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

ID:105157

大小:372.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 范围); 2.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3.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4.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 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 ,速度 60 千米/时是常量,时间 和里程 为变量. 是自变 量, 是因变量. 要点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要点诠释:表格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 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 要点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如 ),我们可以根 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要点诠释:关系式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变量之间都能 列出关系式. 要点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用图象表达两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 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要点诠释: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变量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关系式表 达的变量,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 【典型例题】 类型一、常量、自变量与因变量 1、对于圆的周长公式 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π、R 是变量,2 是常量 B.R 是变量,π是常量 C.C 是变量,π、R 是常量 D.C、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思路点拨】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 量. 【答案】D; 【解析】 解:C、R 是变量,2、π 是常量.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常量,变量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 60s t= t s t s 3y x=2 举一反三: 【变式】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 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  ) A.物体 B.速度 C.时间 D.空气 【答案】C. 类型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2、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 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 底面半径 (cm) 1.6 2.0 2.4 2.8 3.2 3.6 4.0 用铝量 (cm3) 6.9 6.0 5.6 5.5 5.7 6.0 6.5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 2.4cm 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 【思路点拨】 (1)用铝量是随底面半径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 (2)根据表格可以直接得到; (3)选择用铝量最小的一个即可; (4)根据表格,说明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1)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 (2)当底面半径为 2.4cm 时,易拉罐的用铝量为 5.6cm3. (3)易拉罐底面半径为 2.8cm 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 (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 1.6~2.8cm 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拉罐 底面半径在 2.8~4.0cm 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总结升华】根据表格理解: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情况是关键. 类型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3、(2015 春•淄博校级期中)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C=90°,AC=6,BC=8, 点 P 在 BC 上运动,点 P 不与点 B,C 重合,设 PC=x,若用 y 表示△APB 的面积,求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解析】 解:解:∵BC=8,CP=x, ∴PB=8﹣x, x y3 ∴S△APB= PB•AC = ×(8﹣x)×6 =24﹣3x ∵点 P 不与点 B,C 重合,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8. 【总结升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要把握点 P 是一动点这个规律, 结合图形观察到点 P 移动到特殊点,便可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举一反三: 【变式】 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中要制作一个周长为 80 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底边长 ( )与腰长 ( )的关系式,并求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由题意得, =80, 所以 , 由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边长大于 0, 所以 ,解得 所以 . 类型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 4、星期日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所示,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 ( )与散步所用的时间 ( )之间的关系,该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红从家出 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在邮亭买了一本杂志, 然后回家了.依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共阅报栏离小红家有______米,小红从家走到公共阅报栏用了______分钟; (2)小红在公共阅报栏看新闻一共用了______分钟; (3)邮亭离公共阅报栏有______米,小红从公共阅报栏到邮亭用了______分钟; (4)小红从邮亭走回家用了______分钟,平均速度是______米/分钟. 【答案】(1)300,4;(2)6;(3)200,3;(4)5,100. 【解析】由图象可知,0 到 4 分钟,小红从家走到离家 300 米的报栏,4 到 10 分钟,在公共 cm y cm x cm x 2x y+ 80 2y x= − 0 80 2 0 2 80 2 x y x x x >  = − >  > − 20 40x< < 80 2 , 20 40y x x= − < < s m t min4 报栏看新闻,10 到 13 分钟从报栏走到 200 米外的邮亭,13 到 18 分钟,从离家 500 米的邮亭返回家里. 【总结升华】这个图象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折线,其中每条线段代表一个阶段的活动.这条 线段左右端点的横坐标的差,对应相应活动所用的时间. 举一反三: 【变式】(2015 秋•南京期末)小明从家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报后, 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如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 s(米)与离家 后所用时间 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明看报用时 8 分钟 B.小明离家最远的距离为 400 米 C.小明从家到公共阅报栏步行的速度为 50 米/分 D.小明从出发到回家共用时 16 分钟 【答案】A; 【解析】A、小明看报用时 8﹣4=4 分钟,错误; B、小明离家最远的距离为 400 米,正确; C、小明从家到公共阅报栏步行的速度为 50 米/分,正确; D、小明从出发到回家共用时 16 分钟,正确; 故选 A.5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若 与 的关系式为 ,当 = 时, 的值为( ) A.5 B.10 C.4 D.-4 2. 下列关于圆的面积 S 与半径 R 之间的关系式 S 中,有关常量和变量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S, 是变量, 是常量 B.S, ,R 是变量,2 是常量 C.S,R 是变量, 是常量 D.S,R 是变量, 和 2 是常量 3. 在关系式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矩形的周长为 18 ,则它的面积 S( )与它的一边长 ( )之间的关系式是 ( ) A. B. C. D. 5.(2015 春•南昌期末)如图,描述了安佶同学某日造成的一段生活过程:他早上从家里跑 步去书店,在书店买了一本书后:马上就去早餐店吃早餐,吃完早餐后,立即散步走回 家.图象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x 表示时间,y 表示安佶离家的距离.请你认真研读这个 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安佶从家到新华书店的平均速度是 10 千米/分钟 B.安佶买书花了 15 分钟 C.安佶吃早餐花了 20 分钟 D.从早餐店到安佶家的 1.5 千米 6.如图,某游客为爬上 3 千米的山顶看日出,先用 1 小时爬了 2 千米,休息 0.5 小时后, 再用 1 小时爬上山顶,游客爬山所用时间 (小时)与山高 (千米)间的关系用图象 表示是( ) 1 3 2Rπ= π π π π 1 3 1y x = − x 1 3x < 1 3x ≠ − 1 3x ≠ 1 3x > (9 )(0 9)S x x x= − < < (9 )(0 9)S x x x= + < ≤ (18 )(0 9)S x x x= − < ≤ (18 )(0 9)S x x x= + < < y x 30 6y x= − x y 2R cm 2cm x cm t h6 二.填空题 7. 若球体体积为 ,半径为 ,则 .其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_,常量是 ________. 8.如图中,每个图形都是若干个棋子围成的正方形图案,图案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 上都有 ( ≥2)个棋子,每个图案的棋子总数为 S,按图的排列规律推断 S 与 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式子___________来表示. 9. 油箱中有油 30 ,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1 小时流完,求油箱中剩余油量 Q( )与 流出时间 (分钟)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自变量的范围是____________.当 Q=10 时, =__________(分钟). 10.(2014 春•招远市期末)星期日,小明同学从家中出发,步行去菜地里浇水,浇完后又 去玉米地里除草,然后回到家里.如图是所用的时间与离家的距离的关系的图象,若菜地和 玉米地的距离为 a 千米,在玉米地里除草比在菜地里浇水多用的时间为 b 分钟,则 a=   , b=   . 11. 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某航空公司托运行李的费用 (元)与托运行李的质量 (千克) 的关系,由图中可知行李的质量只要不超过_________千克,就可以免费托运. V R 3 3 4 RV π= n n n kg kg t kg t y x7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60,底边长为 ,腰长为 ,则 与 之间的关系式及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3.(2014 春•元宝区校级期中)如图,这是反映爷爷每天晚饭后从家中出发去元宝山公园 锻炼的时间与距离之间关系的一幅图. (1)如图反映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爷爷每天从公园返回用多长时间? (3)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多少米? (4)爷爷在公园锻炼多长时间? (5)计算爷爷离家后的 20 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14.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 (单位:分)之间有 如下关系:(其中 0≤ ≤30)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 ) 2 5 7 10 12 13 14 17 20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 ) 47.8 53.5 56.3 59 59.8 59.9 59.8 58.3 55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 10 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从表中可知,当时间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 在什么范 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15. 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E、F 分别是 BC、DC 边上一动点,E、F 同时从 点 C 均以 1 的速度分别向点 B、点 D 运动,当点 E 与点 B 重合时,运动停止.设 x y y x y x x x y x x cm /cm s8 运动时间为 ( ),运动过程中△AEF 的面积为 ,请写出用 表示 的关系式,并写 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 . 2. 【答案】C; 【解析】 是圆周率,是一个常量. 3. 【答案】C; 【解析】要使式子有意义,需 3 -1≠0. 4. 【答案】A; 【解析】矩形的另一边长为 ,所以 . 5. 【答案】A; 【解析】A、安佶从家到新华书店的平均速度是 2.5÷15= 千米/分钟,故 A 选项错误; B、由图象可得出安佶买书花了 30﹣15=15(分钟),故 B 选项正确; C、由图象可得出安佶吃早餐花了 65﹣45=20(分钟),故 C 选项正确; D、由函数图象可知,从早餐店到安佶家的 1.5 千米,故 D 选项正确. 故选:A. 6. 【答案】D; 二.填空题 7. 【答案】R 、V; ; 8. 【答案】 ; 9. 【答案】 ; ;40. 【解析】油从油箱里流出的速度为 30÷60=0.5 ,所以关系式为 10.【答案】0.9km;8min. 【解析】由纵坐标看出家到菜地的距离是 1.1 千米,家到玉米地的距离是 2 千米,菜地 和玉米地的距离为:2=1.1=0.9 千米; 由横坐标看出浇水时间为 25﹣15=10(分钟),除草时间为 55﹣38=18 分钟,在玉米地 里除草比在菜地里浇水多用的时间为 18=10=8 分钟, 故答案为;0.9km,8min. 11.【答案】20; π (9 )(0 9)S x x x= − < < tQ 5.030 −= 600 ≤≤ t tQ 5.030 −= x s y x y x 130 6 10 6 43y = × − = − = x 18 2 92 x x − = − 4 3 π 4 4S n= − / minkg9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 0< <20 的范围内, =0. 12.【答案】 ; 【解析】2 + =60, ,由于 2 > 且 >0,所以 . 二.解答题 13.【解析】 解:(1)由图象知,图形反映了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路 程. (2)爷爷没天从公园返回用了 15 分钟. (3)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 900 米. (4)爷爷在公园锻炼 10 分钟. (5)900÷20=45(米/分). 14.【解析】 解:(1)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 和对概念接受能力 两个变量; (2)当 =10 时, =59,所以时间是 10 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 59. (3)当 =13 时, 的值最大是 59.9,所以提出概念 13 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 强.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 2< <13 时, 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 当 13< <20 时, 值逐渐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15.【解析】 解: . x y 130 (0 30)2y x x= − < < y x 130 2y x= − y x x 0 30x< < x y x y x y x y x y ABE DAF CEFy S S S S∆ ∆ ∆= − − −正方形ABCD 2 1 1 1 2 2 2BC AB BE AD DF EF FC= − − −   2 1 1 14 4 (4 ) 4 (4 )2 2 2x x x x= − × × − − × × − −  21 4 (0 4)2 x x x= − + ≤ ≤

资料: 58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