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三黑和土地
1.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重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难点
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
1.字词教学
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字形特点识记“耙、荞、蝈、蹚、闺”,注
意“耙、蝈、蹚”的声调。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疙
瘩、耙、蹚”等字词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本文是一篇现代诗歌,应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本文是作
者苏金伞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歌颂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的作品,写作背景与时代相对于现在
孩子所处的年代来说比较久远,在学习诗歌前了解一定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学习本课时,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情感等途
径,使学生感受到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表达运用
诗歌采用了不少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自然,富有浓郁
的生活气息。作者设喻取譬多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的比喻句通俗易懂、平白自然、
鲜活形象,使人感到亲切。
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
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
1.播放关于地主剥削农民的戏剧或影视片段。
2.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实行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 10%的地主、富农
约占有农村 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 90%以上的贫
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 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还常常受
到地主、富农的欺辱。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
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土地改革。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
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变更为消灭封建的“耕者有其田”的政
策。
3.播放电视剧《老农民》中宣布土地改革政策,农民得知自己有了土地欢天喜地的片段。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5.解题:题目“三黑和土地”,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
的支柱。
6.了解作者。
作者苏金伞,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 年,
《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 年加入中国
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本
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设计意图】
用播放旧社会剥削农民的视频导入,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离他们比较久远的历史,体会到农民被压迫的无奈,有了这一感受便能更好地体会到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以
及拥有土地后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
感受?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这首诗写了以_____________(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
民们____________(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农民对土
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理清文章思路。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小节):农民拥有土地后的心情。
第二部分(4~8 小节):三黑精耕细作,好让庄稼长得更好。
第三部分(9~15 小节):三黑在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想。
【设计意图】
对课文的梳理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说说你的感受。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
民有了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
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舒畅的心情。你能通过朗读来抒发你所体会到的情感吗?(指导读出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以及得到土
地的喜悦。)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农民根本没有
想过嫌弃泥土,每一块土都像是他们心中的宝,怎么爱它都不够,让我感受到了农民得到
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这句
话让我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想要亲自投入土地的怀抱,感受土地的温度,期待种
子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长得又快又好。
(2)请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 1~3 小节。指名读,齐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特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第 4~6 小节描写了三黑非常勤劳,做事非常认真、细致,体现了他对每一寸土地的
热爱。
(2)第 5 小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好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说明地耙得非常整齐、
漂亮,三黑得有多么爱这块土地,竟把地耙得这么好。
(3)第 6~8 小节,用比喻的修辞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可以看出地被翻得非常松软。
第 7、8 小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麦籽儿在土地上快乐成长的幸福,感受到
了三黑用心耕作后的满足和幸福。
(4)“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有哪些含义?同桌间相互交流。
(5)分小组合作朗读。
3.学习第三部分。
(1)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
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
(2)第 10 小节,诗歌用“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这样质朴的语言写出三黑听到蝈蝈“吱
吱吱”的叫声时心情的美好。(指名朗读,读出听到蝈蝈活泼可爱的叫声时高兴的心情)
(3)第 11、12 小节用三黑的回忆和拥有土地的现在进行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农民拥有土
地的幸福、自由和惬意。(指导朗读,读出爹娘的埋怨和地主的痛骂,与自己对孩子们洒
脱的“招呼”形成对比。)
(4)第 13~15 小节是三黑有了土地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生活因为有了希望而变得更加美好。
4.小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三黑渴望拥有土地,他愿意把整个生命投入土地,他把土地当成宝贝一样对待,想亲
自品尝,想亲自钻进地里感受它的温度,土地让他对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美好的憧憬。
【设计意图】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的喻体多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
物,是作者诗歌语言质朴的体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能更深刻地体会课文表
达的情感,同时更符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略读课文的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1.了解背景是前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金伞。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
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对乡土的回
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
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
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形象感知是关键。对于处在 21 世纪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经济条件
优越,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农民的苦难生活离他们过于遥远。因此,学习本文非常关键
的便是借助形象感知来理解课文内容。本文教学通过播放一段“地主剥削农民血泪史”戏
剧片段,使学生对旧社会农民受地主剥削的苦难处境有了形象直观的感知和了解,使他们
能深刻地体会农民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和热爱土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