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第4课时(选修2-1).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第4课时(选修2-1).doc

ID:108977

大小:291.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学情分析】: 本小节首先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推广到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这种推广对学生学习已无困难 但仍要 一步步地进行,学生要时刻牢记,现在研究的范围已由平面扩大到空间 这样做,一方面复习了平面向量、 学习了空间向量,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从二维到三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 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会判断空间向量共面 (2)过程与方法:正交分解推导入手,掌握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将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能够将空间向量在某组基上进行分解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正交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地使用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的分解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回顾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平面向量的基 本定理 由此为基础,推导空间向量 的正交分解和基本定理 二.新课讲授 1.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 设 , , 是空间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 且有公共起点 O。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 ,设 Q 为点 P 在 , 所确定的平 面上的正投影,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 在 , 所确定的平面上,存在实数 z, 使得 而在 , 所确定的平面上,由平面向量基 本定理可知,存在有序实数对 ,使得 从而 由此可知,对空间任一向量 ,存在一个有 序实数组{ },使得 , 称 , , 为向量 在 , , 上 的分向量。 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 不共面,那么对空 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为基 础,层层递进,得到空间向 量的正交分解形式。i j k OPp = i j OQ k kzOQOP += i j ),( yx jyixOQ += kzjyixkzOQOP ++=+= p zyx ,, kzjyixp ++= ix jy kz p i j k cba ,,间任一向量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 ,使 由此定理, 若三向量 不共面,那 么空间的任一向量都可由 线性表示, 我 们 把 { } 叫 做 空 间 的 一 个 基 底 , 叫做基向量。 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 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如果空间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两两 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基底叫做正交基底,特 别 地 , 当 一 个 正 交 基 底 的 三 个 基 向 量 都是单位向量时,称这个基底为单 位正交基底,对空间任一向量 ,存在一个 唯 一 的 有 序 实 数 组 , 使 记 推论:设 是不共面的四点, 则对空间任一点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 实数 ,使 注意介绍单位正交基、正交 基、基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三.典例讲练 例 1.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 ,其 对 角 线 , 分 别 是 对 边 的中点,点 在线段 上,且 ,用基底向量 表 示向量 向量的分解过程中注意向量 的运算的正确使用。 p ),,( zyx czbyaxp ++= cba ,, cba ,, cba ,, cba ,, 321 ,, eee p ),,( zyx 321 ezeyexp ++= ),,( zyxp = , , ,O A B C P , ,x y z OP xOA yOB zOC= + +    OABC ,OB AC ,M N ,OA BC G MN 2MG GN= , ,OA OB OC   OG解: ∴ 四.练习巩固 1、如图,在正方体 中,, 点 E 是 AB 与 OD 的交 点,M 是 OD/ 与 CE 的交点, 试分别用向量 表示 和 解: 课本 P102 练习 1、2、3 五.拓展与提高 1.设 A、B、C、D 是空间任意四个点,令 u= ,v= ,w= ,则 u、v、w 三个向量 ( ) 充分认识基底的特征,即线 性无关的三个向量就可以构 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OG OM MG= +   2 3 1 2 ( )2 3 1 2 1 1[ ( ) ]2 3 2 2 1 1 1( )2 3 3 1 1 1 6 3 3 OM MN OA ON OM OA OB OC OA OA OB OC OA OA OB O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6 3 3OG OA OB OC= + +    /// BDCAOADB − OCOBOA ,, OD OM OCOBOAOD ++=/ OCOBOAOM 3 1 3 1 3 1 ++= AD BC+  AB CD+  AC BD+  A B C O M N GA.互不相等 B.至多有两个相 等 C.至少有两个相等 D.有且只有两个 相等 2.若 a、b、c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下列各 组 ①la、mb、nc(lmn≠0); ②a+2b、2b+3c、3a-9c; ③a+2b、b+2c、c+2a; ④a+3b、3b+2c、-2a+4c 中,仍能构成空间基底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已知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 的边 的中点, (1)用向量法证明 四点共面; (2)用向量法证明: //平面 ; (3)设 是 和 的交点,求证: 对空间任一点 ,有 六.小结 1.正交分解的推导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2.如何将向量用坐标表示 3.任意空间向量在某组基底下的分解 七.作业 课本 P106 习题 3.1 第 6 题 练习与测试: (基础题) HGFE ,,, ABCD DACDBCAB ,,, HGFE ,,, BD EFGH M EG FH O 1 ( )4OM OA OB OC OD= + + +     O M GF A B C D E HE M G D C BA 1 如图,在正方体 中,,点 E 是 AB 与 OD 的交 点,M 是 OD/与 CE 的交点,试分别用向量 表示 和 解: 2 . 设 向 量 是 空 间 一 个 基 底 , 则 一 定 可 以 与 向 量 构 成 空 间 的 另 一 个 基 底 的 向 量 是 ( ) A. B. C. D. 3.设 A、B、C、D 是空间任意四个点,令 u= ,v= ,w= ,则 u、v、w 三个向量 ( ) A.互不相等 B.至多有两个相等 C.至少有两个相等 D.有且只有两个相等 4.若 a、b、c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下列各组 ①la、mb、nc(lmn≠0); ②a+2b、2b+3c、3a-9c; ③a+2b、b+2c、c+2a; ④a+3b、3b+2c、-2a+4c 中,仍能构成空间基底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设 A,B,C,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 , , ,则△BCD 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确定 6.已知 S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D 是 SC 的中点,若 = , 则 x+y+z= . 7.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AC 和 BD 为对角线, G 为△ABC 的重心,E 是 BD 上一点,BE=3ED, 以{ , , }为基底,则 = . (中等题) 8.已知四面体 中, 两两互相垂直,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1). (2). (3). (4). 不一定成立的是 . 9.已知非零向量 不共线,如果 ,求证:A、B、C、D 共 面。 /// BDCAOADB − OCOBOA ,, OD OM OCOBOAOD ++=/ OCOBOAOM 3 1 3 1 3 1 ++= },,{ cba baqbap −=+= , a b c ba或 AD BC+  AB CD+  AC BD+  0=⋅ ACAB 0=⋅ ADAC 0=⋅ ADAB BD xAB yAC zAS+ +   AB AC AD GE ABCD , ,AB AC AD | | | |AB AC AD AB AC AD+ + = + −      AB CD AC BD AD BC⋅ = ⋅ = ⋅      ( ) 0AB AC AD BC+ + ⋅ =    2 2 2 2| | | | | | | |AB AC AD AB AC AD+ + = + +      21 e,e 1 2 1 2 1 2, 2 8 , 3 3AB e e AC e e AD e e= + = + = −        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