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
重点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2】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示课件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出示课件6】“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出示课件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
内容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 chéng)甜 荞(qiáo jiāo)麦
耙(bà pá)地 蹚(tàng tāng)河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 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三、1.白霎霎 2.白花花 3.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文章,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作者介绍】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
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控诉太阳
五点二十分,
这残暴的时间,
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
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控诉。
——但控诉谁呢?
呵,太阳,我选定了你!
五点二十分,
正是你,太阳,
辉煌照耀的时刻,
为什么眼睁睁地
看着卑鄙的谋杀,
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
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
或者索性不出来!
让那些暴徒们
把中国的人民杀光,
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
七月十五日
又是下雨的日子,
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
——哎哎,霪雨的昆明
霪雨的中国呵!
然而五点二十分,
究竟还是白天,
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
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
1946年7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需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像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