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 世纪 80 年代某一天,美国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遇到了一件怪事:被要求
在一片荒芜人烟的沼泽地上安装一部电话。
事情是北卡罗琳那大学提出来的。这所
大学有三个分校,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
个顶点上。按照贝尔电话公司的收费标准,
如要在三校之间安装直接可以联络的电话网,
需要按三角形的两个较短边长度之和收费。现
在,大学向贝尔公司提出,要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装一部电话,然后将中心和三
顶点相连。依照规定,这时的电话费按中心到三顶点连线长度之和收费。假定三
角形的边长是 1,那么原来要按长度 2 交电话费,而在中心的沼泽地上安装电话
之后,只需按 交费了。
贝尔电话公司的研究部主任意识到,北卡罗琳那大学的能人在向公司挑战。
沼泽地上安装电话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到头来却少收电话费,岂不是赔了夫人又
折兵?于是赶紧与北卡罗琳那大学打招呼,沼泽地的电话不装了,电话费照原来
的八五折收费,大约和 差不多。同时,主任连忙提出一个研究课题:看看贝
尔电话公司的收费标准中是否还有别的空子可钻?打八五折收费是否已到了极
限?这一研究任务落在一个中国访问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的堵丁柱的身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堵丁柱终于证明:按通信网络中的现行
收费标准,不论如何安装新电话,减少收费的比例不会低于 。
堵丁柱的数学工作,直接成为公司进行决策的一种数学技术。
3
3
2
3
2明安图
明安图(公元约 1692——约 1764),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字静庵。
蒙古族正白旗人。明安图在数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三角函数问题,进行
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
明安图的数学成就总结在《割圆密率捷法》一书
中。该书共四卷,卷一“步法”,罗列了所得到的各
无穷级数公式,卷二“用法”,系各公式在数学和天
文学问题上的应用,卷三、四为“法解”上、下,阐
述了各公式的证明方法。这部著作在他生前只完成一
部分,后由其学生陈际新、张肱,其子明新续成(1774)。
他的成就和所创立的方法,对于清代幂级数研究领域产 明安图
生了很大影响。明安图在测绘地图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乾隆二十一年(1756)和二十四年(1759),他两次亲往新疆测绘地图,完成了
准葛尔地区和天山南部地区的测量与绘图任务。著名的《乾隆内府與图》就是在
《康熙皇與全图》和这两次实地测量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测量宇宙的“量天尺”
古人很早就学会利用三角关系来进行测量了。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
禹就曾利用三角形的各边之间的关系测量山川地势。在泰勒斯利用太阳的影子测
量金字塔的高度,使埃及法老大为震惊的故事里,也用到了三角关系。但是,严
格来说,上述这些测量还不是真正的三角学,因为它没有把角的因素考虑进去,
而三角学是离不开“角”的。
夜空之中,繁星点点,它们看上去似乎离我们很近,但事实上,这些星星离
我们是非常遥远的。后来,通过测量,特别是三角测距法的成功使用,我们终于
知道了宇宙的大小远远超过古人的估计。
为了说明星星距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先把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请来。孙悟空一
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比人类制造的最快的宇宙飞船还要快得多。如果孙悟空
连续不停地翻筋斗,那么从地球到月球大约只需要
翻 7 个筋斗,这对美猴王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
而从地球翻到太阳可就没那么快了,要 2770 多次。
除了太阳之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距离
地球 4.22 光年,也就是说每秒跑 30 万千米的光也
要 4 年多才能跑完这个距离。换了孙悟空,要翻 7.3
亿多个筋斗!即使每秒翻一次,仍需 20 多年,更
不用说人类的宇宙飞船了。这还只是太阳之外距离
地球最近的恒星呢,其他恒星还要远上万倍,甚至
亿倍呢。所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宇宙实在太大了,远远超出古人的
想象。如果吴承恩今天在世,他是决不会让孙悟空一个筋斗只翻十万八千里的。
大家不仅要问,我们既然没有一把量天尺,这么遥远的距离究竟是怎样测出
来的呢?究竟准不准确呢?其实,测定恒星距离不仅是每个天文爱好者的问题,
对于天文学来说尤为重要,人们需要这些数据来研究天体、星系乃至宇宙的大小
和演化。
天文学家测定恒星距离有很多方法。他们将测量到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
距离。一种是物理学方法,比如通过测量恒星的光度;另一种是纯数学方法,通
过测定恒星的位置和角度。当然,这两种方法都离不开数学公式。刘徽《海岛算经》
刘徽,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他于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 年)注《九章算术》,撰有《重差》一卷,并自作注
解,又撰有《重差图》一卷。《重差》原附于《九章算术》之
终,到隋唐时代,将《重差》摘出,作为单行本,因其第一
问为“望海岛”,以后便改称为《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我国古代测望术的一部专著,全书共有
九问,都是用表或矩的测望问题,其中两次测望者三问,三次测望者四问,四次
测望者四问。刘徽说:“度高者重表,测深者累矩,孤离者三望,离而又旁求者
四望触类而长之,则虽幽遐诡伏,靡所不入。”又说:“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
知其远者必用重差。”书中各问可能都是套用重差公式进行推算的。
刘徽在研究了中国古算第一书《九章算术》后,写下了《海岛算经》。其中
有这样一道题目: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与前表三相直(即两表与海岛顶峰
处在同一平面内)。从前表却行(后退)一百二十三步,
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三合(即眼睛、表的顶点、
岛峰三点共线),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
取望岛峰,亦与表末三合。问:岛高及去表(岛与前表
距离)各几何?
此题的意思十分明显,尽管现在用相似和比例来做并
不困难,但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它无须测出人或木杆
到被测物的距离(有时被测物是不可到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