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中初步理解了不等式组的概念,对不等式组的解法已经有一定的掌
握,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新旧知识
类比学习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引导学生紧密联系不等式研究不等式组,让学生理解组成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的
地位相同,缺一不可;引导学生充分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不等式组的问题;课
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观察,探讨,引导学生去发现与归纳不等式解集的特点。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已基本掌握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
学习任务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认知要求
1.会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能用数轴求得解集;
2.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及情形。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不完全归纳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强运算的熟练性与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
作准备。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合作交
流,探究新知;(3)巩固练习,同化知识;(4)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5)作业布
置.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2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
问题:现有两根木条 a 和 b,a 长 7cm,b 长 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 x,用这三
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请动手试一试:
1.当 x 是 14cm 时,能与 a 和 b 钉成三角形木框吗?
2.当 x 是 9cm 时,能与 a 和 b 钉成三角形木框吗?
3.当 x 是 4cm 时,能与 a 和 b 钉成三角形木框吗?
4.在什么条件下,长度为 3cm,7cm,xcm 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亲自动手,
亲身体验,加深学生理解 x 并不是可以取任意值,要钉成三角形,x 的取值有一定的范
围,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
活动效果:
学生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列出木条的长
度 x 必须满足的两个不等式,教师强调 x 要同时满足这两个不等式,由此复习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的概念。此环节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发现,充分体现
了“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
人”这一课程理念。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3. 4.
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四组解,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目的:
1.认真讨论解的情况;
2.从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认真观察,互相交流,找出规律。
活动效果:
+>+
+−
xx
xx
2
3712
1
)1(325
)2(
)1( 3 5
2 4
x
x
+ )2(
)1( 1 12
7 8 9
x
x x
+ −
−+
≥−−
13
21
4)2(3
xx
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