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导学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 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了解小说的主要特点,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23—‎ ‎《变色龙》作于1884年,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及沙皇专制统治。这篇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讽刺了腐朽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批判了其反人民的本质。‎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写出了作者对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的钦敬和赞颂,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气定神闲的姿态。‎ ‎《蒲柳人家》通过塑造何满子、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生活在京东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热情地歌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农民。‎ ‎ 单元整体目标  ‎ ‎—23—‎ ‎   1.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小说,进一步培养从情节、环境分析人物、弄懂小说思想意义的能力。‎ ‎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3.学习欣赏小说语言,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 ‎4.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单元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辨析各种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欣赏小说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小说,对小说的一些文学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就给教学带来了较大方便。这四篇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 ‎—23—‎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艺术构思和精炼的语言。‎ 单元课时安排 模块序号 学习内容 所需课时 第一模块:预习感知 ‎ 通读四篇小说,梳理小说情节,对小说中的人物有初步印象。‎ ‎2课时 第二模块:精读领悟 精读比较《孔乙己》《变色龙》,学会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小说,学习欣赏小说的语言。 ‎ ‎2课时 第三模块:略读提高 略读比较《溜索》《蒲柳人家》,辨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 ‎1课时 第四模块:表达实践 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3课时 ‎—23—‎ ‎ 第一模块:预习感知 一、预习清单 ‎1.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借助工具书,识记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参阅课文注解①,了解各篇课文出处及其作者简介。‎ ‎4.通读四篇小说,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个初步印象。‎ 二、完成预习 ‎—23—‎ ‎1.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我关注到的生字与新词有哪些?‎ ‎ ‎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乙己》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 》《 》。 (2)《变色龙》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 》剧本《 》等。‎ ‎(3)课文《蒲柳人家》(节选)选自我国          (时代)作家            的中篇小说代表作《               》。‎ ‎ 三、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本单元课文各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 ‎ ‎ ‎2.本组课文中,你认识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3—‎ 四、提出问题,提炼梳理 在读课文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 ‎  ‎ ‎ 第二板块:精读领悟 ‎—23—‎ 学习目标 ‎ 1.精读《孔乙己》和《变色龙》,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比较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3.品析两篇小说语言特色。‎ 学习流程 一、 明确目标 二、 梳理情节 1. 速读《孔乙己》,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 ‎2.速读《变色龙》,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下面图表,并据此简要复述课文。‎ 狗的主人是谁 ‎?‎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不知谁家的狗→错在狗 ‎ →弄死狗,惩罚主人 不是将军家的狗→‎ ‎—23—‎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 ‎ ‎ 不是将军家的狗→‎ 是将军哥哥的狗→‎ ‎ ‎ 一、 精读比较 ‎1.比较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这两个主要人物。‎ ‎ 人物 所处环境 ‎ 性格特征 刻画方法 孔乙己 奥楚蔑洛夫 ‎2.比较《孔乙己》中的“酒客”和《变色龙》中的“看客”。‎ 二、 主题探究 ‎1.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他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3—‎ ‎2.变色龙变色,是出于生存本能,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意义?‎ 五、质疑导学 ‎1.《孔乙己》中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有安排什么好处? ‎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变色龙》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六、品析语言 ‎—23—‎ 从《孔乙己》和《变色龙》两篇小说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仔细品味,体会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 七、达标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阔绰( ) 侍候( ) 颓唐( ) 羼水( )‎ 醋栗( ) 筛子( ) 魁梧( ) 惦记( )‎ ‎2.写出词语或解释。‎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 ‎(2)偶然,有时候。 ( )‎ ‎—23—‎ ‎(3)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 )‎ ‎(4)无缘无故:‎ ‎(5)不屑置辩:‎ ‎(6)异想天开:‎ ‎3.选词填空。‎ ‎(1)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A.笼 B.罩 C.涂 D.抹)上了一层灰色。 ( ) (2)“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A.扣 B.穿 C.裹 D.抱)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 ‎4.指出下列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 ‎(1)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 ‎(2)“你在这干什么?你就静静的问怎么举着那个手指头?……‎ 谁在嚷?” ( )‎ (3) 他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么?”( )‎ (4)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 ‎—23—‎ 5. 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4)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5)“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八、 学习反思 ‎ ‎ ‎—23—‎ 第三板块:略读提高 学习目标 ‎ 1.略读《溜索》和《蒲柳人家》,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学习流程 一、 明确目标 二、 梳理情节 ‎1.速读《溜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 速读《蒲柳人家》,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确定小说线索,用图示的方式梳理小说写作思路,并据此简要复述课文。‎ ‎—23—‎ ‎ ‎ 一、 略读比较 ‎1. 跳读《溜索》和《蒲柳人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2.请探究《溜索》与《蒲柳人家》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点。从写作的角度来看,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二、 主题探究 ‎1.《溜索》一文中,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蒲柳人家》中,作者在塑造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23—‎ 五、品析语言 从《溜索》和《蒲柳人家》两篇小说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仔细品味,体会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 六、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黏汗( ) 盘桓( ) 锱铢( ) 顷刻( )‎ 捯气( ) 唿哨( ) 戏谑( ) 荣膺( )‎ ‎2.写出词语或解释。‎ ‎(1)形容极短的时间。 ( )‎ ‎(2)森严可畏的气势。 ( )‎ ‎(3)模模糊糊,不真切。 ( )‎ ‎(4)战战兢兢:‎ ‎—23—‎ ‎(5)千钧之力:‎ ‎(6)如坐针毡:‎ ‎3.选词填空。‎ ‎(1)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A。斥责B.辱骂C.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 ‎(2)何满子的爷爷,__(A.姓名B.名讳C.大号)已不可考。‎ ‎(3)渐渐就有血__(A.溅B.喷C.滴)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4)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__(A.慢慢B.懒懒C.漫不经心)问了一句。‎ ‎4.指出下列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 ‎(1)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 ‎(2)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 )‎ ‎(3)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 )‎ ‎—23—‎ ‎(4)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5.分析下列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2)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3)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 ‎(4)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23—‎ 七、学习反思 ‎ ‎ ‎—23—‎ 第四板块:表达实践 写作: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增强作文的审题意识,能做到按要求写作。‎ ‎2.掌握常见的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并能较好地运用。‎ ‎3.通过审题立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对人生的品味与思考能力。‎ 学习流程 一、 研学明确 ‎1.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 ‎2.审题时,要注意什么?‎ ‎—23—‎ ‎3.立意要注意什么?‎ 二、文题展示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再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的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若人讨厌的。”‎ 提示:‎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从反面立意。‎ ‎3.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二)从上面列出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吸纳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分析、比较这些主题。‎ ‎—23—‎ ‎2.选择一个有一定深度且相对新颖的主题进行构思,并拟定题目。‎ ‎3.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中的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你、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 三、思路导引 ‎ 【文题一、二】‎ 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23—‎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等等。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该作文题对文体没有提出特定的要求,既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文题三】‎ ‎—23—‎ 首先明确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不能更换。其次,仔细审题,审明“翻过那座山”到底包含了什么意思。如果是现实中的山,翻过之后须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或感悟;如果把“翻过那座山”理解为“翻过心中的那座山”,则“那座山”就有了比喻或象征意味,可以指“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境、挫折、磨难”“心中的恐惧”“失败之后内心的压抑”等等,由此立意就可以定为“翻过那座山,走出心中的恐惧”“翻过那座山,走出失败之后内心的压抑”“翻过那座山,克服人生路上的困难”等等。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最后,该作文题对文体提出了特定要求,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因此,此题只能写记叙文。‎ ‎ 四、写作实践 ‎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五、互评交流 ‎ 交换评改,交流探讨,升格作文。‎ ‎—23—‎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