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孝南区车站中学
文本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之一,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
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归安陆的强烈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将近一年,对诗歌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从培养学生喜爱诗歌进而
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出发,本节课将着重“读“,通过诗歌五读法让学生掌握诗歌
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关键词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2、掌握诗歌学习方法(诗歌五读法),学习积累、扩写诗歌。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学习方法(诗歌五读法),学习积累、扩写诗歌。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 PPT,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李白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幻灯片展示《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夺冠的画面。
2018 年 2 月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由一个外卖小哥斩获桂冠。这突然
惊醒了我们,原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
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
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这是中国的诗歌华
夏的精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代诗仙李白带给我们的《春夜洛城闻笛》
二、读准字音
1、 找多音字,请学生读
学生纠错、点评 2、 播放录音,请学生听 3、 请学生正音后再读 4、 学生齐读
三、读通诗意
1、解题
师:诗人在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事件)
2、关键词
第一组:闻、谁、暗、满
闻:听到(古今异议)
谁:笛声出处不明,对应“闻”;
暗:形容笛声悠远轻细,与听笛者不期而遇;
满:夸张,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为后面思乡作铺垫; 第二组:折柳、何人
不起
折柳:折柳赠别;《折杨柳》曲;“留”;
何人不起:谁不升起(反问,加强语气);由己及人,联想到远离故园、客居他
乡的人
故园:故乡
3、构置意境
(1)学生根据关键词先说;
(2)屏幕提示后再请学生说:
这是一个_____的夜晚,诗人听到_______的笛声,就是那一曲________勾起了诗
人 ________ 之 情 。 在 这 情 怀 中 , 诗 人 想 到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再用自己的话来购置意境
4、师生合作,意境伴读
你们说得真好!这样,吴老师来营造意境,你们来读出诗境,读读看是哪一句诗,
要读出诗歌的情境哦! 师: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师: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散入春风满洛城)
师: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 (此夜曲中闻折柳)
师: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 (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读懂诗人
1、写作背景
师:哦,我们仿佛已经走进诗人,走进洛城,感受到悠扬的笛声,寂静的洛城,
满怀的思绪……可吴老师不禁想问,诗人因何浮想联翩,又因何作下此诗呢?让
我们穿越时空,离诗人再近一步。
学生分享写作背景。
10 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
24 岁,年少有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5 岁,辞亲远游。“日
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4 岁,初到长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2 岁,待诏翰林,“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4 岁,赐金放还,“仰
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5 岁,双子星会,“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
不起故园情。”
五、读懂诗情
师:诗人思归故里,方才写下此诗,由此可见,诗歌表达的是 一种怎样的情感?
(思乡之情) 师:谁能告诉我,诗歌中这种情叫什么情? (故园情)
师:是啊,何人不起—— (故园情)
师:怎么理解这句诗?
(是啊,谁的心中能不升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师:吴老师知道咱班上有些孩子是留守学生,是外地人,平时会想家、想父母的
举手?那你们觉得,根据观察,你们周围的哪些人会格外地思念故园?
(乞丐——无家可归的人)
(商人、游客、学生……——离家在外的人)
师: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思乡,我们读诗也思乡,那当时和诗人同处洛阳,
一样听到悠扬的《折杨柳》的笛声时,还有谁也在思乡?
(在外经商的人,家破人亡的人,独自求学的人……) 师:简而言之,是远离
故乡的人!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离家的伤感,读出在外的忧愁,读出诗人的愁
绪。
学生齐读
六、读出画面感
1、想象画面,模拟李白思乡的情景
师:有多少人远离故乡,有多少人魂牵梦萦,有多少人心生向往, 因为思乡,
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因为思乡,马致远“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因为思乡,李白又会怎样呢?此时的他,会有怎样的动作、神态、
心理呢?让我们将想象凝聚于笔端,去描绘当时的画面。 同桌讨论,组织语言;
学生展示,模拟场景;
2、 展开联想,模拟其他思乡人
师:李白如此,那其他远离故乡的人呢?他们听到笛声在想什么, 在做什么?
例如夜半打更人、进京赶考的学子、······谁来试试看。
学生模拟。 七、 总结
1、总结学法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主旨 (2)诗歌五读法
(2)举一反三,重在积累
2、小组合作,展示读法
师:现在就来检验你们的学习效果,试着小组合作,选择齐读、男女生分读、
唱歌、表演、说书或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示这首诗。
小组合作,商量展示方式。
小组展示。
八、 拓展诗歌,诵记
1、对比阅读武元衡《春兴》
师:语文学习不能是单一的一节课,我们还要走进生活,不断积累,不断提升,
现在吴老师就考考你们的语文功底,对比分析两首诗。
同是思乡,两首诗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呢?
2、 拓展诗词积累
师:春天的景物、悠扬的笛声悄然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哪
些诗句有思乡之意呢?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发挥想象,扩写诗歌;
3、推荐席慕蓉《乡愁》,希望同学们下去之后做到古今赏读。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