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2 .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2 .doc

ID:106451

大小:404.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 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 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 的实践操作。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 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 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 ,接着就一般斜 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 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如图 1.1-1,固定 ABC 的边 CB 及 B,使边 AC 绕着顶点 C 转动。 A 思考: 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 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 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 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二、新课讲解: (图 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 式关系。如图 1.1-2,在 Rt ABC 中,设 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 的定义,有 , ,又 , A 则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C a B (图 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 1.1-3,当 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 AB 上的高是 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 定义,有 CD= ,则 , si n si n si n a b c A B C = = ∆ ∠ ∠ ∠ ∆ si na Ac = si nb Bc = si n 1 cC c = = si n si n si n a b c cA B C = = = si n si n si n a b c A B C = = ∆ si n si na B b A= si n si 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 b a 从而 A c B (图 1.1-3) 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 这个问题。 (证法二):过点 A 作 , C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 则 A B ∴ ∴ ,即 同理,过点 C 作 ,可得 从而 类似可推出,当 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 存在正数 k 使 , , ; (2) 等价于 , ,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题分析] si n si n c b C B = si n si n a b A B = si n c C = j AC⊥  AB AC CB= +   ( )j AB j AC CB⋅ = ⋅ +     j AB j AC j CB⋅ = ⋅ + ⋅      j ( ) ( )0 0cos 90 0 cos 90− = + −   j AB A j CB C sin sin=c A a C sin sin =a c A C ⊥ j BC sin sin =b c B C si n si n a b A B = si n c C = ∆ si n si n a b A B = si n c C = si na k A= si nb k B= si nc k C= si n si n a b A B = si n c C = si n si n a b A B = si n si n c b C B = si n a A = si n c C si n si n b Aa B = si n si naA Bb =例 1(课本例题).在 中,已知 , , cm,解三角形。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根据正弦定理, ; 根据正弦定理,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变式训练 1:已知在 解: ∴ 由 得 由 得 例 2.(课本例题)在 中,已知 cm, cm, ,解三角形(角度精 确到 ,边长精确到 1cm)。 解:根据正弦定理, 因为 < < ,所以 ,或 ⑴ 当 时, , ⑵ 当 时, , ∆ABC 032.0=A 081.8=B 42.9=a 0180 ( )= − +C A B 0 0 0180 (32.0 81.8 )= − + 066.2= 0 0 sin 42.9sin81.8 80.1( )sin sin32.0 = = ≈a Bb cmA 0 0 sin 42.9sin66.2 74.1( ).sin sin32.0 = = ≈a Cc cmA BbaCAcABC 和求中, ,,30,45,10 00 ===∆ 00 30,45,10 === CAc 00 105)(180 =+−= CAB C c A a sinsin = 21030sin 45sin10 sin sin 0 0 =×== C Aca C c B b sinsin = 25654 262075sin20 30sin 105sin10 sin sin 0 0 0 +=+×==×== C Bcb ∆ABC 20=a 28=b 040=A 01 0sin 28sin40sin 0.8999.20 = = ≈b AB a 00 B 0180 064≈B 0116 .≈B 064≈B 0 0 0 0 0180 ( ) 180 (40 64 ) 76= − + ≈ − + =C A B 0 0 sin 20sin76 30( ).sin sin40 = = ≈a Cc cmA 0116≈B 0 0 0 0 0180 ( ) 180 (40 116 ) 24= − + ≈ − + =C A B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变式训练 2: (1)在 (2)在 解:(1)∵ ∴ (2) , 例 3:已知 ABC 中, A , ,求 分析:可通过设一参数 k(k>0)使 , 证明出 解:设 则有 , , 从而 = = 又 ,所以 =2 评述:在 ABC 中,等式 0 0 sin 20sin24 13( ).sin sin40 = = ≈a Cc cmA CAacBbABC ,,1,60,3 0 和求中, ===∆ CBbaAcABC ,,2,45,6 0 和求中, ===∆ 2 1 3 60sin1sinsin,sinsin 0 =×==∴= b BcCC c B b 000 90,30,,60, ==∴ BCCBCBcb 为锐角, 222 =+= cba 2 3 2 45sin6sinsin,sinsin 0 =×==∴= a AcCC c A a  00 12060,sin 或=∴o)si n c k kC = = si na k A= si nb k B= si nc k C= si n si n si n a b c A B C + + + + si n si n si n si n si n si n k A k B k C A B C + + + + k si n a A = 0 3 2si n60 k= = si n si n si n a b c A B C + + + + ∆ si n si n a b A B = si n c C = = ( )0si n si n si n a b c k kA B C + + = >+ +恒成立。 变式训练 3:已知 ABC 中, ,求 (答案:1:2:3) 例 4: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求证:三角形面积 (记忆:两边夹角正弦值的一半) 附:(课本 P8 探究与发现的分析) 已知 a, b 和 A, 用正弦定理求 B 时的各种情况: ⑴若 A 为锐角时: ⑵若 A 为直角或钝角时: 三、课堂小结 (1)定理的表示形式: ; 或 , ,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四、课时必记:(优化设计 P1 知识拓展)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2R (其中 R 指的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 径) 五、分层作业: A 组:: 1 在△ABC 中,sin2A=sin2B+sin2C,则△ABC 为( A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b a b a b a b a a 已知边a,b和∠A 仅有一个解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 a≥bCH=bsinA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