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九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九下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下第五单元导学案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 孙元花 ‎【单元课文篇目】‎ ‎17. 屈原(节选)‎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9. 枣儿 ‎【单元学习目标】‎ 1.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 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4. 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 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单元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知识铺垫,积累字词 一、文体知识 ‎1.戏剧的定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2.戏剧的分类 ‎(1)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2)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3)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4)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 ‎3.剧本的特点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的变化。‎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一般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三、文本链接 ‎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2.话剧 《天下第一楼》主要剧情: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 岁月如歌,十年弹指一挥间。 后来,“福聚德”内忧外困,最终走向没落。‎ ‎3.《枣儿》发表于1999年,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提醒。‎ 四、字词积累 ‎17.屈原(节选)(郭沫若)‎ 诡(guǐ)谲(jué) 瘦削(xuē) 鞠躬 收揽(lǎn) 非难(nàn) 哗(huá)众取宠 睥(pì)睨(nì) 犀(xī)利 景仰 雷霆(tíng) 国殇(shāng) 伫(zhù)立 镗(tāng)镗鞳(tà)鞳 稽(qǐ)首 土偶木梗(gěng)‎ ‎18.天下第一楼(节选)(何冀平)‎ 鼎(dǐng)盛 雕梁画栋 赫(hè)赫扬扬 幌(huǎng)子 咬牙跺脚 侦(zhēn)缉(jī) 怯(qiè)懦(nuò) 忌(jì)讳 拾掇(duo) 另请高明 捣蛋 凄惨 骂骂咧(liē)咧 搭济(jì) 行(xíng)头(tou)‎ 场面 花鼓 打镲(chǎ) 堆房 ‎19.枣 儿(孙 鸿)‎ 喃(nán)喃自语 喃(nán)喃自语 蹑(niè)手蹑脚 威严 无可奈何 馋(chán)[鬼] 囫(hú)囵(lún) 凝(níng)视 踌(chóu)躇(chú)‎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理清情节,明确主旨 一、朗读课文,理清情节,明确戏剧冲突 ‎(一)17.屈原(节选)(郭沫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作风、雷、电的颂歌。婵娟逃脱囚禁来见屈原,误饮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屈原与前来救助他的卫士一起出走,潜往汉北。全剧在悼婵娟的《礼魂》歌声中结束。‎ ‎2.给全文分段落层次,并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雷电颂。共分两层。‎ 第一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二)18.天下第一楼(节选)(何冀平)‎ ‎1.分角色朗读,找出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情节围绕什么矛盾冲突展开的?‎ 卢孟实,王子西,罗大头,常贵,唐茂昌,唐茂盛;‎ 主要围绕“福聚德店堂”的即将衰落展开情节的。‎ ‎2.浏览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1)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2)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4)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5)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3.分析“福聚德”走向衰落的原因。‎ 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 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三)19.枣 儿(孙 鸿)‎ ‎1.朗读课文,概括剧情。‎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其剧情是: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2.浏览全文,理清思路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开场:引用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引出话题;‎ 经过:男孩捡枣吃枣;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晒枣子等儿子回来;男孩藏枣子等父亲回来。‎ 闭幕:以“枣儿甜,枣儿香……”的童谣结尾,与开场相呼应。‎ 二、概括主旨,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屈原〉 (节选) 》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炽烈的语言和雷霆万钧的气势,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天下第一楼〉 (节选) 》以中心人物卢孟实在与少东家、克五、饭店伙计等人的一系列矛盾中展开情节,道出了福聚德由盛到衰的直接原因:一个人干,八个人拆。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悲剧。‎ ‎《枣儿》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密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感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人物,品味语言 一、默读课文,画出戏剧塑造的主要人物的文字,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作用和意义。‎ ‎1.第17课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1)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 ‎(2)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2.第18课出场人物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1)【卢孟实形象】①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②卢孟实一出场,便不屑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将事物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了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 的自尊。④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⑤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的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言而总之: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2)【罗大头形象】①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②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要撂杆子走人。③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总而言之,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直率,不屑与小人为伍的人。‎ ‎(3)【其他人物形象】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3.(1)第19课剧中老人和小孩各是什么样的人?塑造他们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2)你对第19课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既有希望也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塑造老人、男孩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 ‎(2)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生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城市,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考验。‎ 二、仔细品味下面从三篇课文里选出的句子,完成下面题目。‎ ‎1.第17课《屈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他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通过反问、反复、比喻等手法的使用,深刻指出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昏庸无能的统 治集团,欺民惑众,压迫人民。表达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第18课《天下第一楼》的语言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仗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赔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3. 第19课《枣儿》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真实自然,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请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1)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语句体现出老人的朴实自豪,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读来亲切自然。‎ ‎(2)(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老人的语言表现了长者对小孩的疼爱,而且随着他与男孩交往的深入,这种疼爱的感情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3)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这句话表现了男孩的天真可爱顽皮的性格,显得纯真活泼。‎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写作,学会做人 一、三篇戏剧中,有两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请仔细品析。‎ ‎1.《屈原》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这是象征手法。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怎样理解《枣儿》中的象征手法?‎ 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全剧以“枣儿”为线索贯穿剧情,借“枣儿”牵系和寄托人物的感情:老人和男孩因“枣儿”而相遇、而亲近,又因“枣儿”而引起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呼唤。剧中写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枣儿”而发生的一段交往,但其内涵却是对当今社会状态以及各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一种象征。“枣儿”所凝聚的老人的感情和经历,代表的是亲情和历史,也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枣儿”所牵涉的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以及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考验。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 剧中有不少台词和情节富有象征意味。‎ 例如,老人说:“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其中“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一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深厚感情。‎ 男孩说枣儿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吧?”这“迷路”既表现出男孩的纯真,也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道路的迷失。又如,男孩谈起父亲会给他带回巧克力,在这一细节中,“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巧克力”则是现代生活的象征。在剧本中,诸如此类的台词和细节描写,还有很多。‎ 二、仔细回想三篇戏剧,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呢?‎ ‎1.想象奇特,联想丰富。‎ ‎《屈原》中的独白想象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疾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使主人公具有了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2.运用象征手法。‎ ‎《屈原》中作者赋予一些物象以具体的象征义,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象征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枣儿》全文运用象征的写法,全剧以“枣儿”为线索贯穿剧情,借“枣儿”牵系和寄托人物的感情:老人和男孩因“枣儿”而相遇、而亲近,又因“枣儿”而引起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呼唤。剧中有不少台词和情节富有象征意味。‎ ‎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句的气势。‎ ‎《屈原》内心独白部分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4.人物语言简洁朴实,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有地方特色。‎ ‎《天下第一楼》的人物语言富有方言特色,充满着浓郁的京味,简洁朴实。‎ 例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因为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 ‎《枣儿》中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剧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真实自然,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例如,老人的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情味,具有长者之风而又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和很强的人生沧桑感。“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体现出老人的朴实自豪与典型的乡土语言。男孩的语言则显得纯真活泼,稚嫩可爱。例如“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写出了孩子对枣儿叔叔不回家的困惑,表现了男孩有一颗纯真稚嫩的心。‎ 三、通过这三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屈原;我们也看到了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卢孟实;我们更看到了令人心酸孤苦伶仃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谈谈你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围绕“爱国精神”、“务实勤劳、自尊自强”“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关心老人和小孩”来谈即可。‎ ‎【板书设计】‎ ‎17.屈原(节选)(郭沫若)‎ ‎18.天下第一楼(节选)(何冀平)‎ ‎19.枣 儿(孙 鸿)‎ ‎【布置作业】‎ ‎1.各小组从教材的三篇中任选一部剧本,也可以自选合适的剧本,组织剧组,分别安排导演、演员、剧务、明确任务、要求,分工准备,合作排练。然后在全班表演。‎ ‎2.作文题目 结合整个活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 ‎◎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 ‎◎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 ‎◎戏剧冲突面面观 ‎◎台词应该怎样说 ‎◎肢体语言很重要 ‎◎配角也要演到位 ‎◎“好戏”是配合出来的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