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课中心思想总结
第一单元
1《草原》
1.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
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
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
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结》
1. 《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
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
方面的特点。
2.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
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
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
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
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
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
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
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清清,倒映在水
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
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
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醉书”的意思是:饮酒之后写
下的作品。
2、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三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打翻的墨水。 遮:遮挡。 未:
没有。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4、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忽然。 如:好像。
诗意: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5、这首诗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多处景物,诗中的动词有:翻、遮、
跳、入、吹。前两句从“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后两句用
“狂风卷地”和“湖水如天”写出了“景奇”,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
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
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斜伸出的树枝。 惊:受到惊吓。
诗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
声。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意: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诗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
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5、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往日。 见:通“现”,出现。诗意: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
在眼前。
6、这首词通过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鸣蝉、鸣蝉、稻花香、蛙声”等景
物的描写,渲染出夏夜的宁静迷人,写出了词人对丰年的企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
心。
4《花之歌》
1、《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他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
坛骄子”,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
2、这篇文章借物抒情,描写了花的成长与凋谢,以花的口吻讲述花儿孕育于冬、
开放于春、成长于夏、凋谢于秋,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不顾影自怜,从
不孤芳自赏,借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我们要积极乐
观地生活。
3、对“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
献。”这句话的理解:
花可以作为表情达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写出
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同时说明花是人类纯洁、神圣感情的寄托。
第 二 单 元
5《七律·长征》
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
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战士们的
心理感受。“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字表现了红军
夺取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3.五 岭 透 迤 腾 细 浪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句 意 : 五 岭 山 脉 那 样 高 低 起 伏 、 绵 延 不 绝 , 可 在 红 军 眼 里 不 过 像 翻 腾 着 的
细 小 波 浪 ;乌 蒙 山 那 样 高 大 雄 伟 、气 势 磅 礴 ,可 在 红 军 看 来 ,不 过 像 脚 下 滚 动
的 泥 丸 。
这 两 句 诗 充 分 地 表 现 了 红 军 的 顽 强 豪 迈 、 不 怕 艰 难 险 阻 的 英 雄 气 概 。
4、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句 意 :金 沙 江 波 涛 翻 腾 如 同 烧 滚 的 开 水 一 样 ,打 在 高 耸 人 云 的 悬 崖 上 ,把悬 崖
拍 暖 了;大 渡 河 上 的 泸 定 桥 横 跨 东 西 两 岸 ,仅 剩 的 十 三 根 铁 索 , 横 空 高 悬 在
湍 急 的 河 上 ,令 人 望 而 生 畏 ,不 寒 而 栗 。
这 两 句 诗 借 巧 渡 金 沙 江 和 飞 夺 泸 定 桥 两 件 事 写 出 了 红 军 不 怕 艰 难 险 阻 的 英
勇 精 神 和 战 胜 敌 人 后 喜 悦 的 心 情 。
6《狼牙山五壮士》
1.《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①接受任
务;②诱敌上山 ;③引上绝路 ;④英勇歼敌 ;⑤跳下悬崖 。表现了五壮士热
爱祖国和人民 , 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
头上砸去。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
常有力。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
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这几个词语是对五位战士神态、语言的描
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体现了他们
对人民群众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4.课文第 2 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写的好处是:这
一段写到了“面” ——人物的群体,也写到了“点”—— 每一位战士。这种方法
叫点面结合,这样点面结合,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了五壮土痛击敌人的情景: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7《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
要向我们介绍了会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盛大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
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
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
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
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
鼓舞的心情。3、课文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时,既具体写到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
等兵种接受检阅的情况,也从整体上介绍了部队经过主席台前的情况,有点有面,
详细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灯光》
1. 《灯光》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
回忆起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
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 文中“多好啊!”这句话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路人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
夜景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二次是郝副营长看到书上插图时自言自语说的,他
当时可能想到图上孩子在灯光下看书真令人羡慕呀。第三次是郝副营长跟作者谈
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到等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都能在电灯下学习,多好
啊。
3.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
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中“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表现
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 三 单 元
9《竹节人》
1.《竹节人》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我们”用毛笔做竹节人、“我们”斗竹
节人 、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有趣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2.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
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
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这段话描写了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动作、神态。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
以”这些词语中,我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童心,也侧面表现了竹节
人游戏的好玩。
3、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
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
桌的破旧。
10《宇宙生命之谜》
1.《宇宙生命之谜》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
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从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条件: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
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3.地球自转一圈是 23 小时 56 分 4 秒,火星自转一圈是 24 小时 37 分。
这个句子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既具体地写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转的特点,
又让读者知晓了它们的自转周期大致相同。
11《故宫博物院》
1.《故宫博物院》围绕故宫博物院介绍了四个材料,材料一依次介绍了(故宫的
位置、历史和地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及作用 ,回望故宫全貌 。材料二简单介绍了重建太和殿的过程。材料三是摘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简单介绍故宫及
参观故宫的相关事宜 ;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2、故官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
独特风格。这句话筑精美洋溢着作者对故宫的自豪、热爱和赞美之情。
3、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
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水
河的美丽。
4、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
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
佛进入苏州园林。
这个句子是对故宫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的描述,把故宫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
了作者对故宫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 四 单 元
12《桥》
1.《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篇
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
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事情,赞扬了以老
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先人后己、心系群众、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
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话对老汉进行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冲、揪、吼”这几个动词写出了
老汉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地把小伙子揪了出来,体现了老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
第一位。
3、“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
人们的慌乱作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咆哮”突出山洪声音之大,“狂奔”形容山洪速度之快,“势不可当”写出山
洪来势凶猛。这个比喻句生动写出了山洪不可阻挡的气势。
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课文以“桥”为题的原因是:(1)在洪水来时,村子北面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
生之路,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2)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
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这座以老支书
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桥”。
13《穷人》
1.《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记叙穷苦渔民的桑娜与丈夫主
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
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善良、淳朴、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心跳得厉害”是害怕丈夫责骂她,“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将他
们抚养成人;“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是西蒙的孩子没人照顾会冻死,会饿死,
这句话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3.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
呼啸形成鲜明对比,也说明了主人公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
14《在柏林》
1.《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是奥莱尔。课文叙述的是在一列驶出柏林的
列车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
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一片寂静。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
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3.读了这篇小说,我想说:热爱和平,拒绝战争。
第 五 单 元
15《夏天的成长》
1、这篇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
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了人要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
理。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
句话引用农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这句话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洁净。
3、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景色的美丽。4.“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
不同的方面,写出了夏天万物生长的景象。
5.“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写的道理是:人也是
一样,要赶时候,尽量地长身体、长知识,努力地锻炼和学习。
6、第二自然段按照“总分”的写作手法,写出生物在夏天飞快生长的状态,写了
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等植物,也写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植物。
16《盼》
1、《盼》一文讲述了“我”收到新雨衣后一直盼望下雨,希望可以在雨中感受穿
雨衣漫步的乐趣,终于,“我”在漫长的等待中如愿以偿,享受到了期待许久的
快乐,展现了“我”的纯真可爱,对待事物的执着与坚持。
2、课文通过试穿新雨衣后盼下雨、寻找机会穿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喜开怀三件事
情,表现了“盼”这一中心意思。
3、“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这句话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见起风时的高兴心情。
4、“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
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感受到下雨时狂喜的心情。
第 六 单 元
17《古诗三首》
《浪淘沙》1、《浪淘沙》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一个曲牌名。刘禹锡,字梦得,被
称为“诗豪”,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这首诗描绘了
黄河的雄伟瑰丽,从而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颠簸。 自天涯:来自天边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3、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黄河曲折迂回、风急浪涌的景象,“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
出了黄河的曲曲折折,是写实;三四句用浪漫手法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
的向往,是写理想。
《江南春》
1、《江南春》的作者唐代诗人杜牧。杜牧,字牧之,人称“小杜”,和李商隐并
称“小李杜”。《江南春》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诗中所描写的“莺啼”和“绿映红”是春天的景物,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叫。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诗意: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细雨蒙蒙。
诗意: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多座寺庙,如今还有多少楼台笼罩在这蒙蒙
的烟雨之中呢?4、诗的前两句写今,诗人抓住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描
绘出了江南春天的升级比比,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感
叹前朝的兴盛衰亡,讽刺了晚唐统治者过分求佛信道的行为。
《书湖阴先生壁》
1、《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居室的环境景物,赞美了湖阴先生的高雅品
格,“书”的意思是“题写”,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钟山时的邻居杨德逢,题
目点名了写作的地点。
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描写,赞美了湖阴先生的
高洁脱俗、朴实勤劳。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长:经常 苔:青苔。
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
人亲手栽种。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诗意: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
送去绿色。
5、诗的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写山水对湖阴先
生的深情,表现主人品行的高洁。
18《只有一个地球》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地球十分渺小、目前
人类无法移居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
保护地球。
2、“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
了保护地球的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
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像母亲那样“和
蔼可亲”地孕育和哺养着人类。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
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本来”强调了这些资源原来的可再生性,突出
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19《三黑和土地》
1、《三黑和土地》一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
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
“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
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3.农民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
尾钻进水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农民比作了旱天的鹅,把土地比作了水。“连头带尾”一词
指农民见了土地的欢喜之情,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热爱及依赖。
20《青山不老》
1、《青山不老》赞扬一位山野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
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描写,写出了
环境的美丽与舒适,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热爱之情。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青
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不
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
第 七 单 元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1. 《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擅长弹琴,锺子
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俞伯牙弹奏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俞伯牙的
心意。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后来,
人们用“高山流水”形容两人情谊深厚。
2.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
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鼓琴:弹琴。 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志:心志。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时间短。 汤汤:水流急的样子。 句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弹得真
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宽广的江
河,锺子期又赞叹道:“弹得真美啊!宛如浩浩荡荡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3.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绝:断。 复:
再。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
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
1.《书戴嵩画牛》记叙了四川杜处士非常珍爱收藏的戴嵩的《斗牛图》,被一牧
童指出画中常识性错误的事,告诉我们:要认真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
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物出发。
2. 牛斗力在角,尾搐人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股:大腿。 乃:却。 谬:错误。 掉:摆动。
句意:牛相斗时力量全部在牛角上,尾巴夹在两腿中间,现在你这幅画却画它们
摇着尾巴相斗,错了。
3. 我还知道和“观察”有关的名言;
(1)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普洛夫。(2)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22《月光曲》
1.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
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和热爱,赞扬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句话把微云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云轻薄的特点。
4.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
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
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皮鞋匠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月出东方、月照微云、月下波浪。
从这三幅画面中,我们能体会到旋律的变化依次是:音乐轻柔、舒缓——气势逐
渐增强——高昂激越。
23《京剧趣谈》
1.《京剧趣谈》为我们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马鞭和表演动作亮相,让
我们感受到了京剧文化的独特与有趣,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
统文化的强烈的自豪感。
2.“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
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句话中“彻底” 、“无比漂亮”两个词说明利用“马鞭”代替真马,从根本上
解决了京剧舞台上无法使用真马的问题。
第 八 单 元
24《少年闰土》
1.《少年闰土》一文描述了“我”和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记叙了闰土给
“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表现了“我”与
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2、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现代文
学的一面旗帜。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他写
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阿!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
不知道一些事,闫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
“我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富家子弟,“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在高门深院内,
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流露出“我”对农村丰富
多彩生活的向往和对闰土羡慕、钦佩的感情。
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
绿的西瓜。”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的美丽景象,为
描写少年闰土做好了铺垫。
5、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
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
上的银项圈,写出了闰土的健康、朴实、天真。
25《好的故事》1、《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了作者
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2.“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
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鲁迅思想深
处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3.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句中的“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三个分句,生动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
强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
4.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在“昏沉的夜”里,本来就没有什么“好的故事”的发生。“好的故事”只能在梦
境中可以看到,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决心要同“昏沉的夜”进行坚持
不懈的顽强抗争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文章,通过回忆了五件事:趣谈
《水浒传》 、笑谈“碰壁”、 除夕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从而说明鲁
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
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句中的“见不到、听不
到、得不到”三个分句,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作者对失去伯父的痛心和怀念。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是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
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顽强斗争精神。
27《有的人》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文的作者是臧克家,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
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
正的有价值的人。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句话中的两个动词是“ 骑 ”和“ 俯 ”,歌颂了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批判
了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死亡,
第二个“死”指躯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