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踱来踱去 挟 郝叟 捂 懊悔 惩罚 赚钱
钥匙 祈祷 哽 督学 膝头 小弗朗士 气氛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惩罚 征发 祈祷 诧异 宛转 哽咽 惨白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和 结 宁 匙 帖 强 背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的背景
2.了解小说的作用
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学习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
情感的方法。
4.了解小说的特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5.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情感目标
领会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
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
了法国人民崇高地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仅指出了
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我”——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
第一部分(1-6 段),描述了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 段),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出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 段),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写作特点
1.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读者倍感亲切、逼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运笔行文上,全文 20
多个自然段中以“我”为起始展示叙述的共有 9 段,文字占将近全篇的一半。课文除了以“我”的所见
所闻所感受为结构线索外,还别具匠心地“在情节的发展中具体入微地展示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活动,把
他的感情变化与情节的推进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至高潮,小弗郎士的感情也扬至高
峰,而悲剧性的故事结局,却又把他的感情收至谷底。随着由第一人称出发的结构线索,课文的情节发
展便有了依托,主题的展现也便有了载体。
2.采用白描手法,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没有丝毫的夸张和矫揉造作
的痕迹。文中的肖像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的穿戴、郝叟老人的面容)、景物描写(如开篇的天气、鸟鸣
等)、场面描写(看布告牌、拼音练习、习字等)都使用白描的手法,不作浓墨渲染。以白描手法将韩
麦尔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感和盘托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以白描手法渗透各种
写作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倍显真切自然。
3.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
4.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
5.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交代了时代背景。
《最后一课》在情节开端部分写了两处场景。一是上学路上,天气暖和、晴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宛
转的唱歌,锯木场后面的草地上,普鲁士兵在操练;。草地上自然景象轻松、明快,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的幼稚、天真心态;普鲁士兵在操练,暗示美好的国土已被侵略者控制。一是镇公所传来坏消息
的布告牌前站着许多人的社会环境,形象而简练地交代了这里已被异国军队所占领,创造出民族不幸的
悲剧气氛。这两处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起到了牵掣全篇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作品的典型环境。课文
的字里行间渲染出庄严、肃穆、悲愤、沉痛的气氛,如:“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
的早晨一样”;“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
静”气氛的渲染烘托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对上课前教室里不寻常气氛的描写,上习字课教室里异常
安静又使人难受的气氛,说明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要,人们对这堂课多么重视,人们多么热爱自己的
语言,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6.对比手法运用巧妙,不留痕迹地为主题服务。
课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对比,如上学路上明快的景色与教室里凝重的气氛、往日的喧闹与今天的安
静、服饰朴素与漂亮、态度严厉与温和、空座与满座、懵懂与逐渐成熟、宣布散学时的有声(钟声、普
鲁士兵的号声)与无声(韩麦尔先生哽住、写字与手势)之对比,以对立的两极突出了特定的历史关头
阿萨斯人的沉痛表现与深厚的民族感情。小说的主题借此也得到了鲜明深刻的烘托。
7.抒情含蓄。
本文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与其抒情写意的含蓄委婉分不开。这里以称呼的改换为例说明之。
“同学们”——“我的孩子们”——“我的朋友们”,其间蕴含着多么深沉、丰富的思想情感!在马上
就要改教德语的时候,韩麦尔先生不是泛称“同学们”,而是称呼“我的孩子们”,真实地反映了老师对
即将沦为异族奴隶的学生的痛惜、怜悯和依依不舍之情,反映了师生同呼吸、共命运的骨肉情。从上课
之始称呼“我的孩子们”到课毕称呼“我的朋友们”反映了师生关系的被迫解除,反映了韩麦尔先生呼
唤所有的同胞朋友奋起抗争、拯救祖国的衷肠。称呼的改换,体现着抒情的含蓄。
四、背景介绍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又是十九世纪的作品,学生不了解小说背景,很难进入小说的情境中去。而要
讲好背景,仅靠自读提示的那些内容是不够的。建议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讲课之前,先把这个环节搞扎
实了。
五、课文朗读教学建议
课文通俗易懂,很少难解的语句,又是从儿童心理写的,朗读教学抓好了,能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
较好的基础。放好课文录音带,也可以组织同学分角色朗读。注意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毛病,使朗读
较好的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全方位阅读教学建议
这篇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与直接心理描写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把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融为一体。阅读时,应当启发学生注意把不同
的方法结合起来看。如上学路上一段,将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
怕迟到急于到学校,被路旁景物吸引又不敢停下观赏的复杂心理,运用此法,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小弗朗
士的性格特征。
学习本文,还可以启发学生把“最后一课”和平时课堂的情形细细比较。两相对比,有多处不一样:
气氛不同,人员构成不同,老师的表现不同,学生的表现不同。如此多的不同,都是源自这是最后一堂
法语课。国土沦丧,不能再学祖国的语言,失去的倍觉珍贵。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语言行
动所蕴含的感情,这样就抓住了重点。
学习本文,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做法,就是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设计思想:
发挥传统教学的魅力,通过课堂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写作特点。
要注意朗读的训练。
重点:1.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
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难点 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