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 准确翻译词句、理解文意 ‎2. 理清论论脉络,理解作者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积累文言词语。‎ ‎【基础学习】‎ ‎1、根据预习,简介作者:‎ ‎ ‎ ‎ ‎ ‎2、根据预习,简介《孟子》‎ ‎ ‎ ‎ ‎ ‎3、听范读后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线字音。‎ ‎(1)苟( )得 (2)死亦我所恶( ) (3)有所不辟( )‎ ‎(4)有所不辟(    ) (5)一箪(     )食    (6)一豆羹(      )‎ ‎(7)蹴(     )尔而与之      (8)弗(     )受      (9)乞人不屑(     )‎ ‎4、对照注释,同桌合作,解释以下词语 欲 得 恶 患 辟 如使 由是 是故 丧 蹴 不屑 万钟 何加 ‎ 辩 奉 得 与 乡 已 本心 ‎ ‎5、根据重点词义,翻译下列句子: ‎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交流释难】‎ ‎ 通译全文,小组互考,标出疑问、争议处,学生相互质疑,释疑,共同明确。‎ ‎【积累笔记】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辟: 2、辩: 3、得: 4、欤: 5、乡: ‎ ‎【达标检测】‎ ‎1、本文出自《 》,作者 ,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 家,是 家代表人之一。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          ②为乡里所患(祸患)‎ B.独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只,仅仅)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C.而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表并列)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 D.于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比)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到)‎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①向为身死而不受 (宁愿)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 B.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样)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C.而①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       ②向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D.得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②吾不得而见之矣。(能够)‎ ‎5、选出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贤者能勿丧耳      B.必能比阙补漏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本节作业】‎ ‎1、背诵课文 ‎2、 完善笔记,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导学案 ‎【本节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 ‎3、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复习旧知】 ‎ 同桌互考五个词语释义、两个句子释义。将问题词、句的矫正写在下面:‎ ‎【基础学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 ‎ ‎ ‎2、孟子不肯苟且偷生的原因是: ‎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不去躲避?‎ ‎ ‎ ‎4、有人“不辩礼义而受万钟”是为了: ‎ 其原因是: ‎ ‎5、文中的“本心”指:‎ ‎ ‎ ‎【合作交流】‎ ‎1、开头写鱼和熊掌的取舍,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论证?‎ ‎ ‎ ‎ ‎ ‎2、 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面填空 提出论点: (类比)‎ ‎ 正面:‎ 道理论证:‎ ‎ 反面:‎ ‎ 正面:‎ 举例论证:‎ ‎ 反面:‎ ‎【研读拓展】‎ ‎1、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认为其中的“义”有什么内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 ‎ ‎ ‎ ‎ ‎2、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积累笔记】‎ 本文采用了 、 、 的论证方法,开头先用 方式提出论点: 。然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并接下来举了 和 的例子证明了论点。 ‎ ‎【达标检测】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 ‎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本节作业】‎ ‎1、整理笔记。‎ ‎2、再读《孟子》其他篇章,积累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言 ‎ ‎ ‎【备用资料】:‎ 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文章内容概述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语言特色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1.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 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 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 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