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
教学要求: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的不等关系;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出不等关系,
并能列出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你能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不等关系吗?
2、讨论:除了书上列举的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你还能列举出你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不
等关
系吗?
3、用不等式表示,某地规定本地最底生活保障金不底于 300 元;
二、讲授新课:
1、教学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①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
等关系.
② 举例:例如:限速 40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 v 不超
过 4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 v≤40.
③ 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转换.
文字语言 数学符号 文字语言 数学符号
大于 > 至多 ≤
小于 < 至少 ≥
大于等于 ≥ 不少于 ≥
小于等于 ≤ 不多于 ≤
④ 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 a,b,如果 a>b,那么 a-b 是正数;如 a ⇔ − >
= ⇔ − =
< ⇔ − <
溶质
溶液教学难点:从实际的不等关系中抽象出具体的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2. 设点A与平面 之间的距离为 d,B为平面 上任意一点,则点A与平面 的距离小于
或等于A,B两点间的距离,请将上述不等关系写成不等式.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和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 用“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关键是判断差的正负,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有理
化等方法.常用的结论有 等.
② “作差法”的一般步骤是: ①作差;②变形;③判断符号;④得出结论.
③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 1:已知 求证:
(教师讲思路→学生板演→小结方法)
② 出示例 2.:比较 的大小.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基本方法是作差,对差的正、负或零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③ 变式训练:已知 的大小
④ 出示例 3:已知 的取值范围.
(确定取值范围→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
⑤ 变式训练:已知 的取值范围.
三、 巩固练习:
①.比较 的大小,其中 .
②.比较当 时, 的大小.
③.(2001.济南)设实数 满足 的
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④.配制 两种药剂需要甲、乙两种原料,已知配一剂 种药需甲料 3 毫克,乙料 5 毫克,
配一剂 药需甲料 5 毫克,乙料 4 毫克。今有甲料 20 毫克,乙料 25 毫克,若 两种药
至少各配一剂,则 两种药在配制时应满足怎样的不等关系呢?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⑤.作业 教材 P91 习题 3.1 A 组 2、4
∂ ∂ ∂
2 20 0x x≥ − ≤ ≥ ≤, ,| x| 0,- | x| 0
(1) ,
(2)
(3) , 0
(4) , 0
a b b c a c
a b a c b c
a b c ac bc
a b c ac bc
> > ⇒ >
> ⇒ + > +
> > ⇒ >
> < ⇒ <
0, 0,a b c> > < c c
a b
>
( 3)( 5) ( 2)( 4)a a a a+ − + −与
2 2 4 20 ( 1) 1a a a a≠ + + +,比较 与
12 60,15 36, aa b a b b
< < < < −求 及
3 1, 4 0,a b c− < < − < < 求(a- b) . c
2 3 3x x+ 与 x R∈
0a∉ 2 2 2 2( 2 1)( 2 1) ( 1)( 1)a a a a a a a a+ + − + + + − +与
, ,a b c 2 26 4 3 , 4 4 , , ,b c a a c b a a a b c+ = − + − = − + 则
,A B A
B ,A B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