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

ID:127378

大小:15.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0-01-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温馨提示: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请打开书吧——这时候你会发现:qī 黑的夜里,书是照亮前进路上的启明星;清扬的早晨,打开小窗,书是远处飘来的如牛乳般的清香;浩hàn 的沙漠里,那虚无缥缈的琼楼玉宇,正是书潜在的huàn 影与神秘。打开你记忆的口袋,任意盛装采集来的甜美而丰shuò 的果实!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序号)。(4 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 ;魏武帝扬鞭东指, ;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  ,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 ,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A马革裹尸  B壮心不已  C怡然自乐  D九死不悔 3.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 商山早行》)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抒发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 ▲    。 (7)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    。 ( 3 分) 4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在朱自清的《背影》里感受到他对父亲_ ▲ 的情感;在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② ;在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咀嚼出 ▲ 的滋味。 5.综合性学习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翅膀。让我们走进与读书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9分) (1)学校校决定开展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读书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活动的宣传语。(2分) (2)班级准备召开“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的主题班会,请仿照示例再写两种活动形式,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3分) 活动一:戏剧表演 活动二: ▲    活动三: ▲    (3)结合自己读书体验,从读书作用角度说说自己的读书心得。(50字左右)(4分) 二、现代文阅读(29) (一)(12分) 读书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①董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界》一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学习的目的。”后来经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拧”了。本意应该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今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②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使我想了很多: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但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有关学习的目的——“自以为是”的读书的三重境界。 ③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④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作为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痴”“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⑤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⑥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⑦我所说的“为人”,不是“今之学者”的“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为人”,而是董健先生所私心向往的“为了别人”,即我所要表达的“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 ⑧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6.文章开头写董健先生读书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7. 第⑥段中“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中“这一点”具体指什么?(3分) 8.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 9.下面材料和选文同是谈“读书三境界”,比较它们论述的角度有何不同?(3分) 第一境界曰:“吞”。乃生吞活剥,广收博采——是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第二境界曰:“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第三境界曰:“品”。乃心灵碰撞,豁然贯通——是天机消溶于慧心的感悟升华阶段。 (二)(17分) 夜深还照读书窗 葛兆光 ①灯下都市,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是不能记忆这纸上的意思了。A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论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有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类语》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地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的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③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登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乐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放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④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有功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B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了些许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会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10.第二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便有个读书真意在"。这里的"大"、"小"、"读书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1)"大"是指 (2)"小"是指 ▲          (3)"读书真意"指 ▲          11.在第①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请选择划线句的其中一句加以品析。(4分) 13.第2段中划线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3分) 14、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呈现着思辨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作者的读书情怀。(4分)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 情景。(请用文中的诗句回答)(2分) 16、诗的后两句中“不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陈涉世家》 (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天大雨  ▲  (2)为天下唱 ▲ (3)得鱼腹中书 ▲  (4)陈胜王 ▲ 18、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B、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C、固以怪之矣  (认为)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20、如果没有“遇雨失期”,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三)(10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②非然也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 22.翻译:(3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2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分) 四、作文(60分) 24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一本书犹如一个世界,有选择地多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医治愚昧,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如何读书呢?既可以有选择地读,力求钻得透些;也可根据兴趣爱好,广泛涉猎,知其大略。 关于读书与自我的关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以《我和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