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加法》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向量的加法》教学设计

ID:105466

大小:140.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向量加法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北师大版《必修四》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 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一种工具。而向量的加法运算是向量运算 的基础:不仅是学习向量的减法、数乘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等内容的知识基础,而且为进 一步理解其他的数学运算(如函数、映射、变换、矩 阵的运算等等)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为了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及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矢量的认 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掌握向量的加法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 和向量;掌握向量的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 能力目标: 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能力,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向量加法的两个法则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对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对向量加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置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 形成;通过层层深入的例习题的配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掌握知识,使学生从“懂”到 “悟”, 提高思维品质,力求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中的位移和力等知识时,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这为学生学习向量 知识提供了实际背景。使学生能够从物理的力和位移的合成中去感受向量的加法的含义,总结 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与数的加法的类比,学生也能够较容易的猜 想出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四、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适时运2 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分析,不断探索新知。 五、教学程序 遵循数学教学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原则,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复习引入 探究深化 精讲点拨 当堂达标 总结提升 作业布置 环节一 复习引入 1、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 2、平行向量的概念; 3、相等向量的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分散教学难点。 问题 1:向量能否象数与式那样进行加法运算?如果可以,两个向量的和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问题 1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可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根据新的学 习任务主动提取已有知识。 环节二 探究深化 多媒体演示实例,学生探究: 1、飞机从台北飞往香港,再从香港飞往上海,请问这两次位移之和是什么?用图表示,并用语 言叙述。 2、在大型车间里,一重物被天车从 A 处搬运到 B 处,作出物体的实际位移,并用语言叙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知识问题入手,位移的合成体现了“首尾相接”的两个向量如何相 加;力的合成体现了共起点的两个向量如何相加。学生在具体、直观的问题中观察、体验,形成对 向量加法概念的感性认识,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问题 2:对于任意的向量 a 和 b,如何定义向量的加法 a+b? 让学生任意作出两个向量 a 和 b,自主探究后分组合作,学生在思考讨论后由学生上台展示讨论 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把探究新知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宽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问 题的发现、讨论和解决等活动上来。而且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向量的认识逐步由感性上升到 理性,顺利得出向量求和法则,解决了重点学习内容。 向量求和的法则:(比对演示)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3 图 形 表 示 语 言 表 述 已知向量 a 和 b,在平面内任取一 点 A,作 =a, =b,则向量 叫做向量 a 和 b 的和(或和向量) 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 a 和 b,在平面内任取一 点 A,作 =a, =b,则 A、B、D 三点不共线, 以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则对角 线上的向量 叫做向量 a 和 b 的和 符 号 表 述 a+b= + = 首尾相接,首尾连 a+b= + = 共起点 【设计意图】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个 向量的和向量的几何作图技能。 问题 3:两个向量的和仍为一个向量,那么和向量 a+b 的方向与 a,b 的方向有何关系?|a+b|与|a|, |b|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在强调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及时与旧知识进行比对,使学生体会“向量和”与 “数量和”的区别,对向量加法运算的认识更加深入。 环节三 精讲点拨 例 1、根据图中所给向量 a、b、c,画出下列向量 b c a (1)a+b,b+a (2) (a+b)+c (3) a+(b+c) 【设计意图】既做了向量加法的练习,又证明了交换律和结合律,完善了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 识。 例 2:轮船从A港沿东偏北 30°方向行驶了 40 海里到达 B 处,再由 B 处沿正北方向行驶 40 海里到 达 C 处.求此时轮船与 A 港的相对位置。 例 3:在小船过河时,小船沿垂直河岸方向行驶的速度为 V1=3.46km/h,河水流动的速度 V2=2.0km/h, A B A D B C AB → BC → Ac → AB → AD → AB → AD → Ac → AB → BC → Ac → AB → AD → Ac → C4 试求小船过河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环节四 当堂达标 1、如图,已知向量 a、b,用向量的加法法则作出 a+b (1) (2) (3) (4)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促进认知结构的内化,并且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 价,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 环节五 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从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归 纳能力。同时学生在回顾、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认知结构更趋合理。 环节六 作业布置 1、必做题:书面作业 P79 A 组 3;5(1)、(2) 2、选做题;P79A 组 6 3、课外研讨拓展: (1)探讨: 的大小关系; 的大小关系。 (2)O 为三角形 ABC 边 BC 的中点,思考向量 AB、向量 AC 和向量 AO 的关系。 | a b | | a | | b |+ 与 +    | a b | | a | | b |+ 与 -   5 五、板书设计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三角形法则 (2)平行四边形法则 当堂达标训练 六、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采用“探究----讨论”教学法。第一步先让学生对已知情景有个感性的认识。 我所设计的问题引入、概念形成及概念深化都是采用探究的方法,将有关材料有层次地提供给 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支配它,进而探索,研究它。学生通过对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 获得对向量加法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各自对向量加法概念的了解。 第二步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 研讨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通过互相交流、启发、补充、争论,使学生对向量加法的认识从感 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概念。 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 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 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 “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