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教案

ID:103944

大小:4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的有关文学知识,理解词的主旨。 2.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四首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美、音韵美。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理解词的大意。教师适时设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 诗歌鉴赏方法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词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主旨。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陈与义前期的诗, 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一路上对 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风 格趋向沉郁悲壮。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其词以“真” 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词集有《侧帽集》 《饮水词》。 二、背景资料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 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 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陈与义也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 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三、朗读指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诗歌大意 1.《定风波》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 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 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 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 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然还活着,回首往昔 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令人感慨的事,(都 化作)渔歌在半夜响起。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 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 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4.《浣溪沙》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让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 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 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定风波》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 答案示例: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2.《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 析。 答案示例: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 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词人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 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词人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 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 时。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上片回忆旧游生活,下片抒发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词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奇妙的想象 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词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金波四射的转 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教如何对付白发的 欺辱,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 洒满人间。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定风波》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应该如何理解 其深层含意。 答案示例:第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我”的一生就是顶笠披蓑在人生风雨中穿行的,对此,“我” 早已习惯,泰然处之。这是何等的逍遥! 第二句:表层意是写回头看狂风大作、风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意 则是他淡化、弱化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何足挂齿?利害得失, 一并泯灭。这是何等的旷达! 2.品味《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答案示例:“竹杖芒鞋”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轻”体现了词人闲散江湖胜过奔波 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生轻松,自嘲的背后表现了词人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谁怕” 起强调作用。“烟雨”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一个“任”字, 表现出苏轼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 3.说说《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天明”表达的意境。 答案示例: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 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 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杏 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词人以初春的树林 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 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 实地反映了出来。 4.理解《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含义。 答案示例:词人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寂寞悲凉的心情。 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5.《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 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 的萦念;“斫去桂树”指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6.赏析《浣溪沙》中的“古今幽恨几时平”。 答案示例:此句点明全词的主旨。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 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 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定风波》 赏析: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 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 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的历程,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 内蕴丰富,诠释着词人的人生信念,展现着词人的精神追求。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 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 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 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片和下片的今昔对比, 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赏析:词人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 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 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的下片,词人又想象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 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 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4.《浣溪沙》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词,即事抒情,抒发了词人对人生、世事与时光的感慨。词作通过 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 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上片从“身向云山”起笔,写到“北 风”,再点明时间是“深秋”;下片先用对偶句具体描写深秋“荒”“旧”的景象,然后以“古 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主旨。 六、课堂小结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 的一笔。希望同学们多读诗词,积极去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一知 半解的人,多不 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