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评估与交流”试题全攻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物理“评估与交流”试题全攻略

ID:123924

大小:38.3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09-12-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TRS_AUTOADD_1241588971017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41588971017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41588971017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41588971017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41588971017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在物理探究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估与交流”。而这个环节是学生和老师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中考时容易失分的地方。     一、对收集的证据是否可靠进行评估与交流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图1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2 0.05 0.4 0.15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人做的总功为______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0.1  0.06;(2)有用功大于总功;测力计示数读错;(3)83。3%。     二、对实验方案及器材选择是否合理进行评估与交流     2.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2所示)。他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的吸盘。       (1)这种通过测量拉力和接触面积来计算大气压强的方法是否可行?     (2)如果上述实验方案可行,小明同学选择的器材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请你进行分析和评估。     答案:(1)可行;(2)由可知,题中所使用的量程为5N弹簧测力计,其量程过小。     三、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与交流     3.小明和小芳分别设计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他们各自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数据记录如图3所示。(小芳和小明电路连接及记录的数据都没有错误)   图3      (1)从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2)小明根据他的实验数据断定“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一定相等”,这是因为他选用的两个电阻大小关系是:R1_______R2(选择“大于”、“小于”、“等于”)     (3)请你指出小芳、小明的实验设计各有哪些可改进之处。     答案:(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等于;(3)小芳设计的实验电路可采取下列方法任意一种加以改进:(a)在干路上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b)改变R1或R2电阻三次以上;(c)改变电源电压三次以上;小明设计的实验可在第2、3、4次实验时改变R1或R2阻值,使R1≠R2。     四、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评估与交流     4.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他们使用的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变,待测的小灯泡相同且标有“2.5V”字样。他们分别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连接前均将滑片放置于变阻器的一端。甲同学闭合电键后,小灯泡发出明亮的灯光,电压表的示数如图4(a)所示。乙同学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小灯泡发出较暗的灯光,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b)和(c)所示。甲、乙两同学相互讨论后,发现了各自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其中甲同学的操作不当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操作不当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同学重新分别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5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所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答案: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阻值最小处;连接电路时,电键处于闭合状态;0.875;10。     五、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进行评估与交流     5.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王同学的电路如图5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A1的示数比电流表A2的示数要大一些。于是他猜想: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由于灯泡要消耗电能,所以电流在流动过程中将逐渐变小。   (1)小王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错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2)①在电路未接通前,某个电流表的指针不在零刻度处;②两电流表所用的量程不同。     六、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与交流     6.灵山县是全国著名“中国奶水牛之乡”。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牛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方案A: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     (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的总质量m4;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用m3。m4。V2表示)     【评估与交流】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_________中,牛奶的_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2)(m2-m1);(4);A;体积;大。     七、对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评估与交流     7.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透过玻璃板看到像;(2)2;(3)有可能找不到像;(4)不合理 两组数据太少。     八、对实验结论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与交流     8.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图7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答案:(1)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与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3)两位同学结论都正确。但秋宁同学的结论更全面,他总结出了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与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间的量的关系,他包含了夏荷同学的结论。     练习     1.对于用天平、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实验步骤有如下三种。     方案一: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B.用烧杯取适量的被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杯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D。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方案二:A.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称出它的质量m1;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C.称出烧杯及杯中剩下液体的质量m2;D.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ρ液。     方案三:A.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C.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2;D.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ρ液。     (1)三种方法中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最恰当的方法进行实验,用实验数据表示这种液体的密度值ρ液=___________。     (3)其他两种方案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李华说:“我只要选择一个玩具小车和弹簧测力计就可以来探究滚动摩擦是否比滑动摩擦小。”他告诉李华:“我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小车在桌面上滚动前进,读出拉力F;再将小车倒扣过来,同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在桌面上滑动前进,读出拉力F′,只要比较F和F′的大小就知道了。”请问小明的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妥之处,若有,请你指出来。     3.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小明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是:干电池作电源,2个小灯泡,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他的实验设想是:首先将实验器材连成如图8所示的电路,然后用电流表选择恰当的量程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分析这一次测量中三点电流的数据,就得出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小华同学为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圈数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她用相同漆包线在相同的铁钉上绕制成两个电磁铁,两个线圈的圈数不相同,同时用电源分别通电。小华根据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线圈的圈数越多,磁性越强。        甲          乙                 丙 图9       晓月同学设计了图丙的实验,把两个线圈串联起来,进行观察、比较。     你认为谁的设计更合理?为什么?     5.在探究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静止的物体有多大的重力势能,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那么,怎样才能说明它的重力势能大还是小呢?”于是同学们开始了讨论。下面是小明和小敏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小明:让小石块从不同高度落向沙坑,留下的印痕深,说明石块的重力势能大,反之说明重力势能小。     小敏:如果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从同一高度落下,大石块会停留在沙的表面,小石块可能陷入沙的里面,这是否说明小石块的重力势能更大?     请你对以上两位同学的简短发言进行评论;现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写出你的实验方法。     6.小明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选取一个重8N、体积0.3dm3铝块,弹簧测力计量程是10N、分度值是0.2N,盐水和水。     ⑴写出他实验的具体方法。     ⑵计算说明她选取的液体(或者测力计量程)是否合适(g取10N/kg)?   物质 密度ρ/(kg·m-3) 盐水 1.01×103 水 1×103     7.如图10所示,在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雪燕同学选择的实验器材有:36V电源、分度值为0.02A,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0-10Ω、1A的滑动变阻器,10Ω的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图10     ⑴她利用的“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什么?她利用的原理能测量电阻吗?     ⑵具体分析说明:她选定的实验器材有什么不方便吗?     ⑶如果她选定的实验器材有不妥之处,请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11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中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图11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到了如下结论: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9.以下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记录的数据,他发现动力与动力臂的和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和,由此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分析是否对,若不对,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2 4 4 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