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3 平行线的性质(第 1 课时)
课时安排说明:
本节“平行线的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
质,并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课时在进一
步区分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理解
几何推理的要领,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表达的意义,从而初步学习有理有据地
进行几何推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
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
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
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
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
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
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
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初中生本身好胜、好强的特点,也为
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
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
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
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为此,特制定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
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
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
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
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第二环节:
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第四环节:对比学习,
加深理解;第五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逆向猜想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 因为∠1=∠5 (已知)
所以 a∥b( )
(2) 因为∠4=∠ (已知)
所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3) 因为∠4+∠ =1800 (已知)
所以 a∥b( )
活动目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
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习
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互逆关系自然
引入新课,学生不觉得突兀,极易猜想出结论。但因为学生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
淆,因此在学生回答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时,可将其合理板书,以便直观地
进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活动内容:课本 52 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 a 与直线 b 平行。(1)测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
系?为什么?
(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 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角 ∠1 ∠2 ∠3 ∠4 ∠5 ∠6 ∠7 ∠8
度数
活动 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
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
活动 3、验证猜测.
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
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 a 与 b 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
活动 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 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性质 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 5、运用与推理
你能根据性质 1,说出性质 2,性质 3 成立的理由
吗?
因为 a∥b.
所以∠1=∠5 (_______)
又因为∠1=∠__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4=∠5,
类似地,对于性质 3,你能说出道理吗?
活动目的: 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首先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
线的性质,然后再在性质 1 的基础上推理论证性质 2、3 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
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活动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一定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建构,问题设计跨越性不
能太强,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在合作交流中去探究
问题的实质。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活动内容:
1.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
∠1 相等或互补的角。
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缺部分,量得∠A=65°,∠B=80°,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3.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
第一次拐的角∠B 是 130°,第二次拐的角∠C 是多少度?
活动目的:这几道题考察的都是平行线的性
质,目的就是通过其来落实基础。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知识,往往应用起来会
比较生疏。这三个题目,第一题是直接应用,对第二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
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C
和∠D 的大小.第 3 题则需要学生将方向不变这个条件转化成平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因此,三个题目层层递进,是对新知
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无论是基本的习题,还是变化的习题,都以透彻理解性
质为最终目标。
活动注意事项:在此环节,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同
时,通过实例, 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
问题,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
第四环节:对比学习,加深理解;
活动内容:通过刚才的应用,大家能谈一谈今天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和上一节判
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么? 请大家填写下面的表格,加以对比。
条件 结论
平 行 线
的性质
判 定 平
行 的 条
件
师生共同总结:
同位角相等
两 直 线 平 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归纳:条件:角的关系 线的关系
性质: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前面的实例中,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
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
活动注意事项:此处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并让学生积极讨论,通过
观察、分析、对比,能够说出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判定平行线
的条件,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
质.
第五个环节:联系拓广,综合应用
条件
性质活动内容:
1.如图,已知 D 是 AB 上的一点,E 是 AC 上的
一 点 ,∠ ADE =60° ,∠ B =60°, ∠ AED
=40°.
(1)DE 和 BC 平行吗?为什么?
(2)∠C 是多少度?为什么?
2. 如图 2-18,一束平行光线 AB 与 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
∠1 =∠2, ∠3 = ∠4.
(1)∠1 与 ∠3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 2
与 ∠4 呢?
(2)反射光线 BC 与 EF 也平行吗?
活动目的: 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什么时候用性质,什么时候用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
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
2、题目综合性较强,在当前阶段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课 堂上速度要放慢,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
要领,从而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
第六小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师生交流,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活动目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对知
识有一个沉淀、吸收的过程。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
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活动注意事项: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反思归纳能力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因而在小结时,要给
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判定直线平行的条
件之后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入环节,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复习判定直
线平行的条件入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究。
本节课着重突出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测量,猜想、验证,
让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这样可以增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了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知识内涵,引导
学生体会平行线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体会数学知
识间的密切联系。
需要注意的地方:
(1)对两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学生
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有助于区分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有必要加强。
(2)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
由老师的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本课设计的内容较为丰富,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进行
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