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第5课时(选修2-1).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第5课时(选修2-1).doc

ID:109068

大小:335.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1.5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学情分析】: 平面向量有座标表示,空间向量也有座标表示,在上一节中,单位正交分解就能够完成向量坐标向空 间直角坐标系坐标的转化。现在,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将向量的地定性公式定量化,在解题特别是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大大简化问题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坐标表示空间向量 (2)过程与方法:由平面坐标运算类别空间坐标运算,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比学习,注重类比,运用向量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新课讲授 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 (1)若 , ,则 , , , (2)若 , ,则 .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 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2.数量积:即 = 3.夹角: . 4.模长公式:若 , 则 . 5.平行与垂直: 注重类比学习,举一反三, 在平面向量中有坐标运算, 空间向量中也有,运算规律 和结论的本质是一样的。 1 2 3( , , )a a a a= 1 2 3( , , )b b b b= 1 1 2 2 3 3( , , )a b a b a b a b+ = + + +  1 1 2 2 3 3( , , )a b a b a b a b− = − − −  1 2 3( , , )( )a a a a Rλ λ λ λ λ= ∈ 1 1 1( , , )A x y z 2 2 2( , , )B x y z 2 1 2 1 2 1( , , )AB x x y y z z= − − − ba ⋅ 332211 bababa ++ 1 1 2 2 3 3 2 2 2 2 2 2 1 2 3 1 2 3 cos | | | | a b a b a ba ba b a b a a a b b b + +⋅⋅ = = ⋅ + + + +      1 2 3( , , )a a a a= 2 2 2 1 2 3| |a a a a a a= ⋅ = + +  C1 D1 B1A1 C D A B F1 E1 C1 D1 B1A1 C O A B F E 6.距离公式:若 , , 则 , 或 . 三.典例讲练 例 1.如图,在正方体 中, , 分 别是 , 的一个四等分点,求 与 所成的 角的余弦值。 解: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 为 1,分别以 , ,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 所以 , , , 所以 , 因此,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例 2.如图,正方体 中, , 分别是 , 的中点, 求证: 证明: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分别以 , ,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所以 , 将空间向量的运算与向量 的坐标表示结合起来,不仅 可以解决夹角和距离的计 算问题,而且可以使一些问 题的解决变得简单。 1 1 2 2 3 3// , , ( )a b a b a b a b Rλ λ λ λ⇔ = = = ∈  00 332211 =++⇔=⋅⇔⊥ bababababa 1 1 1( , , )A x y z 2 2 2( , , )B x y z 2 2 2 2 2 1 2 1 2 1| | ( ) ( ) ( )AB AB x x y y z z= = − + − + −  2 2 2 , 2 1 2 1 2 1( ) ( ) ( )A Bd x x y y z z= − + − + − 1111 DCBAABCD − 1E 1F 11BA 11DC 1BE 1DF DA DC 1DD Oxyz )0,1,1(B )1,4 3,1(1E )0,0,0(D )1,4 1,0(1F )1,4 1,0(1 −=BE )1,4 1,0(1 =DF 4 17|| 1 =BE 4 17|| 1 =DF 16 15 11 =⋅ DFBE 17 15,cos 11 >=< DFBE 1BE 1DF 17 15 1111 DCBAABCD − E F 1BB 11BD 1DAEF ⊥ DA DC 1DD Oxyz )2 1,1,1(E )1,2 1,2 1(F )2 1,2 1,2 1( −−=EF又 , ,所以 , 所以 , 因此 ,即 四.练习巩固 课本 P105 练习 1,2,3 五.拓展与提高 1.如图在正方体 AC1 中,M、N 分别是 AA1、BB1 的中点, 求直线 CM 与 D1N 所成的角。 2.已知三角形的顶点 A(1,-1,1),B(2,1,-1),C (-1,-1,-2),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B. C.2 D. 3.已知点 A(1,2,3),B=(2,1,2),P(1,1,2)在 直线 OP(或延长线上)取一点 P,使 最小,求 S 的坐标及最小值. 解:设 S(k,k,2k)为 OP 上一点,则 =(1-k,2-k,3-2k) =(2-k,1-k,2-2k) ∴ =(1-k)(2-k)+(2-k)(1-k)+(3-2k)(2-2k) =6k2-16k+10=6(k- )2- ∴k= 时, =- 此时 =( ) 学习注意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引进向量的坐标运算式 把定性的向量定量化的有 效办法。这样可以把向量问 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六.小结 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 2.数量积与夹角 3.模长与距离 4.平行于垂直 七.作业 课本 P106 习题 3.1,A 组 第 8、9、11 题 练习与测试: )1,0,1(1A )0,0,0(D )1,0,1(1 =DA 01 =⋅ DAEF 1DAEF ⊥ 1DAEF ⊥ 2 101 101 101 4 101 SA SB⋅  SB SB SA SB⋅  3 4 3 2 3 4 min( )SA SB⋅  3 2 OS 3 8,3 4,3 4 A B CD A 1 B 1 C1D1 NM(基础题) 1.已知向量 的夹角为( ) A.0° B.45° C.90° D.180° 2.已知 ( ) A. B.5,2 C. D.-5,-2 (中等题) 3.已知 , ,求: (1)线段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 (2)到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的坐标 满足的条件 解:(1)设 是线段 的中点,则 . ∴ 的中点坐标是 , . (2)∵ 点 到 两点的距离相等, 则 , 化简得: , 所以,到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的坐标 满足的条件是 . 点评:到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构成的集合就是线段 AB 的中垂面,若将点 的坐标 满足的条件 的系数构成一个向量 ,发现与 共线。 4,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 , ,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可用公式 来求面积 解:∵ , , ∴ , , , baba 与则),2,1,1(),1,2,0( −−== ( 1,0,2 ), (6,2 1,2),a bλ λ µ= + = −  // ,a b λ µ 若 则 与 的值分别为 2 1,5 1 2 1,5 1 −− )3,1,3(A (1,0,5)B AB ,A B ( , , )P x y z , ,x y z M AB )2 3,3,2()(2 1 =+= OBOAOM AB )2 3,3,2( )3,4,2(−=AB 29)3(4)2(|| 222 =−++−=AB ( , , )P x y z ,A B 222222 )0()5()1()3()1()3( −+−+−=−+−+− zyxzyx 07684 =++− zyx ,A B ( , , )P x y z , ,x y z 07684 =++− zyx ,A B ( , , )P x y z P , ,x y z 07684 =++− zyx )6,8,4( −=a )3,4,2(−=AB (1, 1,1)A − (2,1, 1)B − ( 1, 1, 2)C − − − 1 | | | | sin2S AB AC A= ⋅ ⋅  (1,2, 2)AB = − ( 2,0, 3)AC = − − 2 2 2| | 1 2 ( 2) 3AB = + + − = 2 2| | ( 2) 0 ( 3) 13AC = − + + − = (1,2, 2) ( 2,0, 3) 2 6 4AB AC⋅ = − ⋅ − − = − + = ∴ , ∴所以 . 5.已知 ,则向量 与 的夹角是 ( ) A.90° B.60° C.30° D.0° 6.已知 ,则 的最小值是 ( ) A. B. C. D. 7.已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 4 13cos cos , 39| | | | 3 13 AB ACA AB AC AB AC ⋅= < >= = = ⋅ ×      2 13 101sin sin , 1 cos , 39A AB AC AB AC ×= < >= − < > =    1 101| | | | sin2 2ABCS AB AC A∆ = ⋅ ⋅ =  (cos ,1,sin ), (sin ,1,cos )a bθ θ θ θ= =  a b+  a b−  (1 ,1 , ), (2, , )a t t t b t t= − − =  | |a b−  5 5 55 5 3 5 5 11 5 ( ) ( )3cos ,3sin ,1 2cos ,2sin ,1P α α β β= =和Q PQ [ ]0,5 [ ]0,25 [ ]1,5 ( )1,5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