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影像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
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
题”。
评价任务:
感知内容、品悟语言
研讨写法、主题探究
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
1、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独特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播放鲁迅逝世时追悼会的壮观场面,学生谈感受及认识。
二. 教师导语: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
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
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
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通过萧
红的作品来认识一个走下神坛的鲁迅先生。
三.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
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
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
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
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
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
《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
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
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
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
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四. 走近鲁迅先生: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思考:文中都记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文中的鲁迅留给
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五. 走进鲁迅先生:
深入研读讨论 :
1、 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
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
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
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
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
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
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
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
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
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
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亲近的鲁迅。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
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
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
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
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
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 “不要那样装饰
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
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
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还有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
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3.品析鲁迅深夜工作至天亮、海婴连喊“明朝会”两小节,谈谈你的感受,说说哪些地
方最动人。六.写法探究: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的、细致的记叙他生活、工作中的
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改正的吗?
七.品味语句的含义或妙处
(见课本142页语句品味.积累)
八.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
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
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
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九.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真君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附推荐作品:
唐弢《琐忆》
林语堂《悼鲁迅》
周作人《关于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从学生的阅读角度看,甚似流水账,所以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人物的
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情感,并且引导学生理解作家萧红对鲁迅先生的感情,结合课外的
资料,阅读鲁迅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来加深对伟人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