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教学设计.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教学设计.doc

ID:107676

大小:9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能够正确解方程(组),初步掌握了一次函数及其图像 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了函数的初步思想,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有所接触。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能够认识 和接受函数解析式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互相转换.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 加深对“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有小组合作学习经验. 二、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 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学习二元 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 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 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 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2 -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 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第六环节 作业布 置. 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 内容:1.方程 x+y=5 的解有多少个? ; ;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 y= 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 y=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 x+y=5 吗? 4.以方程 x+y=5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 y= 的 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一般地,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 象相同,是一条直线. 目的: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方程 x+y=5 和一次函数 y= 相互 转化,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 效果: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 生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前面研究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现在来研究两 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和相应的两个一次函 数的关系.顺其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 系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   = = 5 0 y x    = = 0 5 y x    = = 3 2 y x 5+− x 5+− x 5+− x 5+− x- 3 - 内容: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 y= 和 ,在同一直 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教材 123 页图 5-1).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 2 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 (1)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总结:一般地,从图形的角度看,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就相当于确定相应 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可以粗略估计两直线交点坐标也可以找 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 法解方程组. 目的: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两条 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打下基础. 效果:由学生自主学习,十分自然地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学生初步感受到 了“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形”来处理,反之“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数” 来处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第三环节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特殊情况 想一想 内容: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 一次函数 y = x + 1 和 y = x - 2 的图象(教材 124 页图 5-2)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方程组 解的情况如何?你 发现了什么?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2. (1)观察发现直线平行无交点;    =− =+ 12 5 yx yx 5+− x 12 −= xy    =− −=− 2 1 yx yx- 4 - (2)小组研究计算发现方程组无解; (3)从侧面验证了两直线有交点,对应的方程组有解,反之也成立; (4)归纳小结:两平行直线的 相等;方程组中两方程未知数的系数对应成比例 方程组无解。 目的:进一步揭示“数”与“形”转化关系.通过想一想,将两直线的另一 种位置关系:平行与方程组无解相结合,这是对第二环节的有益补充。体现了从 一般到特殊的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 相互转化.进一步挖掘出两直线平行与 的关系。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 内容: 1.已知一次函数 y = 3x - 1 与 y = 2x 图象的交点是(1,2),求方程组 的解. 2.有一组数同时适合方程 x + y = 2 和 x + y = 5 吗?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3.求两条直线 与 和 轴所围 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 与 的交点 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目的:4 个练习,意在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 的掌握情况. 效果:加深了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就是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转化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应用数 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k k    = =− xy yx 2 13 xy −= 2 xy −= 5 23 −= xy 42 +−= xy x 1l 2l 2O 3 -1 -3 y x 第4题- 5 -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 3 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目的:旨在使本节课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 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效果: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应用过程.对同学的回答,教师给予点 评,对回答得好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 5.7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础上,通过教 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 数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很自然的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的交点之 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 数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图像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对应问题 阐述清楚,让同学们从根本上认识、理解和运用“数”与“形”之间的密切关 系.因此为了准确地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常常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增加了 反馈练习中的 4 个问题,并且在练习和拓展题目训练中进一步利用交点求三角形 面积.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