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基础是:正确应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清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引例1 现有四个小组,第一组7人,第二组8人,第三组9人,第四组10人,他们参加旅游
活动:
(1)选其中一人为负责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每组选一名组长,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4
评述:本例指出正确应用两个计数原理。
引例 2
(1)平面内有 10 个点,以其中每 2 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2)平面内有 10 个点,以其中每 2 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
评述:本例指出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求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困难主要有三个因素的影响:
1、 限制条件。2、背景变化。 3、数学认知结构
排列组合应用题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
第一个专题 排队问题
重点解决:
1、如何确定元素和位置的关系
元素及其所占的位置,这是排列组合问题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以元素为主,分析各种可
能性,称为“元素分析法”;以位置为主,分析各种可能性,称为“位置分析法”。
例:3 封不同的信,有 4 个信箱可供投递,共有多少种投信的方法?
分析:这可以说是一道较简单的排列组合的题目了,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种),而有的同学则做出容易错误的答案 (种),而他们又错在哪里呢?应该是错在“元素”与
“位置”上了!
法一:元素分析法(以信为主)
第一步:投第一封信,有 4 种不同的投法;
第二步 :接着投第二封信,亦有 4 种不同的投法;
第三步:最后投第三封信,仍然有 4 种不同的投法。
因此,投信的方法共有: (种)。
法二:位置分析法(以信箱为主)
第一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一个信箱有 3 封信,有投信方法 (种);
第二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一个信箱有 2 封信,另外的 某一个信箱有 1 封信,有投信方法
种 。
34
43
34
1
4C
2 2
3 4C P第三类:四个信箱中的某三个信箱各有 1 封信,有投信方法 (种)。
因此,投信的方法共有:64 (种)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的本质还是“信” 与“信箱”的对应问题。[来源:www.shulihua.net]
2、如何处理特殊条件——特殊条件优先考虑。
例:7 位同学站成一排,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甲站某一固定位置;②甲站在中间,乙与甲相邻;③甲、乙相邻; ④甲、乙两人不能相邻;
⑤甲、乙、丙三人相邻;⑥甲、乙两人不站在排头和排尾;⑦甲、乙、丙三人中任何两人都
不相邻;⑧甲、乙两人必须相邻,且丙不站在排头和排尾。
第二个专题 排列、组合交叉问题
重点解决:[来源:www.shulihua.net]
1、先选元素,后排序。
例:3 个大人和 2 个小孩要过河,现有 3 条船,分别能载 3 个、2 个和 1 个人,但这 5 个
人要一次过去,且小孩要有大人陪着,问有多少种过河的方法?
分析:设 1 号船载 3 人,2 号船载 2 人,3 号船载 2 人,小孩显然不能进第 3 号船,也不能二
个同时进第 2 号船。
法一:从“小孩”入手。
第一类: 2 个小孩同时进第 1 号船,此时必须要有大人陪着另外
2 个大人同时进第 2 号船或分别进第 2、3 号船,先选 3 个大人之一进 1 号船,
有 (种)过河方法
第二类:2 个小孩分别进第 1、2 号船,此时第 2 号船上的小孩必须要有大人陪着,另外
2 个大人同时进第 1 号船或分别进第 1、3 号船,有过河方法
(种)。
因 此,过河的方法共有: (种)。
法二:从“船”入手
第一类:第 1 号船空一个位,此时 3 条船的载人数分别为 2、2、1,故 2 个小孩只能分
别进第 1、2 号船,有过河方法 (种);
第二类:第 2 号船空一个位,此时 3 条船的载人数分别为 3、1、1,故 2 个小孩只能同时
进第 1 号船,有过河方法 (种);
第三类:第 3 号船空一个位,此时 3 条船的载人数分别为 3、2、0,故 2 个小孩同时进第
1 号 船 或 分 别 进 第 1 、 2 号 船 , 有 过 河 方 法
(种)。因此,过河的方法共有: (种 )。
3
4P
( )1 2
1 3 21 9N C P= + =
( )2 1 2
2 2 3 21 18N P C P= + =
2 3
1 2 3 12N P P= =
3
2 3 6N P= =
1 2 2
3 3 2 3 90N C P C= + =
1 2 9 18 27N N N= + = + =
1 2 3 12 6 9 27N N N N= + + = + + =2、 怎样界定是排列还是组合[来源:数理化网]
例:①身高不等的 7 名同学排成一排,要求中间的高,从中间看两边,一个比一个矮,
这样的排法有多少种?
②身高不等的 7 名同学排成一排,要求中间的高,两边次高,再两边次高,如此下去,
这样的排法共有有多少种?
答:① 种 ② =8 种
本来①是组合题, 与顺序无关,但有些学生不加分析,看到排队就联想排列,这是一个
误区。至于②也不全是排列问题,只是人自然有高低,按人的高低顺次放两边就是了。
又例: 7 名同学排成一排,甲、乙、丙这三人的顺序定,则不同排法有多少种?
分析,三人的顺序定,实质是从 7 个位置中选出三个位置,然后按规定的顺序放置这三
人,其余 4 人在 4 个位置上全排列。故有排法 =840 种。
3、枚举法
三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传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 5 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A)6 种 (B)8 种 (C)0 种 (D)12 种
解:(枚举法)该题新颖,要在考试短时间内迅速获得答案,考虑互传次数不多,所得
选择的答案数字也不大,只要按题意一一列举即可。
[来源:www.shulihua.net]
第三个专题 分堆问题
重点解决:
1、均匀分堆和非均匀分堆
关于这个问题,课本 P146 练习 10 如此出现:8 个篮球队有 2 个强队,先任意将这 8 各队
分成两个组,(每组 4 个队)进行比赛,这两个强队被分成在一个小组的概率是多少?
¼×
±û
±û
¼×
±û
ÒÒ ±û
ÒÒ ±û
±û
ÒÒ ¼×
¼×
¼×
ÒÒ ¼×
¼×
¼×
ÒÒ
3
6 20c = 1 1 1
2 2 2p p p
3 4
7 4c p由于课本后面出现这样的练习题,所以前面应对这些问题有所分析,尤其为什么均匀分堆有
出现重复?应举例说明。
例:有六编号不同的小球,
① 分成 3 堆,每堆两个
② 分成 3 堆,一堆一个,一堆两个,一堆三个
③ 分成 3 堆,一堆一个,一堆一个,一堆四个
在①、②、③的条件下,再分别给三个小朋友玩,每人一堆,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①、②、③都是分堆,其中①是三个均匀分堆,有 3!重复,③是两个均匀分堆,
有 2!重复,如此类推。②是非均匀分堆,不可能出现重复。在教学中应用数字表示球,通过
列举法说明重复的可能,以及避免重复。
例:有六编号不同的小球,
① 分成 3 堆,每堆两个
② 分成 3 堆,一堆一个,一堆两个,一堆三个
③ 分成 3 堆,一堆一个,一堆一个,一堆四个
在①、②、③的条件下,再分别给三个小朋友玩,每人一堆,有多少种分法?
分析:①、②、③都是分堆,其中①是三个均匀分堆,有 3!重复,③是两个均匀分堆,
有 2!重复,如此类推。②是非均匀分堆,不可能出现重复。在教学中应用数字表示球,通
过列举法说明重复的可能,以及避免重复。
答案:① ② ③ ④再乘以
2、为什么有重复,怎样避免重复
例:从 4 名 男生、5 名女生中任选 3 人参加学代会,至少男生、女生各一名的不同选 法
有多少种?
有些学生这样想:先从 4 人中选一人,再从 5 人中选一人,最后在剩下的 7 人中选一人,
结果是 结果是 错误的。因为后面的 7 人与前面已选的人可能出现重
复,正确的答案是 。
又例:有 4 个唱歌节目,4 个舞蹈节目,2 个小 品排成一个节目单,但舞蹈和小品要相隔,
不同的编排有多少种方法?
有些学生这样想,先定位 4 个唱歌,有 5 个位插入小品两个位,此时有 7 个位再插入 4 个舞
蹈,故的表达式是 。[来源:www.shulihua.net]
其实,这里又出现了重复,正确的列式是
第四个专题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及运用
重点解决:
3
3P
4 2 4
4 5 7P P P
6 4 5 4
6 7 5 72P P P P−
2 2
6 4
3!
C C 1 2
6 5CC 4
6C
1 1 1
4 5 7 140C C C =
2 1 1 2
4 5 4 5 70C C C C+ =1、选择集合的元素有交集问题;
例:七人并坐一排,要求甲不坐首位,乙不坐末位,共有几种不同的坐法?
法一:直接法
第一类:甲在第 2-6 号位中选一而坐,接着乙在第 1-6 位中余下的 5 个位中择一 而坐,剩
下的任意安排 (种);
第 二 类 : 甲 在 第 7 号 坐 , 剩 下 的 任 意 安 排 , 有 坐 法 数
(种)。
因此,不同的坐法数共有 (种)。
法二:间接法
七人并坐,共有坐法数 (种)。甲坐首位,有 种方法;乙坐末位, 亦有
种方法。甲坐首位、乙坐末位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应该从扣除,但在扣除的过程中,甲
坐首位且乙坐末位的情况被扣除了 2 次,因此还须补回一个 。因此,不同的坐法数有
(种)
2、选择元素中有至少、至多等问题。
在 100 件产品中,有 98 件合格品,2 件次品,从 100 见产品中任意抽取 3 件,(1)至少
有一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2)至多有一件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答:(1)解法 1:
解法 2 :
(2)
以上的处理,主要有如下几个好处:
①教学比较自然、流畅,容易对近似概念进行比较,找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的
从外延到内涵掌握概念及其数学意义。
②把相关概念弄清楚后,能给学生有足够的工具,使学生解决应用题时不在被工具而困
扰,形成良好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路容易畅通
③重点突出,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每一个难点和重点给予突破,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实现
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又能提高效率。
www.shulihua.net
w。w-w*k&s%5¥u
www.shulihua.net
w。w-w*k&s%5¥u
6
2 6 720N P= =
7
7P 6
6P 6
6P
5
5P
7 6 5
7 6 52 3720N P P P= − + =
1 1 5
1 5 5 5 3000N C C P= =
1 2 3000 720 3720N N N= + = + =
2 2
100 98 9604C C− =
1 2 2 1
2 97 2 97 9604C C C C+ =
3 1 2
98 2 98 161602C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