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
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学生已经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时经历了解一元一
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研究过程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奠
定了基础。学习时可以类比七年级上册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
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
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
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②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较简单的不
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说出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
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类比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体会类比
的数学方法。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
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
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利用班上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比高矮。请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
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矮的同学站在桌子上”,“高的同学站到楼下一楼”三
种不同的情况下比较高矮。问题 1:怎样比才公平?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当两位同学同时增高相同的高度或同时减少相同的高
度时,比较才是公平的,高的同学仍然高,矮的同学仍然矮,这是不可能改变的
事实。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对能自己参与的活动很感兴趣,体会到不相等的两个量
的比较要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即要加同时加,要减同时减。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
活动内容: 参照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
(1) 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请用字母表示它。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
吗?先猜一猜。
(2) 用等号或不等号完成下面的填空。
如果 2 < 3;那么
2 × 5 3 × 5;
2 × 3 × ;
2 × (-1) 3 × (- 1);
2 × (- 5) 3 × (- 5);2 × (- ) 3 × (- ).
(3) 验证你的结论,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结论。
(4) 与同伴交流你的结论,并展示。
生 1:等式的基本性质 1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
类似地得到,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结果不等号
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a>b,∴a±c>b±c;或∵a>b,∴a±c<b±c。
生 2 : 对 于 等 式 的 基 本 性 质 2 , 用 字 母 可 以 表 示 为 :
,其中 。经过前面的探索,可类似
地得到:
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不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发生改变。字母表示
如下:
活动目的: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由特殊的数值到字
母代表数,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实际效果: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对比中自己先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
质、再通过具体数值验算性质、最后自己总结归纳出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
因此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生均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从旁引。这时,学生对
于由自己推导出性质应该感到非常兴奋。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
cbcaba ±=±∴= ,
cbcacbcaba ÷=÷×=×∴= ,, 0≠c
cbcacbcacba ÷>÷×>×∴>> ,,0,
cbcacbcacba ÷3。你知道他错在哪?
活动目的: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加强学生
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讲解,能说出一
个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
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目的。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在讲解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都非常踊
跃的举手要求上黑板示范,并且每一步变形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
答正确,黑板上的演示过程也十分规范,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学生自己总结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思考后对全班说出,与全
班同学讨论交流。
活动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想与全班交流,若有任何疑问可以当堂
提出供大家讨论。教师要学会倾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
认识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l
164
22 ll >π
ax > ax <
15 −>−x 32 >− x
ax > ax <
21 >−x 6
5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