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2.直角三角形(二)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之前,已经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在本章的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推论,在本节课要掌握这
个定理的证明以及利用这个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还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形全等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凸显直角三角形的
特殊性质。在探索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命题的相关知识
也是本节课的任务之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
①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提问;第二环节:引入新课;第三环节:
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复习提问
1.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2.已知一条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想一想,怎么画?同学们相互交流。
3、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呢?
请证明你的结论。
我们曾从折纸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作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运
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等边对等角”。那么我们能否通过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
高来证明“等边对等角”.
要求学生完成,一位学生的过程如下:
已知:在△ABC 中, AB=AC.
求证:∠B=∠C.2
证明:过 A 作 AD⊥BC,垂足为 C,
∴∠ADB=∠ADC=90°
又∵AB=AC,AD=AD,
∴△ABD≌△ACD.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对上述证明方法产生了质疑。质疑点在于“在证明
△ABD≌△ACD 时,用了“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我们在前面
学习全等的时候知道,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不一
定全等的.可以画图说明.(如图所示在 ABD 和△ABC 中,AB=AB,∠B=∠B,AC=AD,
但△ABD 与△ABC 不全等)” .
也有学生认同上述的证明。
教师顺水推舟,询问能否证明:“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边即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入新课。
2:引入新课
(1).“HL”定理.由师生共析完成
已知:在 Rt△ABC 和 Rt△A′B′C′中,∠C=∠C′=90°,AB=A′B′,BC=B′C′.
求证:Rt△ABC≌Rt△A′B′C′
证明:在 Rt△ABC 中,AC=AB2 一 BC2(勾股定理).
又∵ 在 Rt△ A' B' C' 中,A' C' =A'C'=A'B'2 一 B'C'2 ( 勾
股定理).
AB=A'B',BC=B'C',AC=A'C'.
∴Rt△ABC≌Rt△A'B'C' (SSS).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边”或“HL”表示.
从而肯定了第一位同学通过作底边的高证明两个三角形
全等,从而得到“等边对等角”的证法是正确的.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B' C'CB
A
E2
1
B
D CA3
(4)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对于(1)、(2)、(3)一般可顺利通过,这里教师将讲解的重心放在了问题(4),学生感
觉是真命题,一时有无法直接利用已知的定理支持,教师引导学生证明.
已知:R△ABC 和 Rt△A'B ' C',∠C=∠C'=90°,BC=B'C',BD、B'D'分别是 AC、A'C'边
上的中线且 BD—B'D' (如图).
求证:Rt△ABC≌Rt△A'B'C'.
证明:在 Rt△BDC 和 Rt△B'D'C'中,
∵BD=B'D',BC=B'C',
∴Rt△BDC≌Rt△B 'D 'C ' (HL 定理).
CD=C'D'.
又∵AC=2CD,A 'C '=2C 'D ',∴AC=A'C'.
∴在 Rt△ABC 和 Rt△A 'B 'C '中,
∵BC=B'C ',∠C=∠C '=90°,AC=A'C ',
∴Rt△ABC≌CORt△A'B'C(SAS).
通过上述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板书推理过程之后可发动学生去纠错,教师最后再总结。
3:做一做
问题 你能用三角尺平分一个已知角吗?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三角尺操作完成,并在小组
内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做一做的目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能用
数学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按要求将推理证明过程写出来。)
4:议一议
如图,已知∠ACB=∠BDA=90°,要使△ACB≌BDA,还需要什么条件?把它们分别写出
来.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公理和已学过的定理,观察图
形,积极思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得各种不同的答案.
(教师一定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们认真思考,勇于向困难提出挑战)
5: 例题学习
如图,在△ABC≌△A'B'C' 中,CD ,C'D'
分 别 分 别 是 高 , 并 且 AC = A'C' ,
CD=C'D'.∠ACB=∠A'C'B'.
求证:△ABC≌△A'B'C'.
'D
A'
B' C'C
D
B
A
'CC
A D B'' 'BDA4
分 析 : 要 证 △ABC≌△A'B'C' , 由 已 知 中 找 到 条 件 :一组 边 AC=A'C' , 一 组 角
∠ACB=∠A'C'B'.如果寻求∠A=∠A',就可用 ASA 证明全等;也可以寻求么∠B=∠B' ,这样
就有 AAS ;还可寻求 BC=B'C' ,那么就可根据 SAS.……注意到题目中,通有 CD、C'D'是三
角形的高,CD=C'D'.观察图形,这里有三对三角形应该是全等的,且题目中具备了 HL 定理
的条件,可证的 Rt△ADC≌Rt△A'D'C',因此证明∠A=∠A' 就可行.
证明:∵CD、C'D'分别是△ABC△A'B'C'的高(已知),
∴∠ADC=∠A'D'C'=90°.
在 Rt△ADC 和 Rt△A'D'C'中,
AC=A'C'(已知),
CD=C'D' (已知),
∴Rt△ADC≌Rt△A'D'C' (HL).
∠A=∠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ABC 和△A'B'C'中,
∠A=∠A' (已证),
AC=A'C' (已知),
∠ACB=∠A'C'B' (已知),
∴△ABC≌△A'B'C' (ASA).
6: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讨论了在一般三角形中两边及其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
等.而当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从而得出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
殊方法——HL 定理,并用此定理安排了一系列具体的、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推
理证明的方法,而且发展了同学们演绎推理的能力.同学们这一节课的表现,很值得继续发
扬广大.
7:课后作业
习题 1.6 第 3、4、5 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 HL 定理的证明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定理的应用方面尤其是“议一议”中的该题灵
活性较强,给教师和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大,该题是一个开放题,结论和方法并不惟一,所以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可以达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