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2.4 等比数列 .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2.4 等比数列 .doc

ID:106808

大小:10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 等比数列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5)第二章第四节的 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储蓄、 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会用到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一些知识,而且起着承 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前面学到的函数思想密 不可分,另外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在数列的学习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最重要的数列模型, 并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包括定义、性质、通 项公式、前 n 项和的公式、两个数的等差(比)中项、两种数列在函数 角度下的解释等,因此在教学时可用对比方法,以便于弄清它们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 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但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的学习过程作 对比,这是一种积极因素,应充分利用。但相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 要注意的地方更多,比如说:等比数列的公比不能为零,等比数列的各 项都不能为零等,这些细节学生容易忽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 生思维的严谨性。【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 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针对这一 目标,这节课做了如下设计: (1)通过一个“折纸游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等比数列,借助丰 富的实例,使得学生加深对等比数列的认识。最终,通过学生的观察、 分析、探讨得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并且借助这一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总结归纳这一过程,促使学生 形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生相互探讨,积极思考,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为参 照物,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与指数函数的图像类比,探索等 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像特征及指数函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一过程锻 炼学生的类比能力。 (3)让学生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比数列 模型,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还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比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一般 到特殊的思想等。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式、等比中项、图像特点,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摸能 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让学生充分感受 到数列是反映现实生 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达到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 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 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及探 究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一:做折纸游戏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一张普通的 A4 纸,有人说至多只能折九次,你 信吗?学生准备一张纸,动手实践,结果发现折不到九次就折不动了。 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说明原因。学生讨论,教师作补充,共同分析厚度 的变化,得出一个数列。教师提问:如果你能够对折 50 次,猜它的高 度将是多少?学生纷纷猜测。最后揭示答案: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一座桥!师生结合刚才的数列得出高度为 2h,并且发现数列的规律为: 后项是前项的 2 倍。 【设计意图】以小游戏开头,且此结果出乎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 情境二:阅读书本上给出的四个实际情景下的数列。 教师引入:很有规律的数列!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数列吗?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提炼模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重视教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 会数学源于生活的实际。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 预计用时:5 分钟 二、推进新课 (一)归纳上述几个数列共同的特点,类比等差数列给出等比数列 的定义。 问题一:观察上述数列,你能发现它们存在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能 用语言来描述它吗?学生相互讨论,必要时教师启发学生类比等差数列 概括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比的定义。教师板书定义,共同讨论并修正 学生给出定义中的不足。 【设计意图】由几个具体数列提炼出定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 力,类比等差数列下定义,增强学生的类比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 联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Λ(3)3,3,3,3,Λ(2)2,0,2,0,Λ(1)2,4,8,24,7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2),结合学生回答,在 定义的相应部位用彩笔标注需要注意的地方:(1)比为同一个常数; (2)项不为零;公比不为零。 ..... 提问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发现(3)这个常数数列,既是等比 数列,也是等差数列。教师追问:任意一个常数数列既是等比数列,也 是等差数列吗? 【设计意图】结合练习找到定义中的需注意的点,讲练结合,使学 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预计用时:5 分钟 (二)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 式。 问题二:根据定义,如果我们知道首项和公比,可以写出第二项、 第三项„„,如果我们想得到第 100 项,虽然能得到,但是会费很大的功 夫。这样就促使我们来研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那同学们能不能类比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研究过程,来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呢? 预计: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三种:不完全归纳法,累乘法,迭代 法。提问学生,展现学生风采。教师板书通项公式。 师生共同利用通项公式研究开头折纸问题。 50 第 2/5 页 板书:通 项公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 要学”。研究折纸问题,呼应开头,并实现对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加 深印象。 ,求它的首项; 93−课件展示:例 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 5 项是 41, 公比是 例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 3 项和第 4 项分别是 12 和 18,求它的第一 项和第二项。 预计:学生可能想到的例 2 的解法,一是利用方程的思想,二是利 用等比数列的定义,三是等比中项的思想来做题,但现在还不知道等比 中项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灵活应用之。 结合例 2,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为引入等比中项的概念做铺垫, 使知识点过渡自然。 预计用时:12 分钟 (三)比照等差中项的定义,请学生自己总结出等比中项的概念。 2 项呢?+1 项、第 n+问题三:通过刚才的例 2,我们发现等比数列 的第 2 项、第 3 项、第 4 项也是成等比的,那第 5 项、第 6 项、第 7 项 呢?第 n 项、第 n 学生简单考虑,就能回答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给出证明。 教师追问:这和以前我们学到的哪部分知识点有些相似呢?(生回 答: 等差中项)你能类等差中项的概念,自己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吗? 学生作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定义。【设计意图】类比旧知识,探究新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件展示: 练习:1、判断:任意两个数都有等比中项。 追问:任意两个非零的数都有等比中项吗?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等比中项的两个数符号必须一 致。 2、填数,使下列几个数构成等比数列: (1)1.( ),16 (2)1,2,( ),8,16[来源:Z+xx+k.Com]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中奇数项的符号一致, 偶数项的符号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定义中需注意的地方,加深对 概念的理解。 预计用时:5 分钟 (四)学以致用,例题分析 例 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 2 项是 10,第 3 项是 20,求它的首项和第 4 项。 例 4: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这种 物质是原来的 84%,这种物质的半衰期为多长(精确到 1 年)? 【设计意图】例 3 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公式;例 4 增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意识。[来源:学*科*网 Z*X*X*K] 预计用时:6 分钟 (五)探索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图像特征问题四:《数学 1》中也有“半衰期”的问题,还有“细胞分裂”、 “复利计算”的练习,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它和数列之间有什么 样的联系? 带着问题布置学生做书上的“探究” (2),(3)。 启发学生将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描点作图画出 上述两组图像,然后交流、讨论、归纳出来两者的关系。复习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的图像特征,作对比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用不同的数学知识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揭示数 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第 3/5 页 预计用时:5 分钟 三、课后探究(数学兴趣小组课下活动) 课件显示:探究一:1、利用推导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 方法,由下列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出通项公式: n;=1−an−1,an=(1)a1 1+1n−an=1,ann。 =(2)a1 探究二:做课后练习 1,3,4,结合练习,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自 主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 【设计意图】课后探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数学空间。 预计用时:1 分 四、小结。【设计意图】预计用时:1 分钟 五、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A 组 1,6,8 【设计意图】1 题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对通项公式的应用,6 题巩 固对等差(比)中项的认识,8 题综合考查本节课所学内容。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