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第 1 课时)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
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
念.但不够严密,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出,并要相对严密地给出概念.学生在第二章
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具备了利用平行线的
结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
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认识三角形概念、表示法的
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小学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时是通过撕、拼的方法得到
的,具备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
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
力.
二 教学任务分析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能指出三角形的顶点、边、角等基本元素,能用
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经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的活动过程,获得一定的推理活动经验;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
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按角
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的
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
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
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 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概念讲解;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猜角游戏;第五环节:练习提高;第六环节:
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
图片.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
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上用
源于学生收集的图片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很好的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实例,如教师用的三角
板、人字架房屋、自行车的大梁、埃及金字塔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数学的高涨热情.
第二环节 概念讲解
活动内容 :参照教材提供的屋顶框架图,提出问题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活动目的: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边、
角、顶点),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
结的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牢固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能在图中找
出三角形的个数.
斜
梁 斜梁
横梁第三环节 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以 4 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
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的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
陈述理由.
活动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参与他们的讨论,
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但是并不急于评判他们的答案,而是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觉思考:能否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理由,让学生们主
动思考,团结协作的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
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的理解,从而
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
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
基础.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创设师生间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
会.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
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附学生设计验证方法:
第四环节 猜角游戏
活动内容:
1、教师借助下图提出问题:
(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
角?试着说明理由.
(2)将图(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
何按角分类?2、进一步学习上述游戏活动中得出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直角三角
形的符号、斜边、直角边,并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有许多性质,你能发现它的
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活动目的:
通过第 1 个活动,使学生从游戏中归纳出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只能把三角
形分成三类.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请其他同学说出是
什么三角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当只
露出一个内角为锐角时,引导学生发现三种情况都是可以的,即两个锐角,一个
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反证法的思想,为后面
进一步研究反证法奠定基础.
第 2 个活动是学生在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之后的延伸——直角三角
形的符号、斜边、直角边以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在游戏中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树立了学好
数学的信心.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发现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具体
形状无本质关系,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与其形状有关——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
互余.
第五环节 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练一练、知识技能、想一想、实际问题
练一练
1、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图内: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知识技能
1、已知∠A,∠B,∠C 是△ABC 的三个内角,∠A=70°,∠C=30 °,
∠B=( )
2、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 70°,另一个锐角( )度.
3、在△ABC 中,∠A=80°,∠B=∠C,则∠C=( )
4、如果△ABC 中,∠A∶∠B∶∠C=2∶3∶5,此三角形按角分类应为
( ).
想一想
一个三角形中会有两个直角吗?可能两个内角是钝角或锐角吗?
实际问题
如图,一艘轮船按箭头所示方向行驶,C 处有一灯
塔,轮船行驶到哪一点时距离灯塔最近?当轮船从 A
点行驶到 B 点时,∠ACB 的度数是多少?当轮船行
驶到距离灯塔最近点时呢?
活动目的:关于练习的安排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
¢ß¢Þ¢Ý
¢Ü¢Û¢Ú¢Ù律过程设计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实际教学效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激励,使不
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
第六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三角形的
内角和为 180°,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及有关概念,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
角形按角分类.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并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思索走出
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
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习题 4.1 1,2(直接填写在教材上),3,4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让学生体验“做数学”、“说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
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学生自始自终地参与这一探索
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有条理的表达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的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通过让学生剪、拼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再请学生用所学知识推导出
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将问题的结论告诉
学生.在备课时,更应思考的是学生怎么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
学,身为教师应使自己从一个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