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ID:127803

大小:29.3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0-01-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① ② ③ ④1.英文中的“paper”一词是从“papyrus”(纸草)演变而来。纸草是一种沼泽中的植物,在历史上曾被某一文明地区制作成书写材料,这个地区是(下图)     A.①   B.②   C.③    D.④ 2.1870年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有关“木马计”的记载,在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的西萨立克发掘出了特洛伊城址,经研究确认,这座城市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就史学研究来说,这次发掘 A.改变了《荷马史诗》的性质 B.丰富了研究罗马帝国的史料 C.是对“诗文证史”方法的一大创新 D.是历史二重证据法运用的成功范例  3  .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   A.埃及文明      B.印加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玛雅文明 4.梭伦曾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梭伦所保护的“双方”是 A.公民与贵族   B.平民与公民    C.贵族与平民     D.公民与外邦人   海  报 时间:公元2009年12月 主题:古代希腊的历史贡献 内容:……5.某校邀请一学者作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下列不适合出现在海报上的是:   A.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B.西方史学的源头 C.基督教的诞生地 D.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6.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A.孔子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 7.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伯里克利       B.梭伦     C.汉谟拉比     D.默罕默德 8.小强在参观某遗址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该遗址出土的文物 建筑 工具 生活 物品 类似宫殿的遗迹 石制或骨制的铲、镰、斧 饲养猪狗鸡羊 青铜器和礼器 由此可以推断 A.先人的生活距今有一万多年       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社会中 C.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较明显       D.金属工具开始在农业中推行 9.现今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但“上海”在历史上是一个外延不断扩大的概念,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以“上海”作为县名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0.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11.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12.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司马迁的成长条件 1.    有良好的家教和家传 2.    师从当时著名学问家 3.    任史官饱览国家藏书 4.       坚韧不拔、忍辱著述 ……A.礼      B.义       C.仁       D.忠   13.右表是小明整理的中国史学大师司马迁的个人成长条件,但老师说他还遗漏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 A.皇帝为他设立史局,并配选了助手 B.他曾周游南北各地,了解风土人情 C.他与监修官员意见不合,潜心治史 D.他一生不入仕途,倾心于史书撰写 1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源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 15.有人把文化的内涵大致分为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属于第三层次是 A.西汉以来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 B.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巨额商业收入 C.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多个佛教宗派 D.明朝推行朝贡贸易,只在指定地点交易物品 16.英国人类学家白馥兰在其著作中写道:“欧洲的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方法,最终起源于17、1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技术。”把这些技术传入西方的是 A.阿拉伯商人            B.西方传教士 C.早期的航海探险家      D.意大利人文主义者 17.观察下列服饰图片,既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都市时尚,又堪称“中华服饰文化代表”之美誉的是   A B  C D                                                                    18.据统计:公元8世纪,中国人口的3/4生活在中国北部,到了13世纪末,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迁,北方生态环境恶化 B.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重心南移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南方出现了商贸中心 D.朱元璋重视农业,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19.“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市舶贸易          B.民间贸易 C.互市贸易          D.朝贡贸易 20.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21.《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并创下了“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编写传统。对此传统持否定态度的是: A.孔子       B.司马光       C.刘知畿     D.章学诚 22.进入近代以来,西欧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洋。17世纪英国政治家雷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就控制了全世界。”18世纪控制海洋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3. 300多年前,在英国有很多贵族纷纷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有的甚至不惜抛弃政治,解甲归田,潜心研究农业、农具和畜牧。促使这些贵族潜心农事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革命剥夺了贵族土地    B.经营农业可获得丰厚利润 C.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    D.宗教改革削弱了贵族特权 24.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 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25.右图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法国人在巴黎世博会上以“最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为宗旨所创作的一件不朽作品。该作品技术成果主要来自: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6.“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 以下最能反映作者心态的是 A.自豪     B.歧视       C.羞愧      D.愤怒   27.右图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在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的情景。场景所在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吴淞铁路 D.卢汉铁路   28.1909年9月23日《旧金山观察者报》以《东方的莱特在飞翔》为题,报道并评价到“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东方的莱特”是指 A.孙中山     B.詹天佑      C.冯如      D.李鸿章 29.观察下列文献,按照时序,排列第二的是                           创刊号     A                   B                C                    D   30.毛泽东曾说“我是一个小学知识分子,当过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掉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毛泽东最初所上的“山”位于 A.湘赣边界      B.鄂豫皖       C.陕北     D.川北   二、非选择题部分(90分)   法租界 美租界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乍一看,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环城修筑的城墙濒临坍塌,已有300年历史了。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材料二: 英、美、法划定的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右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更是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 ——《上海乡土历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上海正式开埠于何时?为什么说“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2分)   (2)上海道台为何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夷人”为何自选荒蔓之地?(2分)   32.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 材料二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注:器重)之。 ——以上材料均选自《汉书》 (1)在汉初统治者看来,“秦之敝”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2)汉兴之后,统治者是怎样反“秦之敝”的?效果如何?(4分)   (3)孝武是指谁?他是怎样“内改法度”的?(4分)   (4)概述董仲舒是怎样“以经术润饰吏事”而被统治者重用?(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  ——选自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 (1)列举“轴心时代”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的至今仍影响我们精神生活的人各一位。(4分) (2)在轴心时代,中国产生的什么“见解”最有影响力?请概述其主要影响。(5分)   (3)你是怎样理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轴心时代,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的”?请列举史实说明。(3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右图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这份手稿在经过了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问题: (1)名画《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其素材源自于什么?(2分)   (2)根据《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   (3)《最后的晚餐》和《犹大福音》手稿的史料价值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历史?(2分)   35、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美国人口的种族构成(千人)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年 750 223 27 1000 1820年 325 7884 1772 9981 ——选自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1820——1860黑人人口的增长           ——选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三、   移民美国图   ——选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土著人是指什么人?白种人主要来自哪里?(2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4)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大约开始于何时?简述你推断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移民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资本向外扩张经历了三次高潮,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命运也出现了三次大的转折。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第一轮资本向外扩张的高潮,中国被打入谷底,成为资本殖民主义的最大受害者。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资本向外扩张高潮“断裂”,中国抓住时机,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起,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资本向外扩张的浪潮浩浩荡荡,中国顺势而为,逐渐走向了强国之路。 ——郭隆隆《世纪名片·国际理解教育市民读本》 (1)第一轮向外扩张的资本最初主要来自什么国家?这些资本是怎样积聚起来的?(3分)   (2)导致第二次资本向外扩张高潮“断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在第三次资本向外扩张的浪潮中,中国如何顺势而为,走向强国之路的?(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中西文化论战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论战中心论题的变化和时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材料一: (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论争的第一阶段)。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杜亚泉认为: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破坏了这种统一的标准……。因此,“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当今,“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国固有之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材料二: (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0年为论争的第二阶段)。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固有文明不仅不能“革除”,而且还应该与西方文明调和折衷,把西方文明融合于中国文明之中。……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材料三: (从1921年到1927年为论争的第三阶段)。(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借一位法国人的话说)“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你何必又到我们欧洲来找药方呢?……”(梁漱溟认为)人类文化要发生“由西洋态度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材料四: 对梁漱溟文化理论提出批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胡适、张东荪等人坚持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之路,而瞿秋白等则提出应该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以取代封建宗法文明和开始走下坡路的资产阶级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高举的大旗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5分)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西文化论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论争重点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三、材料四,中西文化论战第三阶段的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什么问题?实际上主要在论争什么?(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