最快可达 3600km/h,若乘坐这架飞机能直驱月球,需要多长时间才 能到达? 【分析】本题暗含的等量关系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 s,还需要注意的是激光传播所用的时间 是“往返时间”,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已知:v1=3×105km/s t1=2.56s/2=1.28s v2=3600km/h 求:t2 【解答】根据题意,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 s 始终不变     即 s2 =s2 而 s=vt 则有 v1·t2=v2·t2     所以 t2=v1·t1/v2=(3×105km/s×1.28s)/1km/s=3.84×105s=106.7h 答:这架飞机需要 106.7h 才能到达。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 2.直线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物体沿着直线做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 发生变化的 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 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1,则甲乙 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5.甲物体的速度是 72km/h,乙物体的速度是 20m/s,丙物体 1min 通过的路程为 120m,比较 可知( ) A.甲物体运动最快 B.乙物体运动最快 C.丙物体运动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2m,它在第 8s 内的速度是( ) A.2m/s B.12m/s C.2.4m/s D.无法确定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快慢不变、运动的方向不变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C.快慢不变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方向不变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3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那么( ) A.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路程越短,它的速度越大 C.它在 0.6s 内通过的路程是 4m D.它在 1s 内的平均速度是 0.15m/s 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通过前半段路程的时间和后半段的时间相等,这辆汽车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运动            ( ) C.前后两段路程上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整段路程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10.从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上滑下的小车,速度在缓慢的增大,因此测出它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前半程最大 B.后半程最大 C.全程最大 D.几个平均速度相同 11.某同学在 60m 的赛跑中,头 2s 内跑了 12m,接着又用了 6s 时间跑了 40.8m,最后用 1 s 跑完余下的路程。 求:(1)头 2s 内的平均速度。(2)中间 6s 内的平均速度。(3)最后 1s 内的平均速度。(4) 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综合与提高 1.如图 8-3-1 所示,是一辆小汽车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 获得的合理的物理信息是: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经过 O 点的 ; 信息二:               ; 信息三:               。        图 8-3-1 2.甲、乙两人要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乙站在河边,甲离乙 20m 远,他们站在一条河岸到 峭壁的直线上,甲喊了一声,乙听到两次声音,测得两次声音间隔为 4s,求河岸到峭壁的 距离(V 声=340m/s) 实验探究 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来的平均速度 需要的数据有:路程和时间 需要测量的器材是: 实验步骤: 物理在线 时间的单位——秒的规定 长度、质量和时间是力学中的三个基本量,这三个量的单位不仅在物理学中处于重要地 位,而且在其它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这三个量的基本单位分 别是米、千克、秒。那么这些基本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对米和千克的规定 已有叙述,而对时间的基本单位——秒的规定未作介绍。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图用目前中学 使用的理化教材中的知识对“秒”的规定的主要方面及其前后变迁情况作一介绍。 一.秒的最初规定:太阳早升晚落是人们经常观察到的现象,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也就自 然成为人们观察时间的依据。太阳连续出现在天空同一位置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叫做一天,也 就是天文学中的“真太阳日”。应该说明的是真太阳日并不等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这是由于地球除自转外 还绕太阳作公转。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当地球自转一周时,同时在公转轨道上地球经 过一段孤长,相应地地球自转必需多转一定角度才能在 地面上观察到太阳和前一天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情况。 如图 8-3-2 所示。可见用太阳的位置来观察时间,其结果不仅和地球自转有关也和地球绕太 阳公转有关。不幸的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并不是匀速的,根据描述行星运动的开普勒 定律可知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因之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它的 线速度最大,而在远日点时线速度最小,如图 8-3-3 所示。 也可以作如下简单推导,设在近日点处地球速度为 v1 地日距 r1;远日点处地球速度为 v2,地日距为 r2。面积速度相等即 v1r1=v2r2,由此式可得 ,因为 r2>r1,所以 V1>V2。公转 轨道上速度的差异使得各个真太阳日的时间间隔不等,这对观 日定时是不利的。于是人们把一个回归年的所有真太阳日加以平均,其平均值叫平太阳日。 1789 年法国成立特设科学委员会研究时间计量标准,历时近 30 年于 1820 年正式提出最初的 秒长定义:平太阳日时间长度的 86400 分之一规定为一秒。秒长的这一规定由 1820 年使用到 1960 年。由此定义,明显看出它是建立在地球自转的基础上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观测 到地球的自转也是不均匀的,有时快,有时慢,但自转的总趋势是减慢,这就使得前面的定 义中的秒长不是一个不变的时间间隔,它的准确度只能达到 10-7 数量级,满足不了高度发展 的科学技术的要求。   二.历书时系统的秒长定义:力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根据力学规律可以精确计算出各时刻 运动物体所处的位置,反之如果能够观测到运动物体的位置,也就可以确定运动体在该位置 的时刻。在浩翰的宇宙中,将地球看作一个质点,在地球质点上观测其它星体的位置,例如, 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同样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相对地球位 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观测太阳或月亮相对地球的位置就可以确定时间,这种时间系统不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是均匀的,称为历书时。历书时规定当太阳在一个特定的位置时(太阳 几何平黄经为 279°41'48"的瞬时)作为 1900 年 1 目 0 日 12 时正。历书时秒的定义为:由 1900 年 1 月 0 日 12 时开始的一个回归年长度的 1/31556925.9747,这一分数的分母是 1900 年回归年的天数×24×60×60 而得到的。1985 年国际天文学会通过决议:自 1960 年起采用 历书时秒作为天文学的时间标准。这种时间标准由于对星体准确位置观测上的困难,使得秒 长误差在 10-9 数量级,历书时秒仅使用了数年时间便被原子秒所代替了。 三、原子秒的定义:在介绍原子秒之前首先了解一点原子方面的基本知识,原子是由原 子核及核外电子所构成的,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绕核运动,允许的轨道有多个。电子在不 同轨道上运动,原子就具有不同的能量,用原子物理的术语来说就是原子处于不同的能级。 当原子受到电磁波辐射时吸收电磁波能量,电子由低能轨道跃迁到高能轨道,这时原子处于 激发态。反之电子由高能轨道回到低能轨道时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电子处在最低能量轨道时 原子能量最低,称基态原子。原子辐射或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严格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 W1 和 W2 分别表示原子在跃迁过程中初末两个能级,h 为布朗克常数。原子 2 1 2 1 r r V V = h WWf 12 −= 图 8-3-2 图 8-3-3的各个能级是固定的,这使原子只能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的电磁波,该电磁波频率所对应 的周期为: ,这一周期稳定度极高,如果我们规定这一周期的若干倍为一秒,我们就会 得到重复性极好的秒。但是,原子秒并不是由电子轨道的变化所定义的,而是由所谓的核自 旋的变化来定的。原子中除电子绕核转动外,原子核本身在作自转,称核自旋,由量子力学 理论得知核自旋的方向只能取几个不连续的方向。对应核自旋的不同方向,使原子处在不同 的能级,即所谓的超精细能级。当原子发生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时,也就是核自旋由一方 向跃迁到另一个方向时,伴随着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的辐射或吸收。 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1967 年 10 月)作出规定:铯原子 133 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 跃迁振荡 9192631770 周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原子时秒,也就是说当原子量为 133 的铯原子处 在基态中时核自旋由一种自旋方向转变为另一种自旋方向时原子能量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电 磁波的周期的 9192631770 倍的时间间隔规定为一个原子时秒。原子时秒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其准确度可达 10-13~10-14。国际单位制中的秒长就是按照上述规定在海平面上得到的。 请思考并回答: 1. 秒的规定经过了哪几个变迁过程? 2. 原子秒是怎样规定的? 我的成长记录 评价项目 差 中 良 优 1 对本章的兴趣 2 按时独立完成本章的作业 3 努力守成老师要求的课外实验或社会设想、资料收集 4 能积极参与同学合作,友好探讨本章的有关问题 5 能用本章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本章自己动手小实验完成情况 7 对本章的掌握程度 8 自我评价 9 老师或家长评价 第七章《运动》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fT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房屋总是静止不动的 B.只有那些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房屋对于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2.坐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3.如图 8-1 所示,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以同样速度向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有关它们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于地面来说,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加油机来说,受油机是运动的 D.相对于地面来说,加油机是静止的 图 8-1 4.下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 A.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 B.沿平直轨道进站的列车 C.斜向上抛出的皮球 D.放在快慢不变运行着的传送带上的纸箱 5.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 1 秒内运动了 10m 路程,第 2 秒和第 3 秒都运动了 10m 路程,则该 物体所作的运动为(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6.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 8s 内通过的路程为 320m,则此物体在后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 ( ) A.40m B.80m C.160m D.无法确定 7.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υ=S/t 说明某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面哪句是正确的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  )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D.以上三种说法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8.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能粗略知道物体运动快慢 B.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 D.求平均速度,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具体变化 9.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第 1s 内行驶 1m,第 2s 内行驶 2m,在第 3s、第 4s 内共行驶 7m,这 4s 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m/s   B.2m/s C.2.5m/s  D.4m/s 10.速度的两个单位:km/h 和 m/s 相比较(  ) A.km/h 是较大的单位  B.m/s 是较大的单位 C.两个单位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1.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越长,所需的时间一定越多 C.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 秒内通过 4 米路程。则它在前 2 秒内的速度是( ) A.0.5m/s   B.1m/s C.1.5m/s   D.2m/s 1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速度是乙的 2 倍,甲、乙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 1,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1   B.2:1 C.4:1   D.1:2 1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 内通过了 25m 距离,那么它在第 3s 内通过的距离是 A.15m  B.5m C.10m    D.75m (  ) 1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公路上跑步,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比为 5:4,所用时 间之比为 4:3,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5:4   B.4:3 C.5:3   D.15:16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在 1h 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如果甲做匀速直线运 动,乙一定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7.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在公路上行驶的卡车上 载满了货物,若以卡车为参照物,则货物是 ,地面和路旁的树木是 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是 的。 18.骑摩托车的人,第 1s 内行驶 2m,第 2s 内行驶 4m,第 3s 内行驶9m,他3s 内的平均速 度是    m/s,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1,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 的时间之比为 ,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20.物理学中用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2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填写好下表。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1m t1=2s v1= S2=0.5m t2=0.5s v2= S3=S1-S2= t3= t1- t2= v3= 说明了在变速运动中,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 , 所以平均速度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的 。 22. 一 个 做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的 物 体 , 5s 内 通 过 的 路 程 是 15m , 则 它 在 后 2s 内 的 速 度 是 m/s,合 km/h。 创新与探究部分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23.某同学在探究小车沿斜坡下滑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时,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如图 8-2 所示,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 v1=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 v2= 。则可以判断小车是 做 直线运动,速度是 的。 (秒表每一小格为 1s) 24.某班同学测同学赛跑的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 记录了一位同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m) 40 60 80 100 时间(s) 4.5 7.5 12 16 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该同学跑步的下列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 40m 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 (2)从 60m 到 80m 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四、计算题(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 25.如图 8-3 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黄河桥最 快要多长时间? 图 8-3 26.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边为 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10 分)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图 7-4 第八章 力 一、什么是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图 8-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 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 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 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分析】A、B、C 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 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 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 【例 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 失的。本题的关键是铅球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 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 【例 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 【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如磁铁吸铁钉属于不接触产生力的作用。 但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的 A、B 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 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 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 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 日常生活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称为力。力是 BA对 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 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 物体,另一个叫做 物体。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 物即是 物,又是 物,它们的作用是 。 2.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可分为接触的,如 对 作用;和不接触的, 如 对 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 ;或者使物体发生 , 如 。 4.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 ,如以人为研究对象, 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若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 是 ,受力物体是 。 5.乒乓球落到桌面后会向上弹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和桌面碰撞时, 对 有力 的作用,该力使乒乓球的 发生改变,同时乒乓球发生了 ,这一现象 说明力同时改变了物体的 和 6.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 的大小或 方向,也就是改变物体的 。此外,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受到了脚对球向前的力 B.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的作用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施力,而车对人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9.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0.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在 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 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下列各种情况,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钟表来回摆动 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转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D.月球绕地球运动 12.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能前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是施力者,自己不受力 B. 运动员是施力者,同时又是受力者 C.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D.运动员在水中前进时,不受重力 1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拉车时,马只施力而不受力,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C.磁铁吸铁块时,铁块并不吸引磁铁。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能同时使物体既发形变, 又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综合与提高 1. 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已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 么? 2.小军同学根据生活直觉经验,对“鸡蛋碰石头”作了如下描述: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破了而 石头完好无损,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请你对这个描述做 出评价 3.小军总结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书放在桌子上,书与桌子相互接触,从而产生了力 的作用;②人步行时,鞋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有了力的作用;③用手提袋子,手与袋子 相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④磁铁在靠近铁钉时就能吸引铁钉;等等。于是他总结出: 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而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结论 对吗?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实验探究 1.不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吗? 器材:磁铁、铁钉,塑料杆钢笔,气球,毛皮、小纸屑 步骤: 结论 2. 生活中我所知道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事例有 生活中我感受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事例有 物理在线 力学和大自然   你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皮球从高处落下;升降机往上升;汽车在公路上沿着 直线匀速前进;火车在铁轨上拐弯;……这些物体为什么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它 们受力不同的缘故。  在天空运动的日月星辰,既没有绳子拉它,又没有铁轨限制它,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在 古代,有人认为有天神管着它们运动。  随着经验的增多,特别是有些天文学家长时间观测并记下有关的资料,逐步发现这些天体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周期性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分析总结 出行星运动的规律,现在我们称之为开普勒三定律,确认了地球、金星、火星都是绕太阳沿 着各自的椭圆轨道运动的。但是这些行星为什么会作椭圆运动呢?开普勒没给出答案。以后,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深入研究了行星和月亮的运动,总结提出了 万有引力定律。他指出,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是与它们的质量 的乘积成正比,而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既然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为什么你没感觉到同座的同学吸引你呢?原来普通物体之间 的吸引力太小,你感觉不到就是了。例如两个体重 60 千克的人,在相距 1 米时,相互吸引力 是 0.000000245 牛顿,只有一粒米重的百分之一!你当然感觉不到。   至于巨大的天体,由于它们质量很大,所以相互吸引力就相当可观了。事实上已经有科 学家利用沉重的铅球,在地球上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样就明确了:正像地面上的物体一样,月亮、行星等天体之所以作椭圆运动,也是由力决 定的。这里并没有什么天神管理天体的运动。这确实使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周肇威 《物理世界》第一册)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以上短文,你认为日月星辰是怎样运动的?是天神管理天体的运动吗?与同学讨 论,发表你的看法。 二 力的描述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了解力的单位,并对 1N、10N 等有具体的感受 了解力的图示,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认识力的三要素。 联系实际生活,对 1N 的力有一初步的体验,学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典例精析 【例 1】比较如图所示的两个力的大小( ) A.F1>F2 F2 F1 F2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分析】物理学是通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即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题给 两条线段可看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由于没有给出标度,即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大 小,无法判断两力的大小。故此题正确答案应选 D。 【例 2】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 300N 的水平推力推车,试作出小明对车的推力的图示。 【分析】确定受力物体:人对车的推力作用在车上,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画一方 框表示车。 确定推力的作用点:人与车的接触点 A 选定并画出标度:用长度为 5mm 的线段表示 100N 确定推力方向:水平向右,并从 A 点起向右画一条水平线段,使线段的长为 15mm 在线段的右端画上箭头,并在箭头旁边标出 F=300N。 【例 3】小明同学用 50N 的力水平向左按图钉,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手对图钉的压力。 【分析与解答】有两种画法:以线段的起点为力的作用点如图乙所示,以线段的终点为力的 作用点如丙所示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和 都有关系,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若用脚去踢 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 就会发生变化,会 使足球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 2.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排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旋转性和落地点 都不相同,这是因为力的 和力的 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上 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N,一个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N。 4.力的图示的具体画法是沿 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 ,在线段的末 端画个箭头表示 ,用线段的 或 表示力的作用点。 5.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A.力的单位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作用点 6.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 A F=300N100 N 甲 F=50N 丙 F=50N 乙 7-2-1 7-2-2 7-2-3 7-2-4相同的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三个要素都相同 7.下列关于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是相同的 B.力的图示中每一个力都应选定自已的标度值 C.力的示意图只要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是力的作 用点)来表示力就可以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如图所示的两个力 F1、F2 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F1 与 F2 的大小 9.画力的图示要有以下步骤:a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b 在图中画出单位力的长度标准;c 在线段的末端或起点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d 以力的作用点为线段的起点;e 以作用点 为起点,截取所表示的力的大小的线段。正确的步骤是( ) A. abcde B.abecd C. bdaec D. aedcb 10.下面是小明同学画出的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乙与丙 综合与提高 1.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 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 为 1.72N,30 岁组的平均约为 1.5N,40 岁组 的 平 均 约 为 1.38N,60 岁 组 的 平 均 约 为 0.95N,10 岁组的平均约为 0.84N.请你根据 上面提供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描点 画出头发承受的拉力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 2.分别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下列各力:①手用 50N 的力提重物②小明同学用与水平面成 30°大 小为 60N 的力斜向右上方拉车③ 压路机的后轮对地面的压力是 2×103N ① ② ③ F1 F2 甲 乙 丙 丁 7-2-5 7-2-6 0 10 20 30 40 50 60 1 2 头发承受的拉力(牛) 年龄 (岁)7-2-73.分别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各力:①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引力②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烧杯 受到的支持力。 实验探究 1.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 实验步骤: 结论: 2.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 实验步骤:      结论: 物理在线 人体与力 人是最常见的施力物体。手能施出握力、拉力和提力;脚能施出蹬力、踢力;就连牙齿 也有咬力。你知道这些力的大小吗?下面是有人测出的一些数据。 握力:一般人右手最大握力约 560 牛顿,左手约 430 牛顿。若保持 1 分钟,右手平均握 力为 280 牛顿,而左手只有 244 牛顿。   拉力:成年男子伸直胳膊的平均拉力为 690 牛顿,女子约 380 牛顿。   提力:前臂水平伸出,手掌向下,然后往上提东西,人的平均提力约为 214 牛顿。   蹬力:取坐着的姿势,右足蹬力可达 2568 牛顿,左足为 2362 牛顿。   踢力:练气功的人,一脚踢出,踢力可达到 4900 牛顿。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可达 到同样的踢力。   咬力:成年男子用门牙咬东西,可产生 147 牛顿的力;用臼牙咬东西,可产生 706 牛顿 的力。一名训练有素的杂技运动员用后牙咬东西,可产生 882~1176 牛顿的力。 (周肇威 《物理世界》第一册)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我们对人的手、脚、牙所能施力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7-2-8 7-2-9那么除了人之外你还知道那些物体所施的力及它们的大小?(可通过咨询、调查、上网搜索) 三 弹力、力的测量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动手的实验兴趣,一丝不苟的科 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做事有条 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典例精析 【例 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分度值是 N;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N。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最大刻度值为 5N,每一大格为 1N,每一大格分为 5 小格,即每一小格的值是 0.2N,指针指在一大格又三小格处, 所以人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是 1.6N 【解答】0-5N,0.2N,1.6N 【例 2】小明同学用一根弹簧做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时,测得数据如 下表,若用这种规格的弹簧做弹簧测力计,则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由表 中的数据可知:弹簧原长为 10 cm,弹簧受到 10N 拉力时伸长 1cm,在 50N 拉力范 围内时,拉力每增大 10N,弹簧伸长增长 1 cm,但拉力超过 60N 后就不满足该规律 了。 【解答】0-50N 【例 3】小明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 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10N 则, 拉力(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弹簧长度(cm) 10 11 12 13 14 15 16.5 18 19 7-3-1该物体的重是( ) A.一定等于 10N B.一定大于 10N C.一定小于 10N D.一定不小于 10N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误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时, 弹簧除了受到物体重力外,还受到了外壳重力的作用,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是物体重 力与外壳重力之和。 【解答】答案应选 C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生活中常见的压弯的跳板,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现象中因物体发 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其实质就是 。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国际符号是 ,我们用手拿起两个鸡蛋 所用的力,大约是 N。 3.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它是 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主 要是由 、 、 等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 的。 4.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天平 B.杆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 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B.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线的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沿竖直方向,不能倾斜 D.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中,指针、挂钩、弹簧不能和外壳摩擦。 6.小明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但他在画刻度线时所使用的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小,则使用 该弹簧测力测物重时,其示数将( ) A.比实际物重大 B.比实际物重小 C.与实际物重相等 D.无法确定 7.测量一个约 8N 的力时,应选用最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是( ) A.量程 15N,分度值是 0.5N B.量程 10N,分度值 0.2N C.量程 5N,分度值是 0.1N D.上述三种测力计均可以 8.一根弹簧受到 30N 的拉力作用时伸长 2 厘米,在一定范围内,若对这根弹簧施加 60N 的力, 则弹簧( ) A.一定伸长 4 厘米 B.一定缩短 4 厘米 C. 可能伸长 4 厘米 也可能缩短 4 厘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甲、乙两人各用 10N 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20N B.10N C.0N D.5N 10.弹簧下原有 2N 重物,当撤去重物后,弹簧缩短了 2 cm,当将 10N 重物挂在弹簧下时,弹簧 长 15 cm,则弹簧原长是( ) 7-3-2 A.10 cm B.5cm     C.2cm    D.1cm 11.每个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为 1N,每个小球的重为 3N,如图所示竖直悬挂,则上下两个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N 3N B.6N 3N C.7N 0N    D.7N 3N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完全相同,每个钩砝质量相等, 以下判断中正确性的是( ) A.两个弹簧受力相等 B.两个弹簧长度之比L1:L2=4:1 C.两个弹簧的伸长之比ΔL1:ΔL2=4:1 D.两个弹簧的伸长之比ΔL1:ΔL2=1:1 13.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不要超过它 。 ②明确分度值和单位:每大格代表 。 ③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 齐为止,或记下零点误差, 。 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的方向一致, 14.人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 ,方向 , 作用在 个物体上,且在同一 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如图所示,A、B 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砝码的重量均为 10N,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砝 码处于静止时,A、B 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10N、20N B.0N 10N C.10N 0N D.10N 10N 综合与提高 1.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在不加力时指针指在 A 处,当加 4N 的拉力 时,指针指在 B 处。 ①画出最小分度值为 0.2N 的测力计的刻度 ②画出用它测 3.6N 拉力时指针所指的位置. 2.一个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一根弹簧,一把刻度尺,并从实验室借来 若干个同样的钩码(每个钩码重约 0.5N),他在弹簧下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并记录了弹簧 伸长的长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重(N) 0 0.5 1 1.5 2 2.5 4.5 5 5.5 6.5 7-3-3 7-3-4 7-3-5 7-3-6弹簧伸长量(cm) 0 0.5 1 1.5 2 2.5 4.5 5.0 6.0 8.0 那么,这个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分别为 ( ) A. 0.5N, 5N B. 1N, 5N C. 1N, 10N D. 5N, 50N 3.小明同学新买了一套弹簧拉力器,内装 5 根相同的弹簧,《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 拉长 10cm 需要 10N 的力,小明将三根弹簧并联装入拉力器,若小明恰好能将弹簧拉力器 拉长 0.5m,则他的拉力是多少? 实验探究 1.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器材: 步骤: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最好轻轻来回地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几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给你一根很硬的弹簧,一把刻度尺,一个 5Kg 的砝码,请你用这些工具测出你手的拉力,写 出你将怎样完成测量过程。 物理在线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 不那么简单。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 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 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 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 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 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 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 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比如,脚使劲蹬地,在 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 地面的压力,等等。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上面的这则短文,在拔河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有哪些?除了以上所说的因素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四 重 力 发展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知道 g=9.8N/kg 和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知道什么是重心,了解规则物体的重心。 2、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物体下落现象中认识重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通过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加深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享的科学态 度及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典例精析 【例 1】有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它的示数为 2.94N,这个物体能否放在量程是 200g 的天平上去称? 【解答】解: m=G/g=2.94N/9.8N/kg=0.3 kg=300 g>200g 故该物体不能放在量程是 200g 的天平上去称。 【例 2】“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 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分析】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时,将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的重力,但对 长度的测量,放大镜、平面镜的使用没有影响。 【解答】本题答案为 D。 【例 3】一个长方体物体的质量为 2kg,放在如图 7-4-1 所示的斜面上静止不动。 ⑴这个物体所受重力为多少? ⑵请作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答】⑴ G=mg=2kg×10 N/kg=20N ⑵ 重力示意图如右所示。 G=20N 7—4—1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 而产生的,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 力的作用。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 2.高山上的瀑布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 作用的结果. 3.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就做成了 ,建筑工人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 ,它是利用了 的性质. 4.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就等于物重的数值. 5.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g= __ , 它表示 . 6.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物体的重心,均匀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7.甲、乙两同学的体重之比为 10:9 其中甲同学的质量是 55Kg,则乙同学的体重是 N , 质量是 Kg。 8.地球上重为 600N 的宇航员,质量为 Kg,他在月球上的质量是 Kg 他在 月球上的重力是 N。 9.一块冰重 50N,它的质量是 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Kg,把它带到月球上后, 它的质量是 Kg。 10.下面物体的重力接近 20N 的是( ) A.一个小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枝钢笔 D.一只公鸡 11.山地车运动员在骑车爬斜坡时,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竖直向下 B.沿斜面向下 C.垂直于斜坡向下 D. 垂直于车座向下 12.如果不受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瀑布将从此消失 B.人轻轻一跳就离开地球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大气层将不复存在 13.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C.质量的大小与重力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1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的重力作用点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D.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上. 15.关于 g=9.8N/Kg 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9.8N 等于 1Kg B. 9.8Kg 等于 1N C.质量是 9.8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N D. 质量是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计空气阻力,用力抛出的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在高处的物体没有支持物时要下落,是受到重力的缘故 C.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 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7.用天平与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与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称量结果是( )A.天平、弹簧测力计都相同 B.天平相同,弹簧测力计不同 C.天平不同,弹簧测力计相同 D. 天平、弹簧测力计都不相同 综合与提高 1.桥头上有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它表示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最重的车是多少 N? 2.如图所示,质量为 3kg 的球被细绳系住在墙上,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该球受到的重力。 3.古时候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商人在荷兰购买了 5×107N 的货,装上船从荷兰运到靠近 赤道的索马理首都摩加迪沙,到港口用秤称时,发现少了 3×105N 重的货。轮船没有靠过岸, 排除一切被盗可能,装卸中的损耗也不可能有这样大,此案究竟如何处理呢?你能否解释这 件事? 实验探究 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索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 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G/m (N/kg) 比值 G/m 的平均值 (N/kg) 物体 1 0.1 0.99 9.9 物体 2 0.2 1.96 9.8 物体 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 G/m 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2、在一般情况下 g 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 值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 的 g 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g 值大小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0° 广州 9.788 23°06′ 7—4—2 7—4—3武汉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9°56′ 纽约 9.803 40°40′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①g 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g 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③试猜想 g 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物理在线 失重与宇宙开发 你能够想象出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吗?设想地球对物体不再吸引,所有 的物体都失去重力,那将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在地球上不受重力的情况是没有的,但你也许体验过在加速下降的电梯里的部分失重感觉。 而远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的宇航器里人和物都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一切都变得非常奇特: 物体飘在空中,液滴绝对呈球形,气泡在液体中不上浮,宇航员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 服,走路务必小心,稍有不慎,将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食物要做成块状或牙膏似的糊 状,以免食物的碎渣漂浮在空中进入宇航员的眼睛、鼻孔……你还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想像力, 举出更多的现象来。 那么,人类能否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举几个例子帮助你思考。在失重的条件下,熔 化的金属的液滴,形状绝对呈球状,冷却后可以得到理想的滚珠,而在地面上,用现代技术 制成的滚珠,并不绝对呈球形,这是造成轴承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玻璃纤维(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直径约为几十微米)是现代光纤通信的主要部件。在地面 上,不可能制造很长的玻璃纤维,因为没等到液态的玻璃纤维丝凝固,由于它受到重力,将 被拉成小段,而在太空的轨道上,将可以制造出几百米长的玻璃纤维。 在太空的轨道上,可以制成一种新的泡沫塑料——泡沫金属,在失重的条件下,在液态的 金属中通以气体,气泡将不“上浮”也不“下沉”,均匀的分布在液态金属中,凝固后就成为 泡沫金属。这样可以制成轻得像软木塞似的泡沫钢,用它做机翼,又轻又结实。 同样的道理,在失重的条件下,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由此可以制成地面上不能得到的 特种合金。 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核工业部门,对高纯度的材料的需要不断增加,其纯度要求从“6 个 9”到“8 个 9”即 99.9999%~99.999 999%.在地面上,冶炼金属需要在容器内进行,总会有 一些容器的微量元素掺入到被冶炼的金属中,而在太空中的“悬浮冶炼”,是在失重条件下进 行的,不需要用容器,消除了容器对材料的污染,可获得纯度极高的产品。 在电子技术中所用的晶体,在地面上生长时由于受到重力影响,晶体的大小受到限制,在 失重条件下,晶体的生长是均匀的,生长出来的晶体也要大得多,在不久的将来,如能在太 空建立起工厂,生产性能更优越的纯晶体,将会引起电子技术的重大突破……请思考并回答 1.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我们知道虽然设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 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你能提出自己的太空设想吗? 2.那么,人类能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 五 摩擦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滑动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了解静摩擦、滚动摩擦的意义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典例精析 【例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没有摩擦人就不能自由行走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C.摩擦力总是有害的 D.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分析】当人自由行走时,脚对地面施加向后的力,因脚蹬地面时,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 趋势,故在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将给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不但不阻碍人们 的运动,反而为人们向前行走提供了所需的动力.试想,若脚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则当脚 对地面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时脚将向后滑,人因得不到向前的摩擦力而摔倒,从而无法在 地面上自由行走. 【解答】A 【例 2】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子和杆匀速向上爬 A.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绳子粗糙 B.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 C.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若爬绳和爬杆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大 【分析】人在爬杆的过程中,当左、右手未交换位置的瞬间,人处于静止状态,有下滑的趋势。 此时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即 f=G,人 正是靠了跟运动相同方向的摩擦力作用,才得以前进,没有摩擦(杆是光滑的),人是 不可能爬到杆的顶端的。同理,人在爬绳时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跟爬杆时的相同, 因此,人在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也等于人的重力(即 f‘=G)所以人在爬绳和爬 杆时,受到的摩擦力相同。 【解答】C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 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跟物体的 运动的方向 。大量实验表明,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2.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但还未动,物体仍还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 。 3.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 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4.用黑板擦自左向右擦黑板,黑板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 ,黑板受到的摩擦力的 方向是 。 5.用铅笔写字时,铅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 间的摩擦是 摩擦 ,卷笔刀转孔与铅笔间的摩擦是 . 6.增大有益摩擦的主要方法是 和 ;减小有害摩擦的主要方法是 和 . 7.机器运转时,如果不加润滑油,轴瓦很容易发热烧坏,用物理知识看,加润滑油是为了 ; 张紧皮带轮的皮带是用 的方法来 摩擦;笨重的设备放在平地上移动比较困 难,在它下面垫上几根圆棍,移动起来比较省力,这是用 的方法来 摩擦。 8.下列所述各事例分别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 A.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许多花纹 ;B.自行车轴要经常加油 ; C.用力捏紧自行车刹把 ;D.使用的铁锹要经常擦干净 ; E.冬天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撒些灰渣 。 9.用 50N 的水平力把重 20N 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 向 。 10.某人用 25N 的水平向右的力,拉一质量为 10 千克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方向 。 11.关于摩擦力,下述哪个说法是不对的?( ) A.摩擦力产生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上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 C.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已经发生或者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有摩擦力.D.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2.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 A.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B.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 C.机器运转时,各个零部件间的摩擦 D.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车轮间的摩擦 13.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瓶子受到的向下滑力减小 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重力不变. 14.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孩用力推它,但是木箱仍静止,下面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木箱受到的推力小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 B. 木箱受到的推力等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力 C.木箱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D.木箱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15.下列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刹车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B.单杠运动员上杠时,手与单杠的摩擦 C.汽车行驶时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D.人走路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16.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上许多部件设计时都考虑了摩擦因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 A.车把上套有花纹握柄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轴上装有滚珠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C.刹车时,车闸皮与滚动的车轮间存在滚动摩擦 D.急停时,车轮在地面上拖出了一条黑线,在此过程中,车轮受滑动摩擦. 17.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我们不能够顺利写字 B.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走 C.举重运动员举不起最轻的杠铃 D.人们比以往跑得更快. 18.一个重 5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 120N 的水平拉力拉不动它,则摩擦力为( ) A.500N B.大于 120N C.小于 120N D.120N 19.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拉动一个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 6N,当测力计的示数为 8N 时,该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A.6N B.8N C.2N D.14N 综合与提高 1.在严冬的季节,北方行驶的汽车车轮上常常缠着一条铁链,为什么? 2.结为什么能打得牢? 3.如图所示是用筷子提米的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用 的方法增大了筷子与米之间 的 ,从而,才能用筷子把一杯米提起来。 实验探究 7—5—11.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1)分析比较序号 1 与 2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和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N) 滑动摩擦力(N) 1 木块与木板 4 0.8 2 木块与木板 6 1.2 3 木块与毛巾 6 2.5 (3)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用到 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 。 2. 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与铁块的下表面 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 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根据现象: 得到结论: 物理在线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 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像如图 a 那样,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这时要使 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 b 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 c 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 d 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木 铁 7—5—2 7—5—3对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 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何应用? ③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我的成长记录 评 价 项 目 差 中 良 优 1 对本章的兴趣 2 按时独立的完成本章的作业 3 努力完成老师要求的课外小实验或社会设想、资料收集 4 能积极与同学合作,友好探讨本章的有关问题 5 能用本章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本章自己动手小实验完成情况 7 对本章的掌握情况 8 自我评价 9 老师或家长评价 第八章《力》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2 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D.马拉车,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而车对马没力的作用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C.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物体不可能产生力 3.划船时,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 A.浆对水的作用力 B.人对浆的作用力 C.浆对船的作用力 D.水对浆的作用力 4.地球对课桌有吸引力,那么课桌对地球( ) A.没有吸引力,因为课桌的质量太小 B.没有吸引力,因为课桌不吸引物体 C.有吸引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汽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由运动变为静止 C.汽车转弯 D.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 A.物体静止不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气球在空中匀速直线上升 D.物体作圆周运动 7.下列现象中,不是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 A.用力弯钢片,钢片变弯了 B.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C.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D.小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直线滑动 8.力的单位是( ) A.吨 B.牛顿 C.千克 D.牛/千克 9.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铅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重力 推力 B.重力 C.推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高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 1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 A.值日生擦黑板 B.铅笔写字 C.汽车刹车后还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D.火车在铁轨上奔驰 13.几位同学在操场上进行爬杆比赛,若杆是竖直放置的,则使人能够上升的力是( ) A.重力 B.摩擦力 C.压力 D.人对自已的作用力 14.下列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是( ) A.案秤 B.弹簧测力计 C.台秤 D.天平 15.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7—1 C.在拨活比赛时,用力握紧绳子 D.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二、填空题(25 分) 16.用脚踢球时,球会被踢得凹陷一些,这说明力可以 ,而且球会由静止变成飞 到空中,这说明力可以 。 17.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 ,重垂线是利用 的 原理制成的。 18.一根绳子的最大承受拉力为 4200N,现用此绳子拔河,若两边都用 3000N 的力拉,则绳子 将   被拉断(填“会”或“不会”) 19.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弹簧 在拉力 F1 与 F2 作用下保持静止,结果说明了 , A 拉 B 的力和 B 拉 A 的力,两个力三要素有何特点 . 20.卡车车厢重 2×104N,车厢下的弹簧板被压缩了 0.2cm,当卡车装满货物后,弹簧板被压 缩了 0.5cm ,则货物重 N 21.用 50N 的水平力把重 20N 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N,方 向 。 22.某人用 25N 的水平向右的力,拉一质量为 10 千克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方向 。 2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用手拿起两个鸡蛋所 用的力大约是 N 24.g=9.8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分度值是 N;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N。 三、图示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26.质量为 2Kg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    27.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挂在墙上的 用力的图示表示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小球所受的重力与拉力 创新与探究部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 6 个小题,3/+3/+4/+4/+3/+9/=26/) 28.如图所示,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推门,推力作用到 A 点 比作用到 B 点容易把门推开,此现象说明: (3/) 29.如下所示的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打棒球的三种情况,观察图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 步结论是: (3/) 7—2 7—37—4 30.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① ② (4/) 31.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 他们选用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 示图像。图像中只有 OA 段和 OB 段是在弹簧的正常变化范围内, 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 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测力计,应选弹簧 。(4/) 32.小明同学新买了一套弹簧拉力器,内装 5 根相同的弹簧,《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 拉长 10cm 需要 10N 的力,小明将四根弹簧并联装入拉力器,若小明恰好能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0.5m,则他的拉力是 N (3/) 3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 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 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 1 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 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 步骤 2 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 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 2”与“步骤 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7—6—3 7—6 7—57—7 步骤 3 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 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所示)比较“步骤 3”与“步骤 1”中弹簧测力计读 数的大小 。 ⑴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⑵步骤 2 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哪一个的正确与否?( ) ⑶在“步骤 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 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 时,则砝码与木块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 A.大于 0.5N B.大于零且小于 0.5N C.等到于 0.5N D.等于零 ⑷为了检验“猜想 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 一实验步骤。 ⑸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在上述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 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 想看,初中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这种方法?(参照例 1 另举两例) 例 1 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 2 例 3 (9/) 五、计算题(5/+5/=10/) 3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引力的 1/6,一 个连同随身装备共 120 千克的宇航员,在月球上重多少 N? 35.现有一金牌,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得它重为 4.9N,问此金牌能否在秤量为 400 克的天平上称 它的质量?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  力的合成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甲 乙 丙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在实验探究中领悟“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二力合成的探究训练逆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 留心生活中存在的力的合成现象,渗透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教育 典例精析      【例题】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其合力 F 为 3N。已知其中的一个力 F1 为 2N, 那么另一个力 F2 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分析与解答】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可以分成同方向和反方向的两力合成。 (1)当两力方向相同时,因为 F=F1+F2,所以 F2=F-F1=3N-2N=1N,F2 的方向与 F1 同向。 (2)当两力方向相反时,由于 F1<F,所以 F2>F1,即 F2=F+F1=5N,F2 的方向与 F1 反向。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    若相同,这个力就叫做 那几个力的      ;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      ;力的合成是建立在       的思想方法基础上的。 2.建筑工地上一吊车吊着一个重 5×106N 的钢制工件上升,吊钩竖直向上的拉力是 6×106N, 则工件所受的合力是    N,方向     。 3.小明站在人体计上,人体计示数是 45kg,则小明受到    和     作用,它们的 大小别是  N 和   N。 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是 500N,合力是 800N 则另一个 力是       。 5.沿同一直线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力 F1 和 F2,其合力的最大值是 60N,方向与 F2 相同; 合力的最小值是 10N,方向也与 F2 相同。则这两个力的大小 F1、=  N,F2=  N。 6.对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任何一个分力 C.合力可能等于其中的一个分力  D.合力一定等于其中的一个分力 7.弹簧测力计下 15N 的物体,手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托住这个物体,此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是 10N,则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大小为   (   ) A.15N   B.10N  C.5N   D.0N  综合与提高1. F1、F2 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合力的方向向左,大小为 10N,已知 F1 的大小为 20N,关于 F2 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2 的大小一定是 30N       B.F2 的大小一定是 10N  C.F2 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D.F2 的方向一定是向左的 2.已知物体受到 F1、F2、F3 三个作用力,且三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已知 F1 和 F2 的合力为 2N,方向向东,F2 和 F3 的合力为 3N,方向向西,F1 和 F3 的合力为 5N,方向向东,则 F1、 F2、F3 三个力的合力为多少?其方向如何? 实验探究 根据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等效替代”的思想,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两 个作用点相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你所需要的器材: 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物理在线 胡克定律的发现 1660 年,一个年轻人对弹簧发生了浓厚的举趣,他发现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缩短或伸 长。当用力压弹簧两端时,随着这个力的增大,弹簧的长度则逐渐缩短;当用力拉弹簧两端 时,随着这个力的增大,弹簧的长度则逐渐伸长。他想知道,弹簧形变(伸长或缩短)的大 小与加在弹簧两 端的力有什么对应关系。于是,他做了大量的实验来 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年轻人就是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 -胡克。 (1)胡克的研究方案 胡克把弹簧的一端悬挂在支架上,旁边竖一刻度 尺,将砝码挂在弹簧的另一端代替拉力,如图所示。 记下弹簧的伸长和所挂的砝码的重力。 逐次增加挂在下端的砝码,每增加一个砝码, 即增加拉力 F,并读出相应弹簧的长度,然后再减去弹簧的原长,得到该拉力(砝码)作用时 的伸长△x。 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拉力 0.98 1.96 2.94 3.92 4.90 5.88 l0 l1 图 9-1-1F/N 伸长 △x/cm 3.2 6.4 9.7 12.7 16.0 19.3 (2)分析与论证 根据表中数据,用图像法描点作出△x-F 图 线如图所示。 从图线看出,图线是过原点的斜直线,六个 点均在这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在数学上被称为正 比线。故定量证实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形 变(伸长或压缩)与所加外力成正比”的规律, 这就是物理学上著名的胡克定律的主要内容。 请思考并回答: 1.在胡克做的实验中,悬挂在弹簧下端的砝码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2.你从胡克的实验探究中学到了什么?你能设计一个方案验证弹簧缩短时也遵循胡克定律 吗?试试看。 3.关于胡克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请你列举一例。 二  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典例精析 · · · · · · △x/cm O F/N1.0 2.0 3.0 4.0 5.0 6.0 4.0 8.0 12.0 16.0 20.0【例 1】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A.人走路绊到障碍物时会向前倾倒 B.小轿车的司机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C.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越来越慢,最后会停下来 D.用力拍打衣服会拍掉附在衣服上的灰尘 【分析】惯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运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或事例,关键是把 握惯性是物体表现出的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C 选项中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惯性无关。 【解答】C 【例 2】一物体以 2m/s 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摩擦力为 12N 为;若 速度减小到 1m/s 后,仍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 计空气阻力)    A.等于 12N  B.大于 12N  C.小于 12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 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为 12N。虽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但仍做 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 12N 【解答】A 【例 3】小明的父亲用 100N 的力水平向前推着一张装满水果的板车,在平直的大街上匀速前 进。突然,他发现正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小孩,为了避免撞上,他立即用 250N 的水平 向后的拉力拉车,当车仍水平向前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力大小是    ,方 向    。 【分析】小明的父亲用 100N 的力水平向前推车匀速前进时,板车受到的摩擦力 f 与推力 F 是 一对平衡力,即 f=F=100N,方向水平向后。板车在受到水平向后的拉力 T=250N 的作用时仍向前运动,此时板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未变,则它在水平方向 上受的合力大小为 F 合=f+T=100N+250N=350N,方向水平向后。在竖直方向上 板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合力为 0。 【解答】合力大小是 350N,方向水平向后。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作用在     的两个力,如果     ,      ,并且      ,这两 个力平衡。 2.一切物体在   和    时侯,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牛顿 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物体保持            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4.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其研究方法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的出 来的。这个定律不可能用     来直接证明。 5.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     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6.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若它们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A.一定不是平衡力  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可能不是平衡力 7.正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若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汽车将(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运动,且不断加速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保持静止 8.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 8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高度时,绳子 突然断开,重物将(   )    A.继续匀速上升         B.立即下落 C.停在空中一段时间,再下落   D.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9.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跳远运动员相利用这一自然现象,使自己跳得远些,正确结论是   A.由东向西跳最有利     B.由西向东跳最有利        (  ) C.由南向北跳最有利     D.无论向什么方向跳效果都一样 10.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它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这对平衡力是(  ) A.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B.物体的重力和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C.物体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11.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的乘客,面向汽车前进方向,当乘客突然感觉座椅的背与 他压紧,此时汽车的运动状态是(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突然做加速直线运动 C.突然转向拐弯       D.突然刹车 12.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投掷点应选在(   ) A.目标的正上方          B.目标的左、右上方均可 C.接近目标的正上方前提前投掷   D.飞离目标的正上方后投掷 13.如图 9-2-1 所示,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车厢内水平光 滑桌面上放着物体 A、B,A 的质量较大,在火车突然停止时, 两物体会由于惯性而运动,在它们离开桌面前(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可能相碰   D.无法判断 14.如图 9-1-1 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6N 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0N  B.3N         C.6N  D.12N            综合与提高 1.跳远运动规定运动员可以有一段距离的助跑,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助跑对跳远的成绩有 什么影响? 2.小聪用力推一辆停在水平地面上的货车,没有推动,他说:“这是因为货车太重了的原 因。”小明说:“不对,这是因为货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的缘故。”请你用学过的物理 知识判断,他们的解释正确吗?为什么? 图 9-2-1 AB v 车 F F 图 9-2-23.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卓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怎样运 动? 实验探究 1.如图 9-2-2 所示,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所做的“斜面小车”实验。请根据 自己的实验情况完成以下各题。 (1)在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远近的主要因素是小车的速度和水平面 的粗糙程度,实验主要是探究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该让小车每次 开始时的速度都一样,为了保证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应该                   。这种研究方法叫       。 (2)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小车受到的    最大,所以运动的距离   。 (3)在纸板及玻璃板表面上做这个实验,结果小车因受到的越来越所运动的距离越来越, 表面越光滑,小车的运动越接近运动。 (4)假如平面足够光滑,没有任何阻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将怎样? 2.现有如下实验器材:两端安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玩具小汽车,钩码,细绳。请你设计 一个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步骤: 结论: 物理在线 从开动着的车子里下来,要向前跳吗? 这个问题,无论你把它向什么人提出,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答案,“根据惯性定律,是应该 向前跳的”。但是,你不妨请他把这个道理说得更详细些,问他:惯性对于这个问题究竟起着 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预言,这位朋友肯定会滔滔不绝地开始叙述;但是,只要你不去打断他 的话头,他会很快就自己迷惑起来了,他的结论竟是,由于惯性的存在,下车时候竟是要向 与车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跳。 真的,事实上,惯性定律在这个问题上只起着次要的作用,主要的原因却是在另外一点 图 9-2-3上。假如我们把这主要的原因忘了,那么我们就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应该是向后跳而不是 向前跳了。 假设你一定得在半路上从车子里跳下来,这时候会发生些什么情况呢? 当我们从一辆行驶着的车子里跳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离开了车身,却仍旧保持着车 辆的速度(就是要依惯性作用继续运动)想要继续前进。这样看来,当我们向前跳下的时候, 我们当然不但没有消除了这个速度,而且还相反地把这个速度加大了。 单从这一点看,我们从车子上跳下的时候,是完全应该向跟车行相反的方向跳下,而绝 对不是向车行的方向跳下。因为,如果向后跳下,跳下的速度跟我们身体由于惯性继续前进 的速度方向相反,把惯性速度抵消一部分,我们的身体才可以在跟地面接触时受到比较小的 力作用。 事实上呢,无论什么人,从车上跳下的时候,总是面向前方的,就是向行车的方向跳下 的。这样做也确实是最好的方法,是由不知道多少次的经验所证明了的;这使我们坚决劝告 读者在下车的时候不要做面向车后跳跃的尝试。 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方才那套“理论”跟事实所以有出入,毛病只是出在方才的解释只说出了一半,没 有说完。在跳下车子的时候,无论我们面向车前还是车后,一定会感到一种跌倒的威胁,这 是因为两只脚落地之后已经停止了前进,而身体却仍旧继续前进的缘故。当你向前方跳下的 时候,身体的这个继续前进的速度,固然要比向后跳下的更大,但是,向前跳下还是要比向 后跳下安全得多。因为向前跳下的时候,我们会依习惯的动作把一只脚提前放在前方(如果 车子速度很快,还可以连续向前奔跑几步),这样就会防止向前的跌倒。这个动作我们是非常 习惯的,因为我们平时在步行的时候都在不断地这样做着:从力学的观点上说,步行实际上 就是一连串的向前倾跌,只是用一只脚踏出一步的方法来阻止跌倒下去。假如向后倾跌,那 么就不能够用踏出一步的方法来阻止跌倒,因此真正跌倒的危险就大了许多。最后,还有一 点也很重要:即使我们真的向前跌倒了,那么,因为我们可以把两只手撑在地面,跌伤的程 度也要比向后仰跌轻得出。 所以,在下车的时候向前跳跃比较安全,它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惯性的原因,不如说是 受到我们自己本身的作用。自然,对于不是活的物体,这个规则是不适用的:一只瓶子,如 果从行驶的车上向前抛出去,落地的时候一定要比向后抛出去更容易跌碎。因此,假如你有 必要在半路上从车上跳下,而且还要先把你的行李也丢下去,应该先把你的行李向后面丢出 去,然后,自己向前方跳下,但自然最好是不要在半路上跳车。(摘自《趣味物理学》  雅·别莱利曼 著) 请思考并回答: 假如你必须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你认最安全的跳车方式是什么?请你简述并解释这种 方式。 三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几种情形 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并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会观察,爱思考的习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典例精析 【例】足球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   ;守门员奋力将球接住,球由   变为静止。 这表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头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 【分析】运动员射点球时,球受到脚的作用力后会快速飞出,它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守门员将球接住时,飞向球门的球受到守门员的作用力后运动状态由运动变为静止。这 两种情况中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都是受到力的作用。第三空要求同学们理解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运动  运动  足球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2.小明用 80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一个重 200N 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 9-3-1 所 示。如果小聪再给木箱加一个 100N 竖直向下的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木箱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继续匀速前进  B.木箱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将立即停下来 C. 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运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D.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运动的速度会逐渐减慢,最后停下来 3.下列情形中人或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匀速下降的空降兵   B.正在荡秋千的小明 C.被投向篮筐的篮球   D.球绕地球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 4.关于一列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运动的火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9-3-1 200N 100NA.从火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可以断定火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从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推知火车的牵引力为 0 C.因为火车的重力与火车对铁轨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火车的运动状态不变 D.因为火车受到的合力为 0 所以火车的运动状态不变 5.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    发生变化和     发生变化。 6.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   ,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 综合与提高 如图 9-3-2 所示,用一根长约 1m 的细线拴住一个小钢球悬挂在空中 ,让小球在竖直平 面内摆动起来。做一做,观察并记录小球在摆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小球的 受力情况,你能找出小球引起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吗? 实验探究 小明想用一个小铁球和一块磁性很强的磁铁来探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请你帮 助他完成这个探究的实验方案。  (1)小铁球静止在平滑的桌面上时,将磁铁放在距小铁球一段适当距离的位置处,发现小 铁球由静止开始朝着磁铁运动,并且运动速度越来越  ,这是因为        。  (2)若要证明力能让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或由运动得快变运动较慢),小明应该怎样做?  (3)若要证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小明又该怎样做? 物理在线 为什么苹果会下落   苹果在许多传说、神话和童话中都被赋予重要使命。诱惑了夏娃并最终使上帝迁怒于亚 当的是那只被禁食的苹果;导致千艘战船出征和长年特洛伊战争的是那只被禁食的苹果;几 乎使白雪公主丧命的是那只抹了毒药的苹果;如此等等。   但对物理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苹果故事是关于 1666 年在英国林肯郡乌尔索帕的一个苹果 园里落下的那只苹果。那只苹果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被牛顿看见了,他“对下落的原因陷入 了沉思并且认识到,那使苹果下落的力量也会沿一条可以延长到地球中心的线来拉所有物 体。”   引号中的话出自伏尔泰(Voltaire)的著作《牛顿的哲学》(Philoslphie de Newton), A OB A 图 9-3-2出版于 1738 年,其中有已知最早对这个苹果故事的叙述。但这个故事并不见于较早的牛顿传 记,牛顿本人关于他如何思考万有引力的记述中也没有被提到。很有可能这只是一个传说。   但真要看到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可是很稀罕的,想想这一点倒颇有趣。一只苹果可以挂 在树上几个星期,落下来后可以在地上躺几天。但它从树上落到地面上需要多少时间呢?比 如说下落高度是 3 米,那么答案是大约 3/4 秒。所以,要看见苹果下落,我们就得在它生命 历程的那个关键的短暂瞬间亲临现场。如果我们也像牛顿那样就坐在果实成熟的树下,那么 目击那一瞬间的机会当然就增大了,但这样的事件仍然不能被认为是很常见的。   真正罕见的是牛顿这样的天才,他能去思索这类事件并从中得出引力定律。传说是牛顿对 “为什么苹果会下落”这个问题的思索使他最后得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牛顿对这个问题 的回答“因为地球在吸引它”,其实比乍听之下给人的感觉要深刻得多,因为这个回答不仅解 开了苹果下落的奥秘,而且有助于解答关于太阳系的许多存在已久的问题。 (摘自 《轻 松话引力》J.V.纳里卡 著) 请思考并回答 1. 本文中牛顿看到的那只苹果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通过阅读本文你牛顿作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我的成长记录 评价项目 差 中 良 优 1 对本章的兴趣 2 按时独立完成本章的作业 3 努力守成老师要求的课外实验或社会设想、资料收集 4 能积极参与同学合作,友好探讨本章的有关问题 5 能用本章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本章自己动手小实验完成情况 7 对本章的掌握程度 8 自我评价 9 老师或家长评价 第九章 《力和运动》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根据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从实验中得出来的 C.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由实验得出,完全是通过单纯的逻辑推理得出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 2.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是  (   )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由这对平衡力的大小决定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3.在掷实心球的运动中,实心球被掷出后,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则实心球在空中飞行 时的受力情况是  (   )     A.同时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B.只受到重力作用,合力就等于重力 C.只受到推力作用,合力就等于推力 D.不受任何力作用,合力为 0   4.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他发现自己正上方顶棚上有一小水滴 正要下落,你认为这滴水将落在  (   )     A.此乘客的头上     B.此乘客的前面   C.此乘客的后面     D.此乘客的左面或右面 5.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平衡力是  (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6.一个重为 200N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 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维持物体这 个的运动状态需要的水平拉力为(不计空气阻力)     A.200N   B.100N   C.20N   D.0N   7.关于合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两个力的 合力 B.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0,是因为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抵消 C.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 D.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也可以相加减 8.如图 9-1 所示的现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   )   A.a 图所示的现象是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B.b 图所示的现象是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C.都是静止的小车突然运动时发生的 D.都是运动的小车突停下时发生的 9.雅典奥运会 110 米栏冠军刘翔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 (   )  A.他跑得太快了不再受到摩擦力作用 B.他跑得太快了已失了惯性 C.他具有惯性 图 9-1D.他受到的惯性大于了阻力   10.一桶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力竖直向上提水桶,但水桶仍静止在地面上,如图 9 -2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桶受到重力、小明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以及合力,共四个力的作用 B.只要水桶静止在地面上,即使小明的拉力逐渐增大, 水桶所受地面的支持力总保持不变 C.如果小明的拉力逐渐变大,地面对水桶的支持力也 会逐渐变大 D.不管小明的拉力为多大,只要水桶静止在地面上, 它受到的合力就为 0 二、填空题   1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       或       。   12.质量为 80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   N;当受到 300N 竖直向 上的拉力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N。   13.一辆客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客车驾驶座旁的顶棚上悬挂着一个装饰用的中国结, 若中国结突然向前方摆动,说明客车正在   ,若中国结突然向左侧摆动,说明客 车正在     。   1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当此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作用时,若不计空气阻力, 物体的速度将   ;当撤去拉力后,物体的速度将   (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这说明了力是       的原因而不是       的原因。 15.一个重 40N 的物体放在粗糙在水平面上,用 8N 的水平推力动推它,但没有推动,此 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当用 16N 的水平推力推它时,刚好使物体匀速 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现用 15N 的水平推力推此物 体,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6.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当两个力同方向时,合力的大小为 140N, 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大小为 80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N、  N。 17.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赛场上小明正在跳高,环形跑道上正进行着男子 1500m 的决 赛,小宇暂时以最快的速度冲在了最前面,只要跑过了前面的弯道就要进行最后的百 米冲刺了。此时坐在观众席上的小迪突发奇想:如果此时所有的外力都失去了,刚刚 起跳的小明将会     ;小宇后面的运动员将   (填“能”或“不能”)追上 他,小宇将    (填“能”或“不能”)到达终点,理由是       。 18.如图 9-3 所示,一重为 30N 的物体被一 大小为 50N 的力 F 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 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当 F 增大 5N 时,摩擦力为    N。 三、简答题 19.小明端起脸盆往室外地上泼水,脸盆还拿在手上,水却泼在了外面的地上。请你用 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图 9-2 图 9-3 F20.在交通规则中对行驶的车辆既要限载也要限速,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限 载和限速的原因。 21.惯性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请你各举两个生活中 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 创新与探究部分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22. 重 30N 的物体恰好能从斜面上匀速滑下来,如图 9-4 所示。试作出此物体所受的 竖直向上的合力的图示。 23.现有生、熟鸡蛋各一个,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明以相同的速度在桌面上先后旋转 这两个鸡蛋,在鸡蛋停下来后,他立即判断出哪个鸡蛋是生的,哪个鸡蛋是熟的。 请你简要地说出他得出结论的理由。 24.一块质量为 100g 的小磁铁被吸附在竖直放置的铁板上,此时铁板对小磁铁的摩擦力 为多大?用 0.5N 的拉力竖直向下拉小磁铁,可使它在铁板表面上匀速向下运动,若 要使小磁铁匀速向上运动,则向上的拉力为多大?(g=10N/kg) 期中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B.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2.有一气球停留在空中,一位刚从飞机上跳下的跳伞运动员,却看到气球在向上运动,他所 9-4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气球 B.自己 C.飞机 D.地球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能准确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D.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属于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一个人站在地面上静止,受到的平衡力是:( )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B.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 D.人的重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6.如图 1 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拉它,使其发生(1)、(2)、 (3)、(4)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如果 ,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 点有关的图是( ) A.图(1)和(2) B.图(1)和(3) C.图(1)和(4) D.图(2)和(3) 图 1 7.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以后一定运动     B.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静止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8.从枪膛水平射出去的子弹能在空中向前飞行,其原因是:( ) 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 B.子弹有惯性 C.子弹受到的惯性大与阻力 D.子弹受到重力作用 9.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0 时,它将( ) A.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10.大小分别为 5N 和 10N 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其合力的大小 A.只能是 15N B.只能是 5N ( ) C.大于 5N,小于 15N D.可以是 5N,也可以是 15N 11.下列实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自行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C. 自行车脚踏板与鞋间的摩擦 D.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轮间的摩擦 2431 FFFF >==12.运载重物的大型卡车的轮子又多又宽,这是为了( )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面的压力 B.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C.增大受力面积,既减小压强,又减小压力 D.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13.一块砖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2 所示, 砖对桌面压强( ) A.如甲图平放时最大 B.如乙图侧放时最大 C.如丙图竖放时最大 D.三种放法一样大 14.起重机钢索吊着 25 吨重的货物,下列几种情况中, 图 2 哪一种情况下钢索所受的拉力最大 ( ) A.货物匀速上升时 B.货物匀速下降时 C.货物停在空中时 D.上述三种情况下的拉力一样大 15.下面各图中,所画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二、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6.某人骑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他看到路旁的电线杆向南掠过,这人是以____为参照物, 自行车正向_____方向运动。 17.地球上的房屋,如果以太阳作参照物,它是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 的。 18.自行车的轮胎上有花纹,这是为了 ,自行车的轴上安装了轴承是为了 ; 皮带传动中,要张紧皮带,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 摩擦。 19.有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lmin 内通过 120m,它的速度为________m/s,它在最后 2s 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速度为__________m/s。 20.汽车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原因是汽车有 , 当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 ,在同样车速条件下,汽车在紧急刹 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水时变 ,因此,司机驾车要注意:“雨天路滑,小心 慢行”。 21.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 惯性(填“没有”或“仍具 有”) 22.坦克安装履带是为了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23.质量是 50kg 的物体,在 200N 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 的摩擦力是________N,若物体运动速度增大些,这时滑动摩擦力是________N。 24.用 50N 的水平力把质量为 1Kg 的木块紧压在竖直墙上,木块对墙的压力是________N,方 图 3向是________。 25.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3:5,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 4:1, 则 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 三、图题 26.右图 4 所示,一个质量为 5Kg 的小球,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画出它所受力的图示。 图 4 27.如图 5,重为 10N 的木块漂浮中水面上,   28.挂在墙上的均匀小球,受到 4N 的 按图中的比例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块    重力和 8N 的墙面的支持力,在图 6 中, 所受的重力。                 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 创新与探究部分 四、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29.小红同学用如图 7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 均速度。他用刻度尺测得斜面长为 S=1.2m,小 车通过前一半路程 S1 的时间为 1s,通过全程 S 所用的时间是 1.5s。那么,小车通过后一半路 程 S2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通过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30.如图 8 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木 块放在       上向挂在木块两端的小盘里 加砝码,两边砝码     时,木块静止,把 木块     使两边拉力不在    , 放手后,观察到木块会发生       。 3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⑴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           运动,这时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才等 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⑵下表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压力 摩擦力 1 木块与木板 3N 0.6N 2 木块与木板 5N 1.0N 3 木块与毛巾 5N 1.2N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五、算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3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 下手表,如图 9 所示,汽车通过隧道前后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图 10 所示,假设汽 车匀速运动,则计算此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km? 33.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人和装备的总质量是 90kg,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 0.02m2, 当该士兵双脚立正时,求:(1)地面受到的压力 F;(2)士兵对地面的压强 P。(g=10N/kg)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一 压强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强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图 9 图 10 图 11 在推导压强的定义式的过程中体味物理学的思维方法 知道类比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压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典例精析 【例】有一边长为 0.2m 的正方体木块放在面积为 2㎡的水平桌面上,正方体的质量为 4.8kg, 求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g=10N/kg)。 【分析】此题需用到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应注意 S 为受力面积。 【解】由 P=F/S 得 P=G/S =mg/S =4.8kg×10N/kg÷0.04㎡ =1200Pa 【答】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1200Pa。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  、  。 2.当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   ,压强越大;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    ,压强越 大。这其中蕴含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       。 3.要增大压强可以增大    或减小     ;要减小压强可以减小    或增大      。书包背带做得宽就是用      的方法减小压强,“磨刀不误砍柴功”是用      的方法增大压强。 4.下面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质量越大,产生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越大,支持面受到的压强一定越大 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受到的压强就越大 5.一块砖长 24㎝,宽 10㎝,厚 5㎝,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压强的正确说 法应是 ( ) A.平放、侧放、立放时,F 和 P 都相同 B.平放、侧放、立放时,F 不同而 P 相同 C.平放、侧放、立放时,F 相同,P 不相同 D.平放、侧放、立放时,F 和 P 都不相同 综合与提高 1.你见过杂技表演“石板功”吗?运动员平躺在地面上,上铺一石板,另一人轮一铁锤砸向 石板, 石板碎了,运动员却安然无恙,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此实验请勿模仿!) 2.一个均匀的长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10-1-1 所示。 若沿虚线切开,分成相等的两块。并把上面的一块拿开,与没 分开前相比,每块的密度及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变化是 A.密度、压力、压强、都减小一半   ( ) B.密度减小一半,压力减小一半,压强不变 图 10-1-1 C.密度不变,压力减小一半,压强不变  D.密度不变,压力减小一半,压强减小一半 3.人们在海滩案发现场发现了罪犯留下的行走时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注了如图 10-2-1 所示的鞋印模。经测量该模平均厚度为 6㎝,质量为 1.35㎏,又经测试达到鞋印模 同样深度的压强为 3.0×104Pa,请你估算出罪犯的体重。(ρ蜡=0.9×103kg/m3 g=10N/kg) 实验探究 1.取一张白纸(白纸厚度以能托住一块平放的砖为宜),将其固定悬空,在其表面平放一块 砖,再将这块砖立放在纸上,将你看到的现象和结论记录下来。 现象: 结论: 注:做好此实验要注意安全,不要砸到人,也不要砸坏了东西哦! 2.为探究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小聪同学选择了以下器材,请你帮他完成实验: 海绵一块,长方体木块一块,物理教科书若干本,刻度尺一把。 ⑴探究步骤: ⑵数据记录 ⑶分析论证 物理在线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研制的主战坦克, 1982 年开始装备部队。主要有 M1、M1A1、 M1A2 等型号,其最新改进型是 M1A2。美 国陆军计划在 2001 年中期通过改进 M1A1 取得 790 辆 M1A2。M1A2 车长 9.83 米(炮 木块与海绵的接触面积 教科书本数 海绵下陷的的深度 1 2 3 4 5 6 图 10-1-2筒向前),宽 3.66 米,高 2.44 米(至炮塔 顶),战斗全重 57.1 吨,乘员 4 人。武器: 1 门 120 毫米滑膛炮;1 挺 7.62 毫米同轴 机枪;1 挺 12.7 毫米和 1 挺 7.62 毫米防 空机枪;2 具型烟幕放射器(炮塔两侧各 1 具)和 1 套发动机热烟幕发射系统。装甲:乔巴姆 式复合装甲,重要部位加装衰变铀装甲。性能:最大公路速度 68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 460 千米,单位功率 26 马力/吨。 请思考并回答: 坦克为什么不用普通轮子而用履带,而且还要用两条? 二 液体的压强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知道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典例精析 【例题】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酒精,L=25cm,H=20cm,求试管底受到 酒精的压强。( g=10N/kg ρ酒精=0.8×103kg/m3) 【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是与液体内部距液面的深度有关。 典型错误为将 L 视为 H。 【解答】由  p=ρgh   得 p 酒精=ρ酒精 gh=0.8×103kg/m3×10N/kg×0.2m=1600Pa 试管底受到酒精的压强为 1600Pa。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液体压强的特点是: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 和距液面的 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 、 HL 图 10-2-1   、 。 4.长颈鹿是个子最高的动物,平均身高为 4.3m。血液的密度为 1.05g/cm3,当长颈鹿的心脏收 缩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 3m 的大脑中去时,压强至少是 Pa。(g=10N/kg) 综合与提高 1. 一端封闭的细长平底玻璃管内装有一量的酒精,开口向上 竖直放置,当温度升高时,酒精柱的长度增加,这时酒精对玻 璃管底部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倾斜的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如图 10-2-2 所示,容器的底面积 为 4cm2,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1000Pa,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 力为 N,液体的密度为 。 3.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约是 Pa。(g=9.8N/kg ρ=13.6×103kg/m3) 4.如图 10-2-3 所示,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那么 A 点所受压强为(  ) A.0 B.ρ液 gh1 h1 C.ρ液 gh2· D.ρ液 g(h1+h2) 5. 如图 10-2-4 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小筒内注满水,现在筒 壁上开有 a、b、c 三个大小相同的小孔,将小孔有橡皮膜封 住,橡皮膜向外凸出最明显的是 ( ) A a 孔 B b 孔 C c 孔 D d 孔 6.如图 10-2-5 所示,液压机左活塞面积为 10 cm2,右活塞面积为 400cm2, 若在左活塞上施加 200N 的力,则在右活塞上可举起多重的物体? 7.为什么深水潜水员必须穿上坚固耐压的潜水服? 实验探究 1.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图 10-6 图 10-2-3 A 图 10-2-2 12.5㎝ 图 10-7 10-2-4 10-2-5器材:水、水桶(盆)、易拉罐、橡皮膜 步骤:                                                                                                   结论:                               合作伙伴:     、      、         。 2.怎样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器材:水、水桶(盆)、                 步骤:                                                                                                   结论:                               合作伙伴:     、      、         。 3.自制液体内部压强计 参考器材:气球、玻璃管(透明饮料管)等 物理在线 船闸工程知识 船闸是帮助船舶克服航道水位 落差的一种通航水工建筑物。它借助 与专用设备使闸室水位自动升降分别 与上下游水位平齐,从而使船舶由一 个水面驶向另一个水面。船闸种类很 多,这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 术条件有关,其类型可根据闸室数目、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功能来划分。1、根 据船闸纵向(即沿水流方向)的闸室 划分,可分为单级船闸和多级船闸。单级船闸则是沿船闸纵向只建一个闸室,船舶过闸时只 需进行一次充、泄水即可克服上下游水位的全部落差完成过闸过程。因此船舶过闸时间短, 周转快,故其通过能力较大,因此被广泛采用。葛洲坝三座船闸均为单级船闸。多级船闸就 是沿纵向连续建有两个以上闸室的船闸,三峡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船舶通过这样 的多级船闸时,需进行多次充、泄水才能克服上下游水位的全部落差完成过闸过程。2、根据 船闸线数划分,   按船闸横向相邻闸室的数目,可分为单线、双线和多线船闸。单线船闸 在遇到船闸检修和发生故障时,有可能造成过坝航运中断。对于水运要求高、货运量较大的 水利枢纽,一般都采用双线和多线船闸。葛洲坝水利枢纽采用二线三闸通航的模式,其中既 与供标准船队通航的一号和二号船闸,同时又有过闸时间短、满足客船和小型船舶通过的三 号船闸。在双线或多线船闸中, 如果每一线船闸由多级船闸组成,这样的船闸则多为多线多 级船闸。三峡永久船闸的每一线船闸均由五级连续船闸组成,故称作双线连续五级船闸。3、 根据船闸使用特点划分,根据船闸使用特点的不同,则又可分为井式船闸、省水船闸、广室 图 10-8 正在工作的三峡船闸船闸及闸梯等等。上述各类船闸均属内河船闸,按通行海轮设计,位于内河入海口的船闸为 海船闸。 船闸主要尺度,1、船闸基本尺度,船闸基本尺度是指闸室有效长度、闸室有效宽度及坎 上水深等。船闸基本尺度是根据过闸船舶(队)的尺寸与编队形式确定的,为保证最大设计 过闸船舶(队)的尺度。在表示单级船闸时都采用这三个指标,其尺度的选择都必须进行技 术经济综合论证,并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我国水运发展对航道建设的要求,并尽量使设计 船舶(队)一次过闸。 (1)闸室有效长度,是指船舶过闸时闸室内可供船舶安全停泊的长度, 即以下闸首门龛最上游至上闸首停靠线间的长度。它由最大设计船型的长度加富裕长度确定, 而富裕长度则由船舶(队)尺度、队型和吨位综合考虑。因此,闸室有效长度不同于闸室段 长度。 (2)船闸有效宽度,是指闸室侧表面最突出部分的最小距离,即闸室净宽。闸室有效 宽度是决定闸室墙之间和广室船闸的闸首口门宽度的依据。它是由设计船舶(队)的宽度加 上一个富裕值确定,富裕值同船舶(队)尺度及过闸速度有关。 (3)坎上水深,是指最低通 航水位时闸首门坎最高点处的水深。它由设计船舶(队)满载吃水深度和富裕深度两部分组 成,与船舶(队)最大吃水和进闸速度有关。船舶(队)行驶时由于船底水体被挤走而导致 船舶下沉,富裕深度则是为保证船舶不因此而触底。为了保证船舶安全过闸,一般坎上水深 不小于船舶满载吃水深度的 1.5 倍。 请思考并回答: 1.船闸是怎样工作的? 2.针对船闸,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3 个)? 3.你参观过船闸吗?(若没有请查询 http://www.sxth.gov.cn)写一篇关于船闸使用的 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小论文(200 字左右)。 三 大气压强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对大气压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 辨别哪些是大气压产生的现象,并能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中让学生打破自己的旧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培养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注习惯 典例精析 【例题】小聪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粗心使管内留下了气泡。如图 10-3-1 若此时外 界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而测量时水银柱高度为 h=75cm,问此时管内气体压 图 10-3-1 h BA强为多少?(g=9.8N/kg ρ水银=13.6×103kg/m3)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而管内压强等于管内空气压强与管内 P 内 水银压强之和。 【解答】A 点的压强 PA=P0   B 点的压强 PB=P 内+ρgh                P 外 而 A、B 两点的深度相等 故 PA=PB 即 P0=P 内+ρgh P0   所以 P 内 =P0-ρgh       =1.01×105-13.6×103kg/m3×9.8N/kg×0.75m =1040Pa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1654 年,奥托·格里克做了有名的        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意大利物理学家     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1 标准大气压=    Pa=     kPa。 3.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  。若气压计上标的不是大气压的 值,而是高度,则气压计已被成功地改装成了航空、登山用的    。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上端是   ;用一粗管做托里拆利实验,则管内外水银面 高度差将   ;将玻璃管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   ,但水银柱的长度将   。 5.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 10-3-1 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 开口的一端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给的资料,此时大气压的值为( ) A.85㎝高水银柱的压强 B.75 高水银柱的压强 C.95 高水银柱的压强 D.由于没有刻度无法判断 6.下列现象中没有用到大气压知识的是 ( ) A.塑料挂衣钩        B.用吸管喝饮料 C.在螺钉头下垫一个螺钉帽  D.给自来水钢笔打墨水 综合与提高 1.在外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小聪同学用一根长约 50㎝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 验,则管顶受到的水银的压强方向应    (填“向上”或“向下”),若将管顶击破, 则水银将   (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2.若外界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在面积为 0.27㎡的课桌表面受到的大气的压力大约 是     。 3.把装满水的玻璃杯倒扣在水中,抓住杯底向上提,在杯口未离开水面前,杯中露出水面的 部分将   ( ) A.是满的   B.是空的    C.有水,但不满   D.无法判断 图 10-3-24.中医的“拔火罐”是医疗方法之一,可治疗跌打损伤、淤气淤血之病痛,你能解释这个现 象吗? 实验探究 1.“气功”表演--劈木条 实验器材:《湖南日报》或其它的大报纸 1 张,薄的、约 2~3cm 宽的长木条(约 50~60cm)1 根。 实验步骤:⑴ 将长木条平放在桌面上,长木条的一端露出桌面约 10cm; ⑵ 起右手打击露出的那段木条;(现象:长木条以桌边的接触处为支点,飞了起来,一 点儿不受损坏。)评说:没有什么气功!连这种薄的木条都劈不断,真是瞎说一通。 ⑶再将大报纸复盖在长木条上,用手将报纸抹平,使其紧贴在桌面上; ⑷人站立在桌旁,身体的左边靠近桌边,运一运气,起右手向露出在桌面外的那段木条 劈下去。(现象:只见露出来的那段木条被劈断了,而复盖在木条上的大报纸仅仅是动了 一下。)评说: 喔!木条真的被劈断了,有气功,真是气功表演! 2.上升的手帕 实验器材:直口玻璃杯 1 只、小手帕 1 块、大口水杯 1 只(能让直口玻璃杯放进去)、还 有足量的水。 实验步骤:⑴ 把水倒满直口玻璃杯,将小手帕盖住杯口,让水把手帕浸湿;⑵ 用大口水 杯倒扣罩在直口玻璃杯上,然后将大口水杯连同直口玻璃杯一起翻过来,使大口水杯平放 在桌面上,而直口玻璃杯则变成倒扣在大口水杯里;⑶ 慢慢地、轻轻地将直口玻璃杯从 大口水杯中提起来,(现象:随着直口玻璃杯的提起,水也不断地流出来,而那块小手帕 却在直口玻璃杯中逐渐上升。)评说:按理说,那块小手帕应该掉下来,现在倒反而在玻 璃杯中升上去,这不是违反了常理了吗? 请你做一做上面的两个实验,并分析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是否成功:    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3. 你能设计出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吗? 参考器材:空易拉罐一个(内盛水少许);橡皮泥一块…… 现象:                                  结论:                                  物理在线 太  空  饮  食 人在太空中一样要吃东西,但是吃东西方式就和地面上不一样。 有些食品要装在特制的盒子里,吃的时候再像挤牙膏似的把食 物挤出来。为了减轻重量,太空食物都要在地面上先作脱水和 图 10-3-3 宇航员正在吃饭杀菌的处理,再按照预定的分量分包、装袋、储存,要食用时 再加入水,恢复原来的状态再加热食用。 为什么这么麻烦呢? 因为在太空中没有重力,不先脱水装好食物就会在太空舱内飘 来飘去呢!用餐时也要先把食物放好,让它飘浮在空中,用嘴靠 过去吃,这样吃法好奇怪哦!在地球上可是办不到的。 现在的航天飞机因空间宽敞许多,所以在它的中甲板会有一间小厨房,里面配备有加热 食物的烤箱等设施。航天员每天需要的热量大约 2800 卡路里,食物不但美味可口,而且种类 丰富,食物约有 70 种,饮料约有 20 种,乘员每天都可享用不同的佳肴,甚至可携带自己爱 吃的食物上太空。 想象一下这些丰盛的食物在太空中享用的情趣,你也会想当个航天员吧! 请思考并回答: 你能解释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现象吗? 四 在流体中运动 发展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升力的概念,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鸟类翅膀(模型)的研究认识升力 通过实验探究,深刻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征服蓝天的过程,树立起征服大自然的信心 典例精析 【例】为什么行人不能靠近行进中的列车? 【分析】此题需考虑到流体的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 【解答】列车在高速行驶,使得铁轨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大加快,致使气体压强大大减小(因 为空气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而铁轨旁行人处气体压强未变,这样在行人处形成了 一个指向铁轨的气压差,在这个气压差的作用下,人将被推向列车,发生危险,所 以行人不能靠近行进中的列车。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伯努利原理的内容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流速小的地方   。 图 10-3-4 “食品柜”2.流体包括   和   。 3.鸟类翅膀的上侧面面积比下侧面要  ,使得鸟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  ,鸟翼上 方的压强比下方要  ,使鸟获得  力。人们仿照鸟类的飞行制造出了   和   。 4.升力产生的原因是飞行(滑行)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流体的压力差,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比上 表面受到的压力要  。 5.一个飞行器在空中匀速飞行,它受到的重力为 510N,则它受到的升力为      。 6.某飞机的重量为 5×105N,其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1×105N,则在其匀速飞行时下表面受 到的压力为                    (  ) A.5×105N    B.1×105N   C.4×105N   D.6×105N 7.一个小麻雀所受的重力为 0.5N,它在滑翔时受到的升力的大小为 0.6N,则它受到的合力为                               (  )  A.1.1N      B.0.3N     C.0.1N     D.0.6N 8.下列物体中没有用到升力的是 ( ) A.波音 707 客机 B.阿帕奇直升机 C.滑翔的雨燕 D.在水中滑行的企鹅 综合与提高 1. 用水壶向茶杯中冲水时,从壶中流出的水流在下落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细,你能解释其中的 原因吗? 2.企鹅可以在水内自由地浮沉,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植树后常常在树根的上方堆一个锥形土堆,你能分析人们这样做的原因吗? 4.直升飞机是靠螺旋桨起飞,普通客机是靠机翼的特殊形状起飞,请分析这两种飞机起飞的 具体原因。 5.对飞机的起飞来说,无风、顺风、逆风这三种天气情况哪一种更为有利?请简要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 1.请你设计出一个纸飞机(模拟鸟类翅膀)模型,并测出它受到的升力的大小。 模型图                 升力的大小: N 2.将一张薄纸条贴在嘴唇下方,将看到纸条自然下垂,用嘴吹气后,观察纸条的运动情况,并分析产生你看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物理在线 风洞群 位于西南大山深处的空气动力研究中心,镶嵌在重峦叠嶂中的亚洲最大风洞群,导弹、 战机首先在这里飞行群山连绵,植被茂密。从外表看,很难想象山里有洞,洞里卧虎藏龙。 这些人工开凿的巨大山洞绵延数公里,横贯几座山,构成了目前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风洞群, 包括低速风洞群、高速风洞群和超高速风洞群,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试验范围。 风洞试验,简单讲就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 原理,将飞行器的模型或实物固定在地面人工 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以此模拟空中的 各种复杂飞行状态,获取试验数据。这是现代 飞机、导弹、火箭等武器研制、定型的“必由 之路”。在高速风洞研究所的陈列室里,一排 排“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各种新型作战飞机, 各种战略、战术导弹的模型,看得人眼花缭乱。 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学科。风 洞试验作为它的主要研究手段,其水平高低与 一个国家的尖端科技、尤其是国防军事实力的 强弱紧密相关。新中国从零开始发展航空航 天事业时,风洞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瓶 颈”。当发达国家拥有了高性能的飞机、导 弹时,中国自己研制的飞机、设计的导弹有花大量外汇,拿到别国的风洞去做试验,还要看 别人的脸色行事。而今天,任何先进的导弹、飞机,都可以在中国自己的风洞里拿到出厂的“通 行证”。仅去年,中心的高速风洞研究所就先后试验解决了数百个技术问题,吹风试验 5 次打 破历史最高纪录。 太空飞船首先在这里遨游“苍穹”,大大小小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模型足足有 100 多个。 那边还放着今年 5 月刚刚发射升空的“海洋”一号和“风云”一号卫星模型以及经过加工制 作的“神舟”返回舱模型。从这洞中已经飞出的“神舟”四号、“神舟”五号、在茫茫太空 写下了神奇的篇章。跻身国民经济主战场。一座座风洞,一座座丰碑。近年来,空气动力研 究中心靠人才建洞,在建洞中育人,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在这里,记者时时能 感受到拼搏者的自豪、奉献者的胸怀和开拓者的蓬勃朝气。 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中国“风洞人”将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要用人工的方法制作风洞? 图 10-4-1 飞行器模型在 2.4 米乘 2.4 米的 风洞中进行模拟实验。2.飞行器在出厂前为什么要进行风洞实验? 3.通过搜索 www.cctv.com 电视连续剧《国家使命》了解更多风洞知识。 五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浮力的大小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敢于对所观察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测 学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阿基米德对生活的关注态度和对生活的思考方法 认识到死海的神奇力量 典例精析 【例题】一实心物体体积为为 500㎝3,漂浮在水面上,有 200㎝3 体积露出水面,求:  ⑴物体受到的浮力? ⑵物体受到的重力? ⑶物体的密度? 【分析】此题重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F 浮=G 排=ρ液 gV 排,还需要以前学过的力的平衡及 密度知识。 【解答】⑴由阿基米德原理得     F 浮=G 排=ρ液 gV 排=1.0×103kg/m3×10N/kg×(500-200)×10-6m3=3N ⑵因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由二力平衡有 G=F 浮=3N  ⑶由ρ=m/V 得 ρ=m/V=G/(gV)=3N÷(10N/kg×500×10-6m3)=600 kg/m3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一切浸入流体的物体都受到    给它的    ,此力的方向是     。 2.浮力的大小与流体的     有关,与物体浸入流体的     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达是                。 4.质量相同的实心铅块和铁块,把它们都浸没在水银中,铅块所受的浮力    铁块所受 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 力将                          (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6.下面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液体的密度大,则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一定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大,所受的浮力一定大 C.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及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D.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小于沉没在液体内部物体所受的浮力 综合与提高 1.一个质量是50g 的鸡蛋漂浮在盐水表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    N;若向盐水中 加水,则鸡蛋露出水面的体积逐渐      (g=10N/kg)。 2.一物体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若把它浸没在密度为0.8g/㎝3;的煤油中,它受到 的浮力为    N,排开煤油的体积为    m3。 3.体积为 0.5 m3 的氢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为    ,上升过程中气球本身的体 积     ,所受浮力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不采取任何 措施氢气球将      (填“飞出大气层外”或“爆炸” ρ空气=1.29kg/m3)。 4.用一只重 7.9N,容积为 2.5dm3 的小桶在井中打水,当桶全部浸在水中时,至少需要拉力 为 N 时才能拉动小桶;当桶内装满水且桶全部离开水面时,所用的拉力应为    N,若所用拉力为 30N,则小桶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m3(g=10N/kg)。 5.冰的密度为 0.9×103kg/m3,那么浮在水面上的冰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整个体积的 (  ) A.9/10      B.1/2        C.1/9        D.1/10 6.有一实心铝块,重 2700N,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大?若铝块被一根绳子 拴住后浸没在水中,求绳子对铝块的拉力。 7.气球容积是 1500 m3,全部充满氢气,气球和吊篮合计质量为 250kg,球壳和吊篮的体积不 计,这个气球能否运载质量为 325kg 的探空仪器升空(ρ空气=1.29 kg/m3 g=10N/kg)?   实验探究 1.给你一个弹簧秤,一个金属块,一杯水,请你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 要求: 写出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 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2.探究地面附近大气的密度。 你选择的器材:  探究的过程:  大气的密度:      物理在线 死海不死 五百万年来,隔着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死海,不管 风景或人文,都是全世界最特殊的地方。据说当年摩西 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最后就是消失在对岸约旦死海 边的山丘上。死海之所以名为死海,是因为海水被蒸发 的量多于注入其中的淡水,使得海水中的含盐量过高, 盐的含量 4 倍于大洋中的海水,草木万物根本无法生存,也造成密度比普通海水大,所以人 跳进死海里不会下沉,反而可体验在其它海洋里无法感受到 的漂游之感。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近四百米, 死海南北长 60 公里左右,东西宽约 17 公里。死海丰富矿物 质的海水和提炼出来的黑泥,据说对皮肤病具有神奇疗效, 所以沿着死海边就有医疗皮肤病的温泉和住宿设施,同时也 有沐浴设备和毛巾出租,供游人在死海上享受漂浮之乐。死 海又是以色列和约旦的界海,由于死海已形成内陆海洋,根 据其每年干涸的速度,极可能导致将来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因此中东和平时,拯救死海的计划同时被以、约两国重视。 死海不死已经成为了世人共同的一个愿望。 请思考并回答: 1.人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死海海面? 2.你认为死海真的会死吗? 六 沉与浮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了解潜水艇和气球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鸡蛋在水中漂浮的实验,掌握改变物体浮沉条件的方法 掌握热气球的制作方法 通过对打捞中山舰方案的设计了解浮力知识的应用 图 10-5-1 游客在死海海面上游泳 图 10-5-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浮沉条件的学习,树立征服深海和高空的信心 典例精析 【例题】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五分之三的体积浸入水中,求此物体的密度。 【分析】此题要用到物体漂浮时的浮沉条件 F 浮=G,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知识可以求 解,同时还应注意到总体积与 V 排的关系。 【解答】因物体漂浮得 F 浮=G,    又 F 浮=ρ液 gV 排=ρ液 g×0.6V 且 G=ρ物 gV   所以ρ液 g×0.6V=ρ物 gV 即 ρ物=0.6ρ液=0.6×103kg/m3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当 F 浮    G 时,物体上浮;当 F 浮    G 时,物体下沉;当 F 浮    G 时,物体悬浮;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 F 浮    G(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2.潜艇的工作原理和鱼的浮沉非常类似,当贮水箱内的水增多时,潜艇受到的重力    , 而所受的浮力    ,使得 F 浮小于 G,潜艇下沉;当贮水箱内的水减少时,潜艇受到的 重力    ,而所受的浮力    ,使得 F 浮大于 G,潜艇上浮(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3.质量相同的实心铅块和铁块,把它们都浸没在水银中,所受的浮力中    较大。 4.一艘船从长江经上海进入东海,它受到的浮力     。(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5.把质量为 500g 的空心铝球投入水中,这个铝球将            ( ) A.下沉    B.上浮   C.在水中悬浮 D.无法判断 综合与提高 1.轮船的排水量就是轮船    时排开水的   ,某轮船的排水量为 1000t,轮船自重 200t,那么该轮船最多能载     t 货物。 2.关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句说法,正确的是           ( ) A.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B.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 C.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D.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3.质量相等的空心铝球和空心铁球,铝球浮在水面上,铁球浮在水银面上,则 (  ) A.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B.浮在水面上的铝球受到的浮力大 C.浮在水银面的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4.一均匀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  )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上浮        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下沉 C.两块仍悬浮在水中 D.两块都上浮到水面 实验探究 1.给你一支密度计(能测出液体的),烧杯,盐,水,你能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吗?2.你能想出哪几种使鸡蛋在水中上浮的方法? 物理在线 浅海自救 深海外援--潜艇失事三大方法救助 美国开发的深潜救生艇:据俄《生意 人报》报道,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 10 月上 旬举行的失事潜艇救援演习发生意外,演 习中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据悉,本月下 旬波罗的海舰队将再次进行潜艇救援演 习。7 日,加拿大 1 艘潜艇在北大西洋着 火,造成多人伤亡。英国、爱尔兰、美国 紧急前往救援失火潜艇,由于天气不佳, 救援工作受阻。直到 11 日,一艘拖船才将 失事潜艇拖到英国的法斯兰港。10 日,北 约正式成立潜艇救援司令部,统管各种潜 艇失事后的救援行动。近来一连串有关潜艇的救援话题再次引起世人关注:潜艇失事后如何 救援。 潜艇紧急上浮法:大洋深处营救失事潜艇中的艇员一直是一项高难度作业,除潜艇紧急 上浮自救外,艇员从水下逃离失事潜艇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自救脱险”和“外救脱险”两种。一 般来说,潜艇发生事故后,最先考虑和最可靠的自救方式是潜艇通过自身的力量浮出水面, 主要办法是帮助潜艇堵塞漏洞,并向失事潜艇输送高压气体,用高压气体吹排压载水柜,强 行排水,将潜艇浮出水面。如果这些措施都不能使潜艇浮出水面,则应在沉没前,迅速发射 求救信息,并将救生浮标浮出水面,通过钢缆和电缆与潜艇相连。另外,在潜艇内有报警装 置,一旦发生爆炸或燃烧,报警装置启动,各舱门将立即封闭,阻止火、水及毒气进入。而 制氧系统也会启动,保证人的正常呼吸。 请思考并回答: 为什么向潜艇内输送高压气体后潜艇可自己浮出水面? 图 10-6-1 美国开发的深潜救生艇我的成长记录 评价项目 差 中 良 优 1 对本章的兴趣 2 按时独立完成本章的作业 3 努力守成老师要求的课外实验或社会设想、资料收集 4 能积极参与同学合作,友好探讨本章的有关问题 5 能用本章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本章自己动手小实验完成情况 7 对本章的掌握程度 8 自我评价 9 老师或家长评价 第十章测试题 时量:45 分钟 满分:100 分 基础知识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括号中,10×3 分) 1.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把它截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 方体,取其中的一个放在水平地成上,它产生的压强是:( ) A.4P B.1/4P C.P D.1/2P 2.用铜、铁制成的两个圆柱体,它们底面积不相等, 但高度相同,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如上图所示,则: ( ) A.铜柱对地面的压强大    B.铁柱对地面的压强大 C.铜、铁两个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用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测 A、B 两容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关于液体的密度及密度计受到 的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ρA=ρB FA=FB    B.ρA>ρB FA=FB C.ρA>ρB FAW2 B W1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