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图形的平移(2)教学设计.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3.1图形的平移(2)教学设计.doc

ID:108747

大小:47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 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 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 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 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 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 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 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 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 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 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2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 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 变化,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 离”。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3 活动目的:第一个环节由学生自己谈谈坐标系中的平移现象,总结出几句话 语,进行比较,辅以语文的语句分析,很快就得到了平移的坐标变化,这样使学 生有成就感,并有继续探索的精神。 第二个环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对学生来讲比较容易,可以放手让学 生来做。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归纳总结如下:4 活动目的:这一环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由于涉及到一般状况,含有字母 表示,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效果:操作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平移的基 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开发学生利用已有 知识,主动进行新知探究方面还不理想。 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 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理解平移变换与 坐标变换之间的变化特征。 效果:通过练习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5 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 平移小结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 个单位时, 图形 平移 a 个 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 a 个单位时, 图形 平移 a 个单位;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 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 3.2 习题 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 活动内容: 思考: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x,y)——(x-1 , y+4) 活动目的: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 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 习模式。 四、教学设计反思 1.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 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小组讨论之 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 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2.给学生空间6 最后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 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