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
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
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
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
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
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
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
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
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
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
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
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
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二、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
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伯牙绝弦》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
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
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
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
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
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
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
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
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
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
诵积累
《伯牙绝弦》相关链接
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
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
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
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
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
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