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东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5~2006学年东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ID:120491

大小:35.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08-07-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5~2006学年东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上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肖 强   审核人:宋绪光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各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上。 3.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据此回答第1—2题。 1.实施素质教育,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强调了 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 D.事物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2.强调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并不意味着贬低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否认,一位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这说明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B.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有时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的哲学寓意—致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律的是 A.昼夜循环,四季更替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力量相等、方向相反 C.能量的守恒与转化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据此回答第5-6题。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握规律性,这是因为 A.规律只有被人们认识,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B.只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人们才能认识规律 C.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改造规律 D.只有认识和尊重规律,人们才能把事情办好 6.要创造性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D.从整体着眼,搞好全局 7.“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其哲学寓意是   ①意识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一切客观事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人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 ④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物质处于决定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目前,我国一些地方考察干部主要看“数字”,出现了“数字升官”现象,这—做法的错误在于 A.混淆了本质和现象,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B.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D.不懂得规律的客观性,没有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事物的规律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据此回答第9-10题。 9.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表明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极限的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均衡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10.列宁的话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量的积累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D.要在静止中把握运动 中医讲求辨症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11--12题。 11.“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12.“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却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13.1吨废报纸=850千克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2005年12月16日,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重大火灾,造成39人死亡。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固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与有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工作不到位有关。据此回答第14-15题。     14.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先行后续的关系     B.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C.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多变性     D.人们无法预测事物的内在联系     15.有道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这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C.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因果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途径 16.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 ①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③先搞好局部,再考虑整体④搞好了整体再考虑局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纷纷上网,网络词语也大量出现,有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也有网民根据网络特点新造的一些词汇和符号,有的词语则不太健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17-19题。 17.网络词语的出现体现了 A.人们的好奇心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8.对于青少年的上网,人们议论纷纷。对此,我们应该 A.一分为二,正确引导              B.尊重客观规律,任其发展 C.发挥内因的作用,克服外因的作用  D.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19.互联网的发展 A.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唯一增长点    B.将完全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 C.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D.给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不便。 20.下列关于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B.发展是指前进的、向上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任何发展都是变化 21.“从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C.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化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是—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2.“孟母择邻”的故事表明,事物的联系是   ①普遍存在的  ②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客观的  ④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巧差一个救生圈!”据此回答23~24题。 23.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 24.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B.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C.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D.要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地存在着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A. 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 26.有人认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集中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集中地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12分) 27.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原理? (9分) (2)这些原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9分) 28.“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在此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可生产商品粮70亿千克,“北大荒”因此被人们称为“北大仓”;但开发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原始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  面对巨额“罚单”,北大荒人明白了大自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森林和人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 (1)北大荒的变迁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 (2)运用哲学道理说明北大荒为什么要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8分) (3)人们对北大荒认识的变化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D 6.C 7.C  8.A  9.D  10.B 11.A 12.B 13.A  14.B 15.C 16.A 17.B18.A 19.C 20.A 21.D 22.B  23.D  24.D 25.B 26.(1)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它们只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观点的对立的—个方面,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4分)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还体现在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两个方面。(4分)    (3)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4分) 27.(1)上述材料体现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②主观与客观的统—是具体的历史的统—原理。③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9分) (2)材料中“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人民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及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不断创新的原理。(9分) 28. (1)北大荒的变迁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3分)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材料中的人们对北大荒生态的破坏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带来恶果。(3分) (2)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其客观性是正确利用自然的前提。(2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否则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北大荒人盲目开荒造成的灾难就是证明。(3分)因此,要正确认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3)从开荒种粮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3分)人的认识水平受当时条件和实践水平的制约,并随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3分) (注:第(2)问考生若用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哲理回答,言之有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