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军神》教学设计两篇
【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沃、匪”等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
“庆、龄”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刘伯承
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
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
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钢铁般的意志的军人,就叫“军神”。)
(2)课文中的“军神”指的是谁?(刘伯承)
(3)简介刘伯承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
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成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
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质疑课题: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二、整体读文,理清脉络。
1.简介背景,引出话题:辛亥革命爆发后,刘伯承参加了新军。1916 年袁世凯称帝,随即发
生了反袁护国战争。当时护国军在四川南部作战,刘伯承在四川东部组织了一支起义军。为
配合护国军与北洋军在棉花坡决战,刘伯承的起义部队占领了丰都城,截断了长江交通。在
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刘伯承的太阳穴打入,从眼窝飞出,致使他的右眼失明,当时他只有 23
岁。反袁战争结束后,在重庆找到了一位德国医生给刘伯承治伤。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刘伯
承在这家医院就诊的事。
2.默读课文,找到写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这三部分内容,并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第一部分“求治”(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术前”(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术中”(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
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术后”(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
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三、探究交流,感受坚强。
1.自由读课文,找找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刘伯承各是怎么表现
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4.预设一:手术前:
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
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1)什么是“麻醉剂”?(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感
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的治疗。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被尖锐的物体刺伤或被锋利的刀具划伤会有什么感觉。
(3)结合刘伯承的资料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为了保持
清醒的头脑,为了继续从事革命事业。)
(4)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从而对他产生敬佩的心情。)
(5)读一读,读好人物语言,读出坚定的语气,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5.预设二:手术时
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
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1)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
(2)作者主要抓住当时刘伯承的什么来进行描写?(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下”、
“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
(3)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病人坚强的毅力和强
烈的自我克制忍受能力。)
(4)读一读,通过“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表现出病人的痛苦,读
出刘伯承的坚强,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6.预设三:手术后
抓住“七十二刀”感受人物品质:
(1)“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什么?(割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2)你从“七十二”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无麻药手术的漫长、痛苦,感受到刘伯承当
时头脑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
四、了解沃克,感受坚强。
1.引导交流: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
的变化。谁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的语句。
2.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
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2)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
的神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
(3)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
(4)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
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
(5)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
(8)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3.读一读,用简单的话说说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是“冷冷”的,当发现
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剂时,沃克“眉毛扬了起来”
表示不理解,他听了病人一番话后,“怔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手术刀数的时候,沃克
“失声嚷道”“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
4.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1)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
(2)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3)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中能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5. 通过人物评价感受人物品质: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是因为他在手术中能忍受一切艰苦,具有不怕一切的无大畏的精神。
②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因为他表现出来的意志跟钢板一样坚强,自我克制的毅力
是超人的。
③“你堪称军神!”这是对刘伯承将军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2)互相交流,说说沃克医生的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这句话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这句话体现了沃克内心震撼、极度赞扬之情。
③这句话衬托出刘伯承镇定、沉着、坚毅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五、讲述故事,深化情感。
1.师生配合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次理清故事内容。
2.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可以以读者的口气进行复述,
也可以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六、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
堪称军神的故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
板书设计:
11.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 ↓ ↓ ↓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
堪称“军神”
【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
龄”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会认字,正确书写文中的会写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作者及人物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2】关羽刮骨疗毒
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
无畏、意志坚强。)
2.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
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
忍受了 72 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板书
课题:军神)
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 3】学生阅读了解人物
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四川省开县人。
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
【出示课件 4】简介作者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代表剧本《庐山恋》。【出示课件 5】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6】: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7、8】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9】: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
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
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四、课堂总结,阅读全文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
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学生自由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
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
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二、抓住重点,感受“军神”。
(一)浏览课文,整体了解。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
来。
问题预设: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2.汇报交流。
(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
书当即予以解决。
(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3)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
主解决。
3.问题探究: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
抒己见。)
(二)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师生交流。)【出示
课件 3】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指导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读沃克医生说
的这句话时读出惊讶、激动、赞美、崇敬……的语气 。
3.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师生齐读。
4.探究交流: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巡视,参
与讨论。)
三、汇报交流,崇拜“军神”。
(一)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学习“求治”时,引导学生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出示课件 4】
(1)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你感受到
什么?(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板书:伤势严重)
(2)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
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你又感受到什么?(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
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冷冷地”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的坚强
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出示课件 5】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
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①刘伯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脑子太
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药)②往日从
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医生紧张的表
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脑对刘
伯承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
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
①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的坚
毅。)
②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神态、
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
感变化。)
(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
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术中”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
意志。【出示课件 6】
(1)“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
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主要描写了刘伯承的哪一方面?(动作、神态。)你从中
感受到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句中的“抓住”“暴
起”“汗如雨水”“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
不吭,这里病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克制忍受能力,情况就不可能这样。)
(2)“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 描写了刘伯承的什么?(语言。)摘除眼球手
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
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 72 刀!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板书:超
凡意志)
(3)“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沃克医生吓了一跳……沃克医生惊呆了”
主要描写了沃克医生的什么?(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感受到做手术的沃
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4)【出示课件 8】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
②老师小结: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
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齐读课文第 16 和第 17 自然段。)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术后”部分,了解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
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肃然起敬)
(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三)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教师总结,感情升华。
1.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
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出示课件 9】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创办的国防
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
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板书:堪称“军神”)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
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内容
11.军神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 ↓ ↓ ↓
伤势严重 拒用麻药 超凡意志 肃然起敬
↓
堪称“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