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4 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武陟一中:王志磊
一、设计思想: [来源:Z.Com]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探索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形象直观的反映知识的实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
为主体,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模
拟演练中,体会到数学中蕴含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力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通过类比“圆及其标准方程”,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较好的掌握椭
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即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此节课所讲的内容为:高中数学选修 2-1 第三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地位:[来源:Z.Com]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与“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是圆锥曲线的三种曲线方程,也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和必
考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过程、探讨方法等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
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有这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学重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先通过设问,关联解析几何初步的知识,再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构建
椭圆的图形,最后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得到椭圆的定义。然后趁热打
铁,让学生通过与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过程的比较,思考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解,
进而引导其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4.教学难点:
难点:椭圆定义的理解,标准方程的建立及能正确运用椭圆的定义建立方程的化
简过程。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圆的建系特点及标准方程的化简类比。
5.教学关键:关键:恰当引导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椭圆,能够建立恰当的直
角坐标系,能够在经历困惑后自主得到椭圆的标准法方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第 2 页 共 4 页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对生活中的圆锥曲线有了一定的
直观感知后进行的,由于这个班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太好好,需要通过大量的
图片是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激发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所以讲课运用启发,
探索、研讨,类比,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椭圆及其焦点、焦距的定义。
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2.能力目标:①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
②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③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椭圆,其方程为标准方程及 a、b、c 三
者之间的关系。
3.德育目标:使学生通过对椭圆定义的学习,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体会到
观察、类比、归纳是认识事物,掌握其实质的重要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1.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了实
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演示、探索研讨法,即“问题诱导—启发
讨论——探索结果”及“直接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研究
性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和
教学质量。
3.此节课的活动设计:提问引导、演示、观察、归纳总结、类比、讲解、实践。
六、媒体选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动手操作。
七、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主要以动态图为工具,根据需要做出具有动感的曲线,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步步展开,层层深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
果。
八、教学过程提纲: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提出问题: 观察图形,给我们什么感觉?
2、动态图做椭圆曲线。(教师)
3、归纳椭圆的定义。(学生)
第 3 页 共 4 页
4、引导理解定义。
5、引导建立恰当坐标系。
6、探究引导推导椭圆标准方 程
7、小结
8、课堂练习[来源:Z+xx+k.Com]
9、课后预习及作业
10、课后探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幻灯片展示,学生回答)
1.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什么?
2.到定点距离为定值的点的集合是什么?
(二)新课讲解:
1、用以上的两个集合的特点构建新点。
2、动画演示点的集合(几何画板)
(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图象形成过程中,学生归纳总结)
3、椭圆的定义: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教师板书)
平面内与两定点 F1、F2 的距离的和是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
个定点 F1、F2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4、定义理解:(教师板书)
(1)去掉“平面上”
(2)2a>2c,2a=2c,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