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理解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和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氨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体积比为
1∶700),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在加压下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
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
要点诠释:
NH3·H2O 是弱碱, 氨水显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氨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检验 NH3 的存在。
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NH3·H2O、NH3、H2O;三种离子:NH4+、OH-及少量的
H+。
(2)与酸反应: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白烟)
2NH3+H2SO4=(NH4)2SO4
(3)与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难溶的碱,如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4)还原性
氨分子中的氮元素呈-3 价,因此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某些强氧化剂氧化。
8NH3+3Cl2==N2+6NH4Cl
【高清课堂:氨和铵盐 ID:39552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强碱制弱碱
2 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要点诠释:药品的选择
①铵盐:制取 NH3 时,一般用 NH4Cl 而不用 NH4NO3、(NH4)2SO4 或(NH4)2CO3,原因如下:
铵盐 不选用的理由
NH4NO3 受热分解,会发生爆炸,不安全
(NH4)2SO4 与 Ca(OH)2 反应时生成 CaSO4,反应物呈块状,不利于 NH3 逸出,且反应后试管难清洗
(NH4)2CO3 受热分解会产生 CO2,使收集到的 NH3 不纯
②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 NaOH 或 KOH,因为 NaOH 或 KOH 易吸水结块,而且对
玻璃仪器腐蚀性较强。
(2)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同制 O2)2
干燥:碱石灰(或固体 NaOH、固体 CaO)
(不能用浓 H2SO4、CaCl2 干燥,CaCl2 与 NH3 反应:CaCl2+8NH3= CaCl2·8 NH3)
要点诠释:
①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要点诠释:
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
接近试管的底部。
(4)验满: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②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5)尾气吸收: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
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6)氨气的其它实验室制法
将浓氨水滴入固体 NaOH 中,固体 NaOH 吸水并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 2 mL~4 mL 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
NH3·H2O H2O+NH3↑
②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制氨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
大量的热,促使 NH3·H2O 分解放出氨气。
要点二、氨的喷泉实验
1、实验步骤: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按图甲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
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水经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3、实验结论:氨易溶于水,氨与水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且能使溶液显碱性的物质。
要点诠释:
(1)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①烧瓶要干燥;②氨气要充满;③装置气密性要好;④由滴管挤入的水不能太
少。这样就可保证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后,迅速在烧瓶内形成负压,成功地出现喷泉现象。
(2)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的溶解度极大,当烧瓶内挤入少量水时,就溶解了大量的氨气,使烧瓶内压
强迅速减小,大气压将烧杯的水压进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3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反应,形成较大压强差的都能做成喷泉实验,如 HCl、HBr、
HI、SO2 可用水做喷泉实验,CO2 可用 NaOH 溶液做喷泉实验。若外界压强较大,也能形成喷泉。例如:CaCO3
粉末与较浓 HCl 反应能产生喷泉。如图乙所示。
要点三、铵盐
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2、铵盐的化学性质:
a、受热分解 NH4Cl NH3↑+HCl↑(用于除去或分离铵盐)
说明:NH4Cl 受热分解成 NH3 和 HCl,遇冷 NH3 和 HCl 又反应生成的 NH4Cl,本质上发生了化学反应,不
要误认为是升华。
NH4HCO3 NH3↑+CO2↑+H2O
(NH4)2CO3 2NH3↑+CO2↑+H2O
b、与碱反应 NH4++OH- NH3↑+H2O
3、NH4+的检验方法:
(1)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样
品中含 NH4+。
(2)取少许样品于试管口,加入烧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有白烟产生,则
证明样品中含有 NH4+。
【典型例题】
类型一、 氨和铵盐的性质
例 1、(2016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附中期中考)下列关于氨及铵盐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氯化铵固体加热容易分解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加热热制 NH3
【思路点拨】铵盐受热易分解。
【答案】B
【解析】A 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A 错误;B 项,铵盐不稳定,所有铵盐受热易分
解,氯化铵固体加热容易分解,故 B 正确;C 项,氨气与易挥发性的酸相遇会产生白烟,故 C 错误;D 项,实
验室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反应制备氨气,一般不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备,故 D 错误。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的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全面、准确。
举一反三:
【变式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 NH3:NH4++OH- NH3↑+H2O
B.NaOH 与 NH4Cl 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4++H2O
D.氨气通入稀 H2SO4 中:NH3+H+==NH4+
【答案】C、D
【变式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
△
△
△
△4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 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 NH3
【答案】D
【变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 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 价
C.NH4Cl 溶液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
D.NH4Cl 和 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答案】BC
类型二、氨水的成分和性质
例 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 NH3·H2O 电离出少量的 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
【思路点拨】这一题可从碱的概念着手分析:碱是电离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答案】B
【解析】氨气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 仅有少部分电离出 NH4+和
OH-,因此显弱碱性,它既不是因为氨的溶解度不大,也不是因为氨分子电离的少(在水溶液里氨分子是不电
离的),更不是因为氨本身碱性弱(氨不与水反应时无碱性)。
【总结升华】易错选 C,原因是不清楚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氨水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当 NH3 溶于水时,大
部分 NH3 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NH3·H2O,NH3·H2O 微弱电离,产生 NH4+和 OH-,可表示为 H2O+NH3
NH3·H2O OH-+NH4+。
举一反三:
【变式 1】(2015 北师大二附练习)下列有关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溶质是 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变式 2】对于氨水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D.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答案】D
类型三、喷泉实验
例 3、在下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 a,将滴管中的液体 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
止水夹 f,烧杯中的液体 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 a 和 b 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CO2 4 mol·L-1 NaOH 溶液
C Cl2 饱和 NaCl 溶液
△5
D NH3 1 mol·L-1 盐酸
【思路点拨】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答案】B、D
【解析】NO2 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但它同时生成 NO,使水不能充满烧瓶,CO2 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
产生喷泉,但在 NaOH 溶液中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其溶解度显著增大,此时形成喷泉。
气体 CO2 和 NH3,分别与 NaOH 溶液、盐酸能完全反应,则液体几乎能充满烧瓶。
【总结升华】只要能使烧瓶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气体与液体的组合就能形成喷泉。如:(1)易溶于水
的气体与水的组合;(2)酸性气体与碱液的组合;(3)碱性气体与酸液的组合等。
举一反三:
【变式 1】(1)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看到喷泉
现象的是( )
A.HCl(H2O) B.CO2(H2O)
C.SO2(NaOH 溶液) D.NH3(KCl 溶液)
(2)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________。
(3)某学生试图用氨气去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试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答案】(1)A、C、D (2)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由于气体易溶于对应液体中,使烧瓶内气体减少,压
强降低,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形成喷泉 (3)①收集的 NH3 中有大量空气;②收集氨气的烧瓶未干燥;③
装置漏气;④滴管挤出的水太少等
【变式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3) 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
操作是 .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 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法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解析】第(3)小题喷泉实验,打开止水夹容易遗忘。第(4)小题则侧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只要
理解了喷泉实验的原理——设法将烧杯中的 NH3 先溶解一部分使其压强降低以引发喷泉,在无法外加水使其溶
解的情况下只能使烧瓶中的 NH3 体积膨胀与烧杯中的水接触,使其体积膨胀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如用热毛巾或
手将烧瓶捂热。
类型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思路点拨】要根据反应原理中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
△6
【答案】A
【解析】A 中,NH4Cl 受热分解为 NH3 和 HCl,但在管口及导管中二者又会重新化合为 NH4Cl,得不到
NH3。B 中,CaO 与浓氨水混合,CaO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水温度升高,NH3 挥发出来。C 中,NH4Cl
和 Ca(OH)2 在试管中发生反应: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D 中,对浓氨水加热,使 NH3·H2O
分解并挥发得到 NH3。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题目设计来源于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死扣
教材”的同学会认为一定要用大试管加热固体才能制氨气,而认为 B、D 是错误的装置。
举一反三:
【变式 1】实验室里若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试用表格形式列出图中装置的错误之
处,并用文字简要说明如何改正。
【答案】
错误之处 应如何改正
①试管 a 管口向上倾斜 应略向下倾斜
②铁夹夹的位置不对 应夹在离管口 l/3 处
③试管 b 管口向上 应向下
④试管 b 塞上橡皮塞 将橡皮塞改为棉花团
⑤反应物没加热 用酒精灯加热
△7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
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B.NH3(H2O 含石蕊) 蓝色喷泉
C.HCl(H2O 含石蕊) 红色喷泉
D.SO2(NaOH 溶液) 无色喷泉
2.(2016 庄河市期末)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 NH4Cl、(NH4)2SO4、NaCl、Na2SO4 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
A.NaOH 溶液 B.AgNO3 溶液 C.Ba(OH)2 溶液 D.BaCl2 溶液
3.已知 NH3 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 NH3 气体尾气吸收的是( )。
4.(2016 陕西省黄陵中学期中考)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 NaOH 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 NaOH 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 NaOH 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5.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6.用右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 表示相应仪器
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气体 a b c
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 溶液
B SO2 浓硫酸 铜片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D CO2 稀硫酸 CaCO3 粉
末
浓硫酸8
7.向存在大量 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NH3 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8.(2015 吉林扶余县校级期末考)某学生想利用如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下列操作正确
的是( )。
①H2②Cl2③NH3④O2⑤CH4⑥NO ⑦NO2⑧SO2⑨HCl
A.在烧瓶中充满水,由 B 进气收集④⑥
B.在烧瓶中充满水,由 A 进气收集①③⑤⑥⑦
C.烧瓶是干燥的,由 B 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⑨
D.烧瓶是干燥的,由 A 进气收集①③⑤
9.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
在纸蝴蝶身下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
烧杯中的溶液是( )。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酚酞 紫色石蕊 酚酞 紫色石蕊
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10.(2015 甘肃肖南一中期末考)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为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它反应产物和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当 X 是强酸时,A~F 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为 H2SO4
B.当 X 是强碱时,A~F 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为 HNO3
C.B 和 Cl2 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当 X 是强酸时,常温下 C 为气态单质
11.把 a L 含(NH4)2SO4 和 NH4NO3 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 6 mol 烧碱刚好把 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与
BaCl2 溶液完全反应,消耗 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 c (NO3-)为( )。
A. B.
C. D.
12 mol Lb c
a
−− ⋅ 12 4 mol Lb c
a
−− ⋅
12 mol Lb c
a
−− ⋅ 12 mol L2
b c
a
−− ⋅9
12.如下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 X,滴管内盛有液体 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 Y 滴入锥形瓶中,振荡,
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 a 鼓胀起来。气体 X 和液体 Y 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 溶液
C CO2 6 mol·L-1 H2SO4 溶液
D HCl 6 mol·L-1 Na2SO4 溶液
13.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量的气体 X 和一定量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溶液 Z 的洗气瓶中(如下图所示),最终
肯定不会有沉淀生成的是(假定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倒吸现象)( )。
X Y Z
A CO2 SO2 CaCl2
B NH3 SO2 BaCl2
C NH3 CO2 CaCl2
D Cl2 SO2 BaCl2
二、填空题
1.已知 A、B、C、D 为气体,E、F 为固体,G 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E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2)A 和 B 反应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和 F 反应生成 D、H 和 G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 甘肃肖南一中期末考)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取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
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氯化氢气体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干燥剂 。
(3)如果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引发水上
喷.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用图 2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氯化氢气体,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
法 。
(5)若至喷泉实验停止时,图 1 中剩有烧瓶容积 的气体;图 2 烧瓶中剩有烧瓶容积 的气体;则图 2 烧瓶中盐
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两种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图 1 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大于”、“小于”、“等于”)图 2 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0
3.氨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以生产硝酸等一系列化工产品。德国人哈伯在 1905 年发明的合成氨反应原
理为:N2(g)+3H2(g) 2NH3(g)。试回答下列问题:
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制 HNO3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时,A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
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C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D 装置的作用
是 ;
③ 若将上图所示装置中虚线部分换成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开始前,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 ;烧瓶中盛放的药品是 。
三、计算题
在一定条件下,NO 跟 NH3 可以发生反应生成 N2 和 H2O。现有 NO 与 NH3 的混合物 1 mol,充分反应后所得
产物中,经还原得到的 N2 比氧化得到的 N2 多 1.4 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 NO 与 NH3 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11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要形成喷泉,必须满足气体易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A 中,Cl2 在饱和食
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B、C 中,NH3 和 HCl 均极易溶于水;D 中,SO2 极易与 NaOH 溶液反应。
2.C
【解析】A 项,NH4Cl、(NH4)2SO4 和 NaOH 混合时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相同;NaCl、Na2SO4 和 NaOH
溶液分别混合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所以无法鉴别,故 A 错误;B 项,NH4Cl、(NH4)2SO4、NaCl、Na2SO4 四
种溶液分别和 AgNO3 溶液混合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所以无法鉴别,故 B 错误;C 项,NH 4Cl、
(NH4)2SO4、NaCl、Na2SO4 四种溶液分别和 Ba(OH)2 溶液混合时,产生的现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白
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 正确;D 项,NH4Cl、
(NH4)2SO4、NaCl、Na2SO4 四种溶液分别和 BaCl2 溶液混合,NH4Cl、NaCl 无明显现象,(NH4)2SO4、Na2SO4 都
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无法鉴别,故 D 错误。
3.C
【解析】B 项:NH3 不溶于 CCl4,从 CCl4 中逸出再溶于水,可防倒吸。
4.B
【解析】A 项,加水,不能生成氨气,故 A 错误;B 项,加 NaOH 溶液,生成氨气,加热,促进氨气的挥发,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变蓝色,可说明生成氨气,故 B 正确;C 项,加入氢氧化钠,生成氨气,
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呈红色,不能检验,故 C 错误;D 项,加 NaOH 溶液,加热,如氢氧化钠过量,则滴加
紫色石蕊试剂呈蓝色,如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且氨气没有完全挥发,溶液也呈碱性,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不能
证明,故 D 错误。
5.D
【解析】A 图应改为气体长进短出,B 图改为倒扣漏斗防倒吸,C 图温度计水银球高度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平齐。
6.D
【解析】装置图分三部分,左边是气体发生装置,中间是除杂,右边是气体收集。A 中 NO2 不能用氢氧化钠溶
液除杂,它本身与其反应生成盐;B 中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杂,自身可以被氧化;C 中氨气不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D 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可以。
7.A
【解析】通入足量 NH3 后,Al3+、H+、Fe3+、Ag+、Cu2+等离子均不可能大量存在。
8.D
【解析】A.在烧瓶中充满水,由 B 进气只能用来洗气,不能用来收集气体,故 A 错误;
B.在烧瓶中充满水,由 A 进气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为①③⑥,而其它气体与水反应或溶于水,故 B 错误;
C.从 B 进应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收集②④⑦⑧,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 C 错误;
D.从 A 进应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收集①③⑤,故 D 正确。
9.A
【解析】浓氨水易挥发,酚酞本身无色,遇 NH3 变红色。浓盐酸易挥发,而石蕊遇 HCl 由紫色变成红色不符合
条件。NaOH 溶液、浓 H2SO4 不易挥发,即无现象。
10.D
【解析】根据题意 A 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并是一种正盐,C 可发生连续氧化,B 为氨气或硫
化氢,A 只能是硫化铵,
A、当 A 是硫化铵时,硫化铵 硫化氢 硫单质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硫酸,故 A 正确;
B、当 A 是硫化铵时,硫化铵 氨气 氮气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硝酸,故 B 正确;
C、硫化氢或氨气和氯气发生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正确;
12
D、当 X 是强酸时,C 为硫单质,常温下是固态,故 D 错误。
11.B
【解析】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 NH3↑+H2O,SO42-+Ba2+==BaSO4↓。
每份中:n (NH4+)=6 mol,n (SO42-)=c mol。
所以每份中:n (NH4NO3)=(b-2c) mo1(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守恒)。
原溶液中 ,所以 B 项正确。
12.C
【解析】因为小气球鼓胀,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CO2 在 H2SO4 溶液中的溶解度比水中更小,所以气体 X 和
液体 Y 不可能是 C 项。
13.A
【解析】A 项中不会产生沉淀;B 项产生亚硫酸钡沉淀;C 中可能产生碳酸钙沉淀;D 中产生硫酸钡沉淀。
二、填空题
1. (1)NH3 NH4Cl (2)H2+Cl2 2HCl
(3)2NH4Cl+Ca(OH)2 2NH3↑+2H2O+CaCl2
【解析】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由题目提示知 A、B、C、D 为气体,E、F 为固体,由 D+C―→E
可知 E 为铵盐,再由 E+F―→D 知 D 为氨气,且 F 为碱,又知“G 为氯化钙”推出 F 为 Ca(OH)2,C 为 HCl 气体。
2.【答案】(1)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2)向上排空气;碱石灰;(3)氨极易溶
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气体膨胀,
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5) ,等于。
【解析】(1)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氨气为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3)氨气极易溶于水,如果打开止水夹,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
小,而形成喷泉。(4)加热时烧瓶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膨胀,当氨气与水接触时,因氨气极易溶于水而导致烧
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5)由题意知,溶解于水的氯化氢气体占烧瓶的 ,即溶液的体积占烧瓶的 ,C
(HCl)= = = ,同理,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 = ,所以两
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3.①NH4Cl 和 Ca(OH)2; ②P2O5;吸收 H2O 和 NH3;安全瓶的作用 ③
H2O2;浓 NH3·H2O 和 MnO2
三、计算题
△
△
1
3
2( 2 )mol 2 4(NO ) mol LL
b c b cc a a
− −− −= = ⋅13
(1)
(2)0.3 mol NO 和 0.7 mol NH3 或 0.2 mol NH3 和 0.8 mol NO。
【解析】 6 mol NO 还原得到 3 mol N2,4 mol NH3 氧化得到 2 mol N2,两者相差 1 mol N2。现相差 1.4 g,
1.4 g÷28 g·mol-1=0.05 mol,相当于 0.3 mol NO 和 0.2 mol NH3 反应。
依题意 NO 和 NH3 的总物质的量为 1 mol,其中必有一种过量,所以有两种情况:0.3 mol NO 和 0.7 mol
NH3;0.2 mol NH3 和 0.8 mol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