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模拟题

ID:122874

大小:2.37 KB

页数:1页

时间:2009-11-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I 部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列句子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①将句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②对句中的错别字进行更正;③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4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tiǎ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         2、修改下面得病句。(2分) ⑴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⑵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3、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面的这个句子的句式相同。(2分) 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廷信步”是一促喜悦的潇洒,                          ;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                     。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晨报讯(记者袁琦  通讯员梁炜)昨日,我省要求,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要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从今年秋季开始,农村初中学校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3课时,用于“绿色证书”的教育,保证每个初中学生毕业时接受300学时左右的“绿色证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列故事,充分发挥你的想像,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2分) 冠军与苍蝇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赛事。台球世界冠军已走到卫冕的门口了。他只要把最后那个8号球打进球门,凯歌就奏响了。就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苍蝇。苍蝇第一次落在握杆的手臂上,有些痒,冠军停下来。苍蝇飞走了。冠军俯下腰去,准备击球。苍蝇又来了,这回竟飞落在了冠军紧锁的眉头上。冠军不情愿地只好停下来,烦躁地去打那只苍蝇。苍蝇又轻捷地脱逃了。冠军作了一番深呼吸去击那只8号球。天啊!他发现那只苍蝇又回来了,像个幽灵似的落在8号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提示,默写下面古诗文句子。(8分) (1)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关雎》) (2)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4)根据提示写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5)开卷有益。读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正如杜甫所说:                                  ,                      。不过,阅读时要整体把握,不必支离破碎的分析,正如陶渊明所说:                    ,                              。 (6)将军戎马一生,退休后仍然关心着部队,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想着将士们的生活和军训。官兵们都爱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名句                        ,                              ,来形容他的赤子之情。 (7)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第Ⅱ部分 二、阅读《生命中的两袋红枣》,完成7—9题(10分) 生命中的两袋红枣 陶柏军 事情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当乡村医生的时候。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刚要下班,却被一对农民夫妇堵在了门口。女人看上去很瘦弱,还有些气喘吁吁;男人很强壮但明显有些木讷。 进屋后,女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卷,撕去了好几层包装,最后拿出一张X光片子递给我:麻烦你给我看一下。我接过片子,对着灯光看了看,片中肺部的阴影十分明显,但由于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不敢妄下结论。我对那个女人说:拍片时,没给你们诊断吗?女人点了点头,又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是它吗?我接过那张已经折得有些破旧的纸:对,就是它,这东西可不能丢呀。那张纸虽然折得有些破旧,但字迹还是清晰的:肺部恶性肿瘤,中晚期。我又抬头看了看这位妇女:是你的片子?她点点头。出于一名医生的责任,我说:片子我看不太明白,你先回去吧,明天让院长看看再告诉你们。另外,让你丈夫来就可以了。那个女人听了我的话,轻轻地摇了摇头,对我说:我得的是肺癌,我知道。她的话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看了一下诊断的日期,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恐怕是没有希望了。我只好无奈地对她说:咱们乡村医院治不了这种病呀!我们不是来治病的。这时,进屋一直没说话的那个男人开了腔。好像是怕男人说不明白,男人只说了一句,女人就接过了话茬儿:家里两个孩子都挺小,他们不知怎么都知道了,整天跟大人一样地愁眉苦脸,学习成绩都下降了。可我告诉他们我的病没啥事儿时,他们都不信,说没事你和爸爸为啥半夜里总哭?我看骗不了孩子,可一时半会儿又死不了,让孩子跟着着急上火心里不忍呀。女人说到这里,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哽咽着说:所以我想求求你,明天我把两个孩子领来,你再给看看片子,就说没啥事,行吗?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这对农民夫妇的来意。看着女人泪流满面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一阵酸楚,我很郑重地点了点头。临走时,那个男人想和我用握手的方式表示告别和感谢,大概是意识到自己的手有些脏,他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我急忙主动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别着急,吃点药,会好的。 他向我笑了笑,没有言语。走到门外,又转回了身,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从布袋里掏出一袋红枣,塞到我的手里:这是自家产的。未等我推辞,这对农民夫妇已经走出去了。我手拿着那袋红枣,感觉很沉。 第二天,这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准时来到了医院。由于事前我已经和同事打了招呼,他们来后,我们几名大夫在一起郑重其事地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会诊。我们一致认为,这名患者没有什么大病,吃点药,过一段就会好的。最后我给她开了两瓶维C、一袋钙片和一些她确实需要的止痛药。两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半年之后的一天下午,那个男人又来找我。他对我说:我媳妇儿前天已经“走了”。我忙问他:孩子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说:半个月前才告诉他们。然后又补充道:多谢你了!要不然,孩子这半年可怎么过呀。我一听,感觉特别难过:都怪我们医术不高明……男人是是物意来向我表示感谢的。临走时,他又从肩上的布袋里拿出一大袋红枣,往我手里塞,对我说:家里没啥像样的东西,你别嫌弃……我掂着那袋红枣,做不出任何拒绝的动作…… 现在,我已经离开那个医院很长时间了。但我时常想起已经融入了我的记忆和生命的那对家民夫妇,还有那两袋沉甸甸的红枣。   7.本文的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看病——会诊——送枣”这三个环节,试概述每一个环节中的作用。(3分) 看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两句话的意思相同,但听者的对象不同,因而它的含义也就不同,试品析这两句话的真实的用意。(2分) ①别着急,吃点药,会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名患者没有什么大病,吃点药,过一段就会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假如你是文中这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当你在“半个月前”从父亲口中知道了这其中的一切之后,你对“父亲”会说什么?对已去世后的“母亲”会说些什么?你对我又会说些什么?(3分) 你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九泉之下的“母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身为医生的“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生命起源于海洋吗》,完成10——13题。(8分) 生命起源于海洋吗 李远略 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星球。当人们第一次从太空中远眺她的时候,充满了无限的激动和自豪,在茫茫的星空中,惟见她身披湛蓝色的外衣,这湛蓝色的外衣便是怀抱地球表面的大海。大海,生命的摇篮,大多数人都毫不怀疑谜一般的生命是从海洋中诞生的。 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吗?生命科学家各执己见。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格兰厄姆·K·史密斯认为,生命应起源于土壤。在地球形成的早期,臭氧层还未完全形成,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极为强烈。因此,地球早期大气中还没有充足的氨和甲烷来形成复杂的分子。他认为,只土壤才有“资格”充当最早的生命摇篮,原因是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可构成最早生命有机体的基础。 最近,美国国家宇航局埃米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土壤可以完成生命有机体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基本过程——能量的储藏和转换。他们发现泥土能吸收机械能或光、电磁能,并能在几天内将它们缓慢释放出来。在利利埃·考爱恩主持的这项研究中,使用了多种土壤进行实验,其中以产自英格兰西南圣奥斯戴尔的高岭土效果最为理想,当将高岭土湿润、干燥、研成粉末后向高岭土发射伽马射线,土壤就会发出紫外线来。由于紫外线的放射速率相当缓慢,这就表明能量有一个被储藏起来的过程。考爱恩认为,可能是由于土壤本身不规则的结构状态而使其具有了暂时捕捉光能微粒——光子的能力。许多自然力,如地震、潮汐和周期性的冷冻与融化,都会引起土壤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它们有了储存能量的能力。 尽管土壤的这两个特征并不能证实“生命起源于土壤”理论,但它们却是证实该理论正确性所必不可少的。 射电望远镜的出现及宇宙飞船的升空,使生命的宇宙起源说逐渐兴起,英国天文家霍伊宁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着高度复杂的有机分子,对一些发光源的观测表明,红外波段有被星际介质吸收的消光现象。根据消光曲线的观测值,霍伊宁认为,这些物质可能由细胞壁、病毒等分子多达43种,它们一般都位于宇宙尘云的内部和附近。 至于星际微生物到达地球的途径,有人认为是外星人驾驶的飞碟带来的,但大多数人认为,星际微生物可能是通过彗星带到地球的。当彗星接近太阳运行时,彗星可以延伸很长,占有广大空间。地球可能通过彗尾与慧星直接相遇。彗星又可能与流星有着成因上的联系,人们已经在阿伦德和莫奇逊陨石中发现了许多氨基酸,这些例证都说明生命可能起源于宇宙。 大量证据表明,在地质历史上,外星体撞击地球是时有发生的,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尤其如此。地球或宇宙天体中的化学元素在外星体的撞击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可能形成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的基础物质,进而出现原始生命。形成生命的最原始物质的是地球上和地球以外其他宇宙天体的化学元素,外星体的碰撞为原始生命物质提供了能量条件。 宇宙中存在着有机物质。有人认为,尽管这些有机物可以分割元素,但它们未必是由元素组合发展而成的。生命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由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高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发展而成,而是在地球形成之初,有机物质就作为地球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只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得以发展而成为原始生命而已。   10.认为生命起源于土壤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于生命起源于宇宙这种学说,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加以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它们的作用。(2分) ①地球或宇宙天体中的化学元素在外星体的撞击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可能形成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的基础物质,进而出现原始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射电望远镜的出现及宇宙飞船的升空,使生命的宇宙起源说逐渐兴起,英国天文家霍伊宁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也是有关生命起源的解说,读后请回答:下文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解说的?而选文又是从哪个角度解说的?你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进行解说?选文中所提到生命起源的三种学说(“海洋说”、“土壤说”、“宇宙说”)是下文中的哪一种假设?(2分) 如果生命起源于有细胞结构的最原始的生物,那么有化石为据,在35亿年前的地球上已经存在。如果生命起源于与生命相关的化学分子的产生和化学演化,那么在地球和太阳系形成之初,生命就开始了。如果生命起源于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生物的元素的产生和演化,那么生命就始于宇宙化之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我们的想像力哪去了》,完成14——18题。(10分) 我们的想像力哪去了 ①一天,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像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地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地唱着: ②“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 ③“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捉小鸟!” ④“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了!” ⑤我一面惊讶着孩子们的奇特想像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 ⑥“可怕的大人!” ⑦第二天,我又从同事那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机关干部,他们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上级。局长沉默良久,气呼呼地:“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问到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初中学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的小学生大喊“英文字母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事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给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丢失的?”到底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我们看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所受的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贫乏苍白,甚至于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难道是现行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像力? ⑧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法发掘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致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能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变得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有半点想像力、创造力可言。 ⑨我不知道在场回答鞠萍姐姐问话的那几个孩子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今后在回答大人问题时也学得乖了,再也不轻易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而是一脸严肃地想想“标准答案”,以免说出“不好”、“不妙”的答案来,而误入大人们从容设下的“圈套”?反正当我抱着我那两岁的儿子哄他睡觉时,儿子用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问:“妈妈睡觉了?娃娃睡觉了?电视睡觉了?被子睡觉了?”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我小心翼翼地抱着儿子,肯定着他的每一句话,就像捧着一点稚嫩脆弱的想像力的火种,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灭了。谁知道以后上了幼儿园,上了学,儿子会不会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被鞠萍们用一次次无情的教育将他内心的想像力扼杀了呢? 14.第⑥自然段说“可怕的大人”,请你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大人为什么可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二个事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说那些回答鞠萍姐姐问话的孩子会不会今后在回答大人问题时也学乖?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阅读第⑧段,说说人们想像力丧失的原因及危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下列材料,请你就选文中的鞠萍姐姐和下文中的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方法作一点评价。(2分)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她面前的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 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第四个孩子说:“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唱歌。”第五个孩子问:“老师,您说呢?” 教师想了想,又想了想,才说:“花很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其实,老师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是受到孩子们的启发,才有了这个漂亮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9—24题。(1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故不为苟得         (            )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  (            ) ⑶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     ⑷所恶有甚于死者  (            ) 20.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有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古往今来,“舍生取义”者不乏其人,请在下面任选一人,写出与“舍生取义”相关的诗句。(2分) ①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  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些什么样的启示,请你简要谈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12题。(4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23.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到          以至最后的“肠断”。(2分) 24.“梳洗罢”这三个字看似平平,内容却十分丰富。请结合词的内容,发挥你的想像,说说这三个字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至少写出三种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Ⅲ部分   六、作文(40分) 27.  根据下面材料和要求作文: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一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其他的木板即使长出许多也没有价值,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必须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   要求:从这个理论中得到什么启示?联想自己、周围人或社会上的事物,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相关链接:www.beijingzhongkaowang.cn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