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新课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新课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

ID:122817

大小:11.57 KB

页数:3页

时间:2009-10-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新课标)一、古代中国的政只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综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目的   A、武王建立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B、周公东征,为了稳定东方,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再次分封 内容   A、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参见教材P5图表)  B、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政权。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瓦解   原因: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2、宗法制      含义: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小宗:次子、庶子的后裔。大宗率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作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难点突破: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 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高无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 ②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太尉:负责全国的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朝没设,秦始皇自掌 ③地方制度: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重难突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清) 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汉 西汉 外朝(三公九卿)——执行机构 (汉武帝) 中朝——决策机构 汉初 郡国二制并行,后封国名存实亡 汉武帝 全国分为13州,州做为监察区 东汉 尚书台——中枢机构 (光武帝) 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隋初 州县两级   唐 唐太宗 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唐肃宗 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道、州、县   北宋 二 府 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   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成“路”,在州县之上               路、州、县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省的最早长官平章政事。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朝代 中央 地方 明 明太祖 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创立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 明成祖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 票拟权 清 康熙 设南书房   雍正 设军机处 3、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4、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甚至废除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2)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 (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