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大文体知识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知识点

ID:103716

大小:21.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明文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 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2)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4、说明顺序: (1) 空间顺序 (2) 时间顺序 (3) 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让 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 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作假设]:就是对一个对说明事物的对象作出一个假设。(如果...)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 说明、介绍事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 限,一般句式“...是...” 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科学、严谨、准确无误、简洁明了、不拖沓 议论文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 文体。 2.议论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个中心论点、几 个分论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 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 般在开头部分。 ②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必须真实,有代表性)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 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③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 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分可分为两类: A. 演绎论证: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后摆论据,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归纳论证:即是摆事实,再得出结论。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 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 论文” 。 4.议论文的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又叫“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本论(又称“正论”, 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结论。 (2)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没有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 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②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 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重点,而另一方面用墨较少,只作陪衬。 ③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 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之间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 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5.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它在议论文中运用最广。 B.道理论证:所运用的道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它包括名人 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 C.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比喻可以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D.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 的。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 记叙文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抒发的感情比较狭义,即人的喜 怒哀乐。 状物类记叙文:对自然或社会之物进行描摹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抒发的感情 比较广义,既包括人的喜怒哀乐,也涵括人之理想、抱负乃至自然。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 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 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 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 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1)一条主线: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2)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3)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 (4)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5)几条主线: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 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与读者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 臆。 (3)第三人称(他或他们),能客观地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自由表达。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 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 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 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9.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 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 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四)伏笔 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 要有照应。 (五)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 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六) 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 深刻,即“托义于物”。 (七) 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 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注意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 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 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 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 彩。10.记叙文阅读方法 ①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A.把握记叙文的中心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B.开头、结尾的文字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从表达方式 上看多是抒情和议论的句段。 C.另外,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 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 的提示。 D.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在归纳中心上有所不同。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对事件的把握, 通过对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分析事件本身的内涵。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要通 过对人物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要侧重体会所 写景物的特点,通过分析景物特点而捕捉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③归纳中心意思的主要格式是: 本文记叙了……(对所写人或事件内容的概括),表现了(歌颂了或揭示了) ……(指事件意义、 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归纳中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意题目的提示。 一般说题目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 思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就是中心意思的高度浓缩。 (2) 抓住重点语段。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其中的重点段往往比较明确地揭示了中心。这样 的段落多在开头或结尾,也有的放在文章中间。 (3) 注意议论、抒情等揭示中心的语句。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在写人叙事中,作者往往要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要表明自己 爱憎好恶的态度及情感,这种态度大多可从议论、抒情的语句中显示出来。 (4) 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 对于那些内容较深,有时代距离的文章,归纳中心时,要适当联系时代背景,弄清时代与人 物或事件的关系后,才能正确归纳中心。 ④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记叙的中心与详略:要能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 的详略安排。明确:记叙文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叫材料,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叫 中心。材料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作者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和剪裁。对表达中心有用的材 料就写,无用的就不写;对表达中心有主要作用的重点材料就详写,其余材料就略写。 ⑤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和归纳其大意? 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这种情况常有提示性词语出现。 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材料的性质划分。 4、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断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当然, 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一种方式。 段意(层意)归纳的几种方法: 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可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结合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意思结合起来归纳。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概括内容要抓住内容要点,用简明、 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性要强,语句要完整。 阅读记叙文需要注意的几点: 1.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 主题。 2.记事的文章要弄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 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3.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要注意: (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2)想像、联想、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借物抒情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 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衬托来歌颂(也有少数批判)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多有议论、抒情,且常为篇末点题。

资料: 58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