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回答1~4题。
1.以下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开创了皇帝制
B.西汉的察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D.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
A.《资政新篇》B.《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3.下列关于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7~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近现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答5~7题。
5.《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数稔,则数郡忘饥。会稽举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直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域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北方农民南迁 ②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③统治者的奖励农耕政策 ④汉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议和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 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辅助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7.下列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成就,其先后顺序是
①宝成铁路通车纪念章
②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③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人类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回答8~10题。
8.唐制度文化影响深远,择被东西,其对新罗和日本产生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都参用唐朝制度 ②学校都教授儒学 ③都引进了唐朝高超的技术 ④以佛教的交流为纽带,促进了佛教在两国的传播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呈现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是
A.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B.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C.向西方学习是文化的主旋律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18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论述的思想家是
2006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这将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各项能够说明唐朝和非洲经济往来的信息是
A.唐朝人杜环的书中记载了非洲的风土人情
B.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佣
C.史书唐太宗时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
D.非洲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12. 1942年,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战胜德意军队,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转折,这时中国的抗战形势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D.国民党积极抗日
13. 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 ②是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大力支持的结果 ③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④标志着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破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回答14~16题。
14.右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A.张衡 B.沈括 C.郭守敬 D.僧一行
15.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姓名
生卒年代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
《天工开物》
从上述材料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开始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变革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棉纺织业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冶金部门使用机器生产
C.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D.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回答17~20题。
17.开辟新航路引起的“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①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②市场和贸易扩大 ③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④欧洲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右图是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它反映了:
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亚、非、拉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④英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的发明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钢铁和造船业的发展
20.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其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D.囊括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
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的反映,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1~22题。
21.中新网北京2006年12月26日电: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北京开幕。两国学者将要对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对近代发生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共同研究。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国古代中日关系历经了由友好交往到敌对战争的转变 ②中国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都是既定方针的推行 ③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峙时期 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右图《杀死雄狮》反映了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发生于1870年的一场国际战争。下列对此图的描述表达正确的是
①图中挥舞大棒的壮汉和雄狮分别代表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 ②战争的结果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③大棒暗喻“铁血政策” ④该图预示着色当战役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折射着时代的特征,是浓缩的历史,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回答23~25题。
23.下面四幅图片依次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和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
从上述图片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正确的历史信息
①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 ②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 ③“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④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德治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200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71周年之际,抗日战争纪念馆(见右图)半景画馆完成改造,重新对观众开放。本次改造,进一步扩充了半景画馆的演播内容,增加了一个新闻短片──《抗战》,完整地叙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下列史实不符合该短片内容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C.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25.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教皇尤利亚二世在梵蒂冈兴建的新的圣彼得大教堂(见右图),称得上是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创造力量的纪念碑,是文艺复兴运动中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较量的反映。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范围波及整个欧洲
B.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
C.运动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专制主义
D.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 分)
26.(12分)“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05年12月24日至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废止《农业税条例》,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古代的赋税政策演变和世界史上的农业政策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唐六典》: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材料二《明史·食货志》: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清史稿·食货志》: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材料三“二战”后,法国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逐步将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0%减至2.2%;严格要求专职农业生产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员文凭;农民购买农村具给予价格补贴和低息贷款,购买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实行全部免税。1952年法国人均GDP达到982美元后,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以财政反哺农民,由城乡分割走向协调发展,逐步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和良种化,甩掉了农业落后国家的帽子。
回答:
(1)材料一中征税的标准有何变化?《清史稿·食货志》所实行的赋税制度比《明史·食货志》所实行的赋税制度有和优越性?(3分)(中等难度题)
(2)比较材料二中《明史·食货志》和《清史稿·食货志》所反映两种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并说明其影响。(5分)(难题)
(3)材料三中“二战”后,法国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的许多措施对中国发展农业有何启示?(4分)(中等难度)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万吨
26%
93%
钢
535万吨
296%
580%
煤
1.3亿吨
96%
210%
电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中等难度题)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1分)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容易题)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难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认识。(3分)(难题)
28.(12分)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 欧洲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2分)(容易题)
⑵英国和美国是怎样实践启蒙思想家主张的?(4分)(中等难度题)
⑶ 在中国近代史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举两例即可)?(1分)(容易题)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特点。(2分)(难题)
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实行了哪些重要制度?(3分)(容易题)
29.(13分)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三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却迥然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经济两次快速发展的原因,概括美国崛起方面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经验?(3分)(难题)
(2)近代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原因,概括其对周边国家的危害。(3分)二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试分析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3分)(中等难度题)
(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教授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崛起的话,今天要走的路必须是一条与世界共享发展、共享和平、共享繁荣的道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2分)(中等难度题)
(4)综观中国、美国和日本迈向强国的历史,对今天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分)(难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1、D。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容易题)
2、C。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孙中山颁布,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约法》由袁世凯颁布,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破坏了民主制度。(中国近代民主共和制度,容易题)
3、A。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②③是对该宪法内容的正确表述,④是对该宪法意义的正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等难度题)
4、D。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事件及认识共性的能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就是用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美国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故A不正确。只有法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不正确。英国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故C不正确。(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难题)
5、B。考查考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的能力。《宋书》是南朝所做,“宋”是南朝时的刘宋政权,由此判断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议和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是指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江南农业的开发,容易题)
6、B。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和湖北官办织布局的共同作用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A 、C项表述与题干无关,D项表述本身错误。(洋务派民用工业的作用,中等难度题)
7、B。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宝成铁路通车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在“文革”期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成就,中等难度题)
8、C。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比较历史事件共性的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中国和天竺的交往以佛教为纽带,④项错误。(唐制度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影响,中等难度题)
9、D。考查考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的各个政治派别都是向西方学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共同特点,中等难度题)
10、C。考查考生再认、再现教材小字基本知识的能力。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论述。(伏尔泰的思想,容易题)
11、B。本题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唐朝时出土了大量唐币“开元通宝”的是日本。(唐朝和非洲经济交往,容易题)
12、B。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是1939年10月至1945年8月,相持阶段正面战场是下降为次要战场,国民党消极抗日。(抗日战争的阶段特征,中等难度题)
13、A。考查考生再认、再现教材重点小字的能力。依据教材叙述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等难度题)
14、C。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该仪器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是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张衡对月食做了科学的解释,发明制作的地动仪用于遥测地震的方位;沈括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创制“十二气历”; 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是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中等难度题)
15、C。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科技的发展趋势、内容、研究方法和原因的全面理解认识,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④项错误。(明清时期古典科技巨著,难题)
16、D。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兴起,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中等难度题)
17、B。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是“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①项。(商业革命,中等难度题)
18、C。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①②④项可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正确分析理解得出,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观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难题)
19、C。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能力。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容易题)
20、B。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中等难度题)
21、D。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①③项是对中国古代和二战后中日关系阶段特征的正确认识,②④项是对中国近代日本侵华原因和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的正确认识。(中日关系,中等难度题)
22、B。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德意志统一”、“1870年”等可以判断该战争是色当战役,然后得出交战双方是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等知识。(德意志统一,难题)
23、C。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辨证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④项错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要弘扬、借鉴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24、C。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战争,容易题)
25、B。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惯犯传播和高度发展,A项错误。运动矛头指向基督教会,没有全面指向封建专制主义,C项错误。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启蒙运动,D项错误。(文艺复兴,难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解析】本题综合中国古代、世界史上法国二战后对农业采取的措施进行命题设计,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废除农业税。突出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比的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第(2)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比较能力。第(3)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征税标准由按人丁为主转变到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1分)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分)
(2)相同点:都征收银两;都以土地为征税标准;都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答对其中2个要点点即可)(2分)不同点:一条鞭法除按土地征税外还按人丁,摊丁入亩完全按人丁征税;一条鞭法没有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2分)影响: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驰。(1分)
(3)启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信贷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惠农政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任意答对其中4个要点,即可得分)(4分)
27、【解析】本题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进程为考查点,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事件进行命题设计,突出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对表格材料的信息提炼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漫画提炼信息的能力及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3)问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并结合政治相关知识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第(4)问考查考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参考答案】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分) (2)开展“大跃进” 运动。(1分)在工业领域,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1分)影响: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分)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2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2分)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稳步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3分)
28、【解析】本题以中外政治民主化为命题点,考查考生对民主化思想及中外民主化进程的掌握和认识能力。突出体现了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第(1)问考查考生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再认和再现能力。第(2)问考查考生对英国、美国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第(3)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归纳和认识能力。第(4)问考查考生对中国现代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完善过程的归纳。
【参考答案】
(1)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任写四个即可得2分)
(2)英国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把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议会,司法权赋予法院,权力互相制约与抗衡。总统与议员由选举产生(4分)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举出两例即可)。(2分)
特点:先后实施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方案;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转向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1分)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3分)
29、【解析】本题以大国崛起的热点问题作为考查载体,是一道带有比较性的综合试题,通过比较中日美三国迈向强国的历史,分析其中原因和不同点,并从中感受总结出科技、发展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及世界和平的主题。第(1)问考查考生从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经济两次快速发展的原因中归纳认识美国崛起的经验;第(2)问通过近代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带给世界的危害和二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从中对比领悟和平发展的意义;第(3)问考查考生归纳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我国是促进“和平崛起”的历程;第(4)考查考生从三国崛起的道路中的出正确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1)有益经验: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为其崛起提供内在动力;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大海外市场;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任意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分)(3分)
(2)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危害: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经济的发展;使人民蒙受深重灾难。(3分)崛起原因: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结束了对日占领;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美军的大批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4)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都应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都应坚持运用和平的外交政策来处理国际间的事务;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国力。(说明:考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酌情赋分,得分不可超过本题总分。)(2分)
一、命题情况表
二、
1、 试卷整体说明(可依据学生试答情况说明试卷难度以及试题的其他命制特点)
本套文科综合试题以06高考考纲为命题依据,结合了新课程主题知识思路,采取中外相关历史专题进行综合命题设计,试题形式新颖,难易度适中,体现了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考生高考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为主的特点。
2、 试题分析统计(填写分值、题号,原创题要特别注重内容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历史学科综合试题
历史
知识分布统计(各模块分值比重允许略微浮动)
试题难易说明
中国古代史
(25~30分)
中国近现代史
(35~40分)
世界近现代史
(35~40分)
难题
中等难度
容易
原创
选择题
1、5、8、11、
14、15、23
(14分)
2、3、6、7、9、12、13、21、24(18分)
4、10、16、17、18、19、20、22、25
(18分)
4、8、15、18、19、22、25、
(14分)
3、6、7、12、13、14、16、17、20、21、23、24、
(24)
1、2、5、9、10、11、
(12分)
1、2、3、5、8、10、11、12、13、14、15、16、20、21、24、25
(32分)
第26题
(1)(2)
(8分)
(3)
(4分)
(2)5分
(1)(3)7分
(1)(2)(3)(4)(12分)
第27题
(1)(2)(3)(4)(13分)
(3)(4)7分
(1)3分
(2)3分
(1)(2)(3)(4)(13分)
第28题
(3)(4)
(6分)
(1)(2)
(6分)
(3)第二问2分
(2)4分
(1)(3)第一问3分(4)3分
改编
第29题
(3)(4)
(4分)
(1)(2)
(9分)
(1)(4)5分
(2)(3)8分
(1)(2)(3)(4)(13分)
统计分值
22分
41分
37分
33分
46分
21分
70分
自我评析
分布合理,以考查学科内主干知识,试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难易分布符合大纲要求,原创试题占70分,其他试题是经过改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