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教案: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 Word版含答案.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教案 教学分析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具有“两角和差”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教科书都把对照、 比较有关的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的途径作为思维的起点,如比较 cos(α-β)与 cos(α+β),它们都是角的余弦只是角形式不同,但不同角的形式从运算或换 元的角度看都有内在联系,即α+β=α-(-β)的关系,从而由公式 C(α-β)推得公式 C(α+β), 又如比较 sin(α-β)与 cos(α-β),它们包含的角相同但函数名称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函 数名的互化,利用诱导公式(5)(6)即可推得公式 S(α-β)、S(α+β)等. 2.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揭示了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 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还使学生加深了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的理解.因此本 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 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本节的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 刻领会它们的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几个例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 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习惯 进行引导,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 式,使用公式时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另外,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表述,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 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捷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使 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设想 (一)导入新课 思路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并回忆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 让一个学生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各公式的结构特征,说 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形用,以利于对公式的深刻理解.这节课 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应用. 思路 2.(问题导入)教师可打出幻灯,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先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公式进行解答. 1.化简下列各式 (1)cos(α+β)cosβ+sin(α+β)sinβ; (2) ; (3) 2.证明下列各式 (1) (2)tan(α+β)tan(α-β)(1-tan2tan2β)=tan2α-tan2β; (3) 答案:1.(1)cosα;(2)0;(3)1. 2.证明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一一点拨,并对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进行回顾复习,由 此展开新课.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请同学们回忆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所学的和、差角公式. ②请同学们回顾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可从推导体系中思考. 活动:待学生稍做回顾后,教师打出幻灯,出示和与差角公式,让学生进一步在直观上 发现它们内在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公式的推导充分发挥了向量的工具作用,更要体会由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α、β中有一个角为 90°时,公式就变成诱 导公式,所以前面所学的诱导公式其实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特例.在应用公式时,还要注意 角的相对性,如α=(α+β)-β, 等.让学生在整个的数学体系 中学会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善于发现规律及其 内在联系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α±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α±β)〕; tan(α±β)= 〔T(α±β)〕. 讨论结果:略. (三)应用示例 思路 1 例 1 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72°cos42°-cos72°sin42°; (2)cos20°cos70°-sin20°sin70°; cossin1tan cossin cossin sin 2 2 −−− +−− xx xx xx x .tan tan cossin )sin()sin( 2 2 22 α β βα βαβα +−+ ;tantan1 tantan )cos( )sin( βα βα βα βα + +=− + .sin sin)cos(2sin )2sin( α ββαα βα =+−+ )2()2(2 βαβαβα −−−=+ βα βα tantan1 tantan  ±(3) 活动:本例实际上是公式的逆用,主要用来熟悉公式,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对部分学生, 教师点拨学生细心观察题中式子的形式有何特点,再对比公式右边,马上发现(1)同公式 S(α-β)的右边,(2)同公式 C(α+β)右边形式一致,学生自然想到公式的逆用,从而化成特殊 角的三角函数,并求得结果.再看(3)式与 T(α+β)右边形式相近,但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形. 又因为 tan45°=1,原式化为 ,再逆用公式 T(α+β)即可解得. 解:(1)由公式 S(α-β)得 原式=sin(72°-42°)=sin30°= . (2)由公式 C(α+β)得 原式=cos(20°+70°)=cos90°=0. (3)由公式 T(α+β)得 原式= =tan(45°+15°)=tan60°= . 点评:本例体现了对公式的全面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角度使用公式.与正 用相比,反用表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反向思维意识,对思维的灵活性 要求也高,而且对公式要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变式训练 1.化简求值: (1)cos44°sin14°-sin44°cos14°; (2)sin14°cos16°+sin76°cos74°; (3)sin(54°-x)cos(36°+x)+cos(54°-x)sin(36°+x). 解:(1)原式=sin(14°-44°)=sin(-30°)=-sin30°= . (2)原式=sin14°cos16°+cos14°sin16°=sin(14°+16°)=sin30°= . (3)原式=sin[(54°-x)+(36°+x)]=sin90°=1. 2.计算 解:原式= =tan(45°-75°)=tan(-30°)=-tan30°= . 例 2已知函数 f(x)=sin(x+θ)+cos(x-θ)的定义域为 R,设θ∈[0,2π],若 f(x)为偶函数, 求θ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道各地常用的、基础性较强的综合性统考题,其难度较小,只需利用偶函 数的定义,加上本节学到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展开即可,但不容易得到满分.教师可先让 学生自己探究,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  15tan1 15tan1 − +   15tan45tan1 15tan45tan − + 2 1   15tan45tan1 15tan45tan − + 3 2 1− 2 1 .75tan1 75tan1   + −   75tan45tan1 75tan45tan + − 3 3−解:∵f(x)为偶函数,∴f(-x)=f(x), 即 sin(-x+θ)+cos(-x-θ)=sin(x+θ)+cos(x-θ), 即-sinxcosθ+cosxsinθ+cosxcosθ-sinxsinθ =sinxcosθ+cosxsinθ+cosxcosθ+sinxsinθ. ∴sinxcosθ+sinxsinθ=0. ∴sinx(sinθ+cosθ)=0 对任意 x 都成立. ∴ sin(θ+ )=0,即 sin(θ+ )=0. ∴θ+ =kπ(k∈Z).∴θ=kπ- (k∈Z). 又θ∈[0,2π),∴θ= 或θ= . 点评:本例学生可能会根据偶函数的定义利用特殊值来求解.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如果 将本例变为选择或填空,可利用特殊值快速解题,作为解答题利用特殊值是不严密的,以此训 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变式训练 已知: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