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狂练
1、19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A.补充作用
B.瓦解作用
C.改革作用
D.巩固作用
2、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 防止盲目竞争
C.国家干预经济
D. 增加就业机会
3、“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提出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的思想内涵相似?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右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5、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抵抗,最能说明
A.国民政府认识到惟有抵抗才有出路
B.国民政府转变了对日本的传统看法
C.民族矛盾激化是国民政府政策改变的动因
D.国共合作改变了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
6、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7、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①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三大原则②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8、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苏共已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B.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C.美国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
D.苏联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
9、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10、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下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12、中国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13、《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14、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5、半副对联慑群魔。侵略者:“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中国人:“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故事反应的历史事实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战争时期
16、“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D.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17、“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不便于持枪跨马,褒衣博带,长裙雅步的缓慢生活节奏,在万国竞争的时代不合时宜”。这句话应出自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王夫之《读通鉴论》
D.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18、“‘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9、“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20、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反映。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大人→先生
B.粮票→股票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21、艺术不是历史,但常常反映历史,右图《同学》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维新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2、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24、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的是
25、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26、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27、认为“民权目益衰,为中国至弱之根源”,并主张把兴“民权”与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相结合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宋教仁
D、梁启超
28、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作用表现在
A.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B.消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
C.挽回了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
D.树立了走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
29、“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0、1957一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在全国统一废除农业税
32、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33、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现实依据是
A.历史上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B.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间经济壁垒已完全消失
34、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3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6、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明显的
A.社会主义性质
B.新民主主义性质
C.资产阶级性质
D.无产阶级性质
3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l/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38、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39、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
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
B.孙中山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40、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1、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新”在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 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2、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4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44、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的最恰当解释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4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是在
A.维新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
46.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47、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48、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49.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50、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51、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52、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3、“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54、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A.平均地权
B.奖励实业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
55、右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5月10
H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的文章。该文章①否定了“两个凡是”
②引发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④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