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五校联考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温州市五校联考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ID:129658

大小:53.2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0-02-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 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26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其余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幕幕的令人咋(zhà)舌的车祸惨剧,很多都是酒后驾驶造成的。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市交警支队方面表示,今年治理酒驾仍坚持以往“零容忍”的态度,杜绝讲人情、“挈(qiè)篮儿”。    B.文化名人洪晃被外交部起诉退房事件,因其为一代名媛(yuán)章含之的女儿而备受关注,也凸显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经济纠葛(gě)的特殊性。 C.令狐(Línghú)敏教授的学术报告会,让学院办的人近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小张说:“光会议资料就印去了十几令(lǐng)纸。” D.在上海举办的雪漠长篇小说《白虎关》研讨会上,与(yù)会者认为,《白虎关》是继贾平凹的《秦腔》之后中国西部文学的又一部扛(káng)鼎之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校秋季田径运动会上,一直被看好的种子选手刘亮同学最是郁闷了。在百米决赛中,他过度兴奋,总是在发令枪响之前就窜了出去,结果被取消了比赛资格,一无斩获。 B.日前,我市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在网上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一时间发贴、跟贴不断,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在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的高涨的热情。 C.在我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似乎都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个中原因发人深省,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成了历史赋予政治家们的艰巨责任。 D.12月份一直以来被家电行业看作是“第三黄金季”,圣诞节和元旦的到来给商家带来更多促销的机遇。国美率先推出了“年终钜献,双节大惠战”的促销活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提到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母亲。日前,在上海市复兴公园内的道路上,艺术家们为亲近大地母亲,带领80人不断卧倒舔地,以这种行为艺术,表达内心的深情。 B.在大开发、大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省城杭州的局面日新月异,产业核心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扩展,一座座新楼盘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古老的城市展示着青春靓丽的风采。 C.热风哈罗哈的东西很不错,生日派对上,面对盖帽羊肉、牛肉披萨等鲜美可口的食物,我的那帮饕餮家伙们大快朵颐,什么绅士风度、淑女气质,全抛在脑后了。 D.有识之士一向对台独分子嗤之以鼻,认为倡言台湾独立的人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他们数典忘祖的卑劣行径真是既可气又可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奥凯与大韩这两个力量悬殊的航空公司发展一直都磕磕碰碰,谈判1年多来,最终双方还是分手。大韩航空公司表示,分手的原因,是源自双方在一些主要合作条件上存在分歧。 B. 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是否会引发新的欠退税现象以及跨地区收购、出口贸易受限等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C.青灰色的方形地砖,原木色的一组藤椅依稀有些斑驳,客厅右侧那面墙边放置着的同样刻画着岁月痕迹的书橱,古气中渲染出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质。 D.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5.将下面打乱的材料,按照序号整理成一段思路通顺完整的话。(3分)       ①散文更难说。②我读过不少散文评论,能说到点子上的,总是不多。③这恐怕就是散文写作的基本规律。④可是要写好,比任何文体都难。⑤这不是评论家们的无能,而是说,散文由于它“散”的特质,确实很难把握。⑥许多人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越写越难写。⑦散文难写。⑧同样,看似谁都可以来说两句,但你会发现,其实说不出什么。⑨看上去人人都能写,一点也不神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全国妇联会徽”图,试对其设计意图加以解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分)12月23日晨8点47分,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节目正在直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 沪上论坛的热门话题。 ①   你认为主持人的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请你以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 (2分,要求50字以内)                                                                                ②如果你是主持人,你将如何应对那位不礼貌的观众?请设计一段应对的话。(3分,要求不超过10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强度。由碳纤维为基本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因其坚韧轻巧的特性而备受航空航天工程师们的青睐。但遗憾的是,复合材料会随时间的逝去而老化变质,失去应有的性能;加之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侵袭粘合碳纤维层的胶水,最终导致碳纤维层因脱胶而剥落。许多人曾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没有成功。现在有了一种新方法,即把碳纤维层缝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防止因脱胶而导致的纤维层剥落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布莱恩·瓦德尔(Brian Wardle)及其同事注意到,以往都是通过既粘合又缝合的方式来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但常常由于缝合时所用针、线过粗而使碳纤维受损。尽管缝合确实有助于使碳纤维连接在一起,但其强度却被降低了。瓦德尔博士由此推论,如果用细针和细线来缝合,就可以避免对碳纤维造成的损伤。 瓦尔德博士把目光投向碳纳米管身上。碳纳米管具有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独特的金属或半导体导电性、极高的机械强度、储氢能力、吸附能力和较强的微波吸收能力等。尤其是碳纳米管的直径仅有十亿分之一米,是最理想的缝合针。由于其直径仅为碳纤维直径的千分之一,可以穿过碳纤维的细微缝隙而不损伤其结构。 为找到一种适合纳米级缝合针用的线则更费思量。为此,瓦德尔和她的同事们开始探究碳纳米管和聚合粘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如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物理机制一样,当碳纳米管接触到聚合粘胶时,前者通过毛细作用(毛细作用是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把粘胶给吸收了。由于碳纳米管把粘胶吸入自身,因此,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功效如同缝合针和缝合线。 瓦德尔的团队将聚合粘胶置于两层碳纤维之间并加热,然后在每个碳纤维层上放置数以万亿计的碳纳米管,使它们恰到好处地接触到聚合粘胶。当聚合粘胶变热成流质时,碳纳米管通过碳纤维层将粘胶吸收。紧接着对碳纤维层施压并让粘胶冷却,最后对材料进行强度和韧度测试。 瓦德尔博士认为,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空间领域的零部件的生产,其强度高出现有的10倍。碳纳米管生产,其本身价格低廉,如果巧合的话,碳纳米管与碳纤维层垂直,那么就可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比不垂直时增强百万倍以上。这就意味着,用此类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能迅速消散雷击带来的巨大电荷,避免电器受损坏,也可使机身免受狂风暴雨的肆虐。                                     (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有增删) 8.下列对传统工艺制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缝合时所用针、线过粗而使碳纤维受损,强度不高,故而该复合材料不受重视。 B.复合材料含碳量各不相同,一般会在90%以上。 C.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会侵袭粘合碳纤维层的胶水,最终导致碳纤维层因脱胶而剥落。 D.复合材料通过粘合或缝合的方式来增加其强度。 9.下列对防止复合材料开裂方法的操作过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碳纳米管的直径比碳纤维直径小很多,可以穿过碳纤维间的细微缝隙而起缝合针的作用。 B.聚合粘胶要置于两层碳纤维之间加热,每个碳纤维层上放置数以万亿计的碳纳米管,使它们恰到好处地接触到聚合粘胶。 C.当聚合粘胶变热成流质时,碳纳米管通过碳纤维层将粘胶吸收,其功效如同缝合针和缝合线。 D.在碳纳米管将粘胶吸收后,就对碳纤维层施压并让粘胶冷却,最后对材料进行强度和韧度测试。 10.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原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会老化、易脱胶的缺点,而被新的材料所取代。 B.极精细的碳纳米管具有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相似的毛细作用,所以,当它接触到加热的聚合粘胶时,就会把粘胶给吸收了。 C.采用碳纳米管与碳纤维垂直工艺生产的复合材料来制造飞机, 飞机就可以防止遭受雷击。 D.碳纳米管生产价格低廉,其强度又高出现有材料10倍,可以用于空间领域零部件的生产。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远去的岁月 余志权 我是个已习惯朝后看的人。 这种习惯大概与人的年纪有关。人一过了中年,就发觉后面的路要比前面的路长了,且越来越长。而前面的路会越来越短,冥冥之中,短得屈指可数。我不认为前途路漫漫,漫漫的是人身后的路,一眼已望不到头的路。 人生是一条不归之路。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踏上了。人走过青少年、中年,再到老年。没有一个人可以回头,可以跨越。这就是上天的公正。 我爱独自一人,或散步围着穿紫河绕圈子,或坐在办公桌前,摆上一本书,让书看我。过去那些浸润着得与失、爱与恨的岁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翻阅,很像一种自我安慰。 小时候,经常看到隔壁的老人搬一把木椅子,靠在墙边上眯着一双眼睛晒太阳,一坐就是半天。人不到那一截就不知道那一截的事。现在我才明白,我已跟他们一样了,只是向后看的方式不一样。有了这种习惯,人一切都会顺从习惯。我已非常尊重自己这一点。我看报纸习惯从四版看起;读书也习惯从后面的文章读起;出差有空闲,对历史情有独钟。 那些文物,那些遗址,默默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它们没有伪装,没有粉饰,位于浮华之外,引领后人走进历史深处,去倾听那远去的岁月的回声。 那日,我们有幸来到三星堆,见识了巧夺天工、神奇怪异的稀世珍宝,领略了这个曾是古代东方文明中心的风采。三星堆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它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五千年前,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冶金史、畜牧农耕史、艺术史、军事史和宗教史,改变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概念。比如中国的青铜时代,过去一向从商代算起,也就是三千多年,然而三星堆千多件的青铜文物,其数量和质量都说明,早在夏代前七百年,就已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明古国,却在商代前两千多年前就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出了两千多年的空白。 离开三星堆博物馆后,那些铸造精美、形态各异、造型夸张的青铜像以及金杖和神树,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总是疑问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消失呢? 从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发现证明,古蜀国的文化与文明的突然毁灭可以排除是自然灾难。那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就应该只能是人类自身的不良行为了。 人类自直立行走脱离动物,由茹毛饮血而发展到光电化之今日,其前行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可是,人类虽然脱离了动物界,却怎么也脱离不了兽性,反而由于直立行走使人的兽性得到了膨胀。在大自然界,人类唯我独尊。人类对他类的残忍,对同类的残酷,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每天都有动植物的灭绝以及文化与文明的毁灭,这是不是在昭示我们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光明的。我总觉得这种乐观过于肤浅。对于人类的未来,我们已没有理由不担忧,已没有理由不怀疑,已没有理由不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所有重大而严峻的问题,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战争、饥饿乃至贪污腐败等,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不义与贪婪。 从三星堆一路走来,我们除了惊叹古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却没有为之骄傲和自豪之情。古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却没有智慧将其延续,毁灭与消亡成了它们的宿命。 这应该是古蜀国王们始料不及的。他们也许不会想到终有一天会改朝换代,更不可能料到灿烂的文化与文明会随葬他们开创的王朝,并与之一同消亡。尽管我们现在很现代,现代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克隆生命。可我们在面对人类自身的不义与贪婪时,总是显得那么无奈。 人类是不是正走在一条不归路上? 离开三星堆的那天,带着寒气的秋风夹着细雨,气温骤然下降,冷冷的。青铜像泛着冷光,似乎昭示我们人类即将走进冬天。                                           (《芙蓉》2008年第6期,有删改) 12.第1段中作者说:“我是个已习惯朝后看的人。”文中哪些内容体现这个意思?请概括回答。(3分)                                                                                13.第5段中“让书看我”,语言表达别具意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请具体分析作者写三星堆遗址的用意。(4分)                                                                               15.请从修辞的运用角度对 “青铜像泛着冷光,似乎昭示我们人类即将走进冬天” 这句话进行赏析。(5分)                                                                               16.根据作者观点,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才能让人类不至于走向不归路。(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诏诱呼韩邪诸子,欲以次拜为十五单于。苞、级使译出塞,诱呼左犁污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皆厚加赏赐;传送助、登长安。莽封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闻之,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郡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未敢出击匈奴。讨秽将军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①,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自当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薪炭,重不可胜,食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莽不听尤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骚动。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三年》) ①阳九之厄: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             赍:携带    B.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     罢:通“疲”    C.以往事揆之                     揆:揣度,估量    D.虏要遮前后                     要:如要,要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命将征之,尽境而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南取江、淮,然后乃备            而后乃今将图南 D.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有相同意义的一项是 A.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 B.疆境既完,中国内竭 C.兵先至者聚居暴露 D.令臣尤等深入霆击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当政后,对北方匈奴政权采取了拉拢分化政策,让蔺苞、戴级用丰厚的珍宝招诱呼韩邪部并加封官爵,试图割裂其势力,因而激怒了单于,给边关带来了灾祸。 B.北方边境的汉与外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汉代以前的历代执政者处理这一矛盾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做得最差的是秦始皇,较好的是周宣王,然而都没有解决双方的对立,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C.要发兵征讨边关,王莽政权势必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而这些难题的核心是军用物资的征集和调运。讨秽将军严尤清醒地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以致俯卧床榻也深深忧虑,所以向王莽真诚直谏。 D.通过本文中的事实和古今更多的史实可以看出,在封建统治时代,要达成中外民族的和解,双方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认可和和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3分)                                                                                 (2)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靖康事变后,高宗仓皇南渡,驻跸建康,词人随驾至此,填此词。 22.指出这首词的词眼应当是哪一句,并结合全词加以简析。(3分)                                                                                23.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4.(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1分)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___,             。(王勃《滕王阁序》)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___    , ____            。(苏轼《赤壁赋》)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_________ 。”      曾子曰:“             ,以友辅仁。”(《论语》) (4)银瓶乍破水浆迸,        ___     。曲终收拨当心画, 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___          。 ________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前人留下的“俗话”,其实就是“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的东西。看看下面的“俗话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弯!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 那么,前人留下的这些矛盾的“经验之谈”,你认为有意义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和想象,等等。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A、咋-zé;B、媛-yuàn;D、扛-gāng) 2.D(A、窜-蹿;B、贴-帖;C、率-律) 3.C(首当其冲:贬义,首先受到冲击,遭到灾难与不幸。B、雨后春笋: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D、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损害了自家人。) 4.B(A、“原因”与“源自”重复赘余。C、将“原木色的……有些斑驳”改为“依稀有些斑驳的一组原木色的藤椅”,就与前后的“……的方形地砖”、“……的书橱”构成并列结构的主语,与谓语“渲染出”相搭配。D、搭配不挡,“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与“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中主谓和谓宾都不搭配。) 5.(3分)⑦⑨④⑥③①⑧②⑤ 6.(4分) ①会徽中心是旋转着三个“女”字的重叠,表示妇女在各界、各界有妇女;也体现了妇联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的精神。②在中文“女”的外围是由三个英文字母“W”(英文“妇女”“ Woman”的第一个字母)围合成花朵的形状,寓意全国妇联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在建设祖国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③同时也有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的交往,增进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含意。⑤花朵则是美好的象征,代表女性的美丽,表示妇女们的事业前途美好。(答出其中任意2条即得满分) 7.①(2分) 不合适。作为上海人应当有国际化大都市人的气度;睚眦必报打造不了和谐社会;媒体是服务于公众的(或:党和政府的喉舌),应当注意言行的社会效果和责任。(说出任意2条理由即得满分,说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得分) ②(3分)示例:这位听众朋友,我们上海是座美丽而文明的城市,许多外地人在这里都找到了发展的机会。你这种不健康的情绪,显然是不利于你的发展的,希望你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送你一首老歌《祝你平安》,真诚地愿你幸福安康!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社科类阅读题(12分,每题3分) 8.C(A项“不受重视”无中生有。B项“含碳量各不相同,一般会在90%以上”的是“碳纤维”。D项“或”应该是“和”。) 9.A(答非所问。问的是操作过程,答的是操作原理。) 10.B(A、没有被新的材料取代。C、原文是说“迅速消散雷击带来的巨大电荷”,而非“防止遭受雷击”。D、“强度高出现有材料10倍”的是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零部件,不是碳纳米管。) 11.采用纳米科技,防止复合材料开裂。(或:采用纳米科技,研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 (二)文学类阅读题,5—9题。(共20分) 12.①回想过去的岁月(1分);②看报、读书从后面开始(1分);③对历史情有独钟(1分)。 13.通过书的内容来比照自身,即通过对人类文化历史的比照来参读自己的人生(2分)。(只答出前一句给1分,答出后一句给2分,意思对即可。) 14.引起了作者对文明古国消失原因的思考(1分);并进一步反省人类自身的不良行为(1分),兽性膨胀,残害他类和同类,以及不义与贪婪(1分);并且警示人们(1分)。 15.比喻(1分),以冬天来比喻人类将要走向的危机时代(2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深深的忧患(2分)。或双关(1分), “冷光”既指外界环境的冷,又有人物内心的冷,“冬天”既指季节上的冬天,又指人类生存之冬(2分),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深深的忧患(2分)。(双关指出其中一处即可得2分。) 16.(可结合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爱护生物、反对战争、打击贪污腐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合理2分,联系实际得当2分,表述简洁明确2分。) 答案示例1:人类唯有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才能避免走上不归路。比如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人类的过度开垦放牧会导致土地的沙漠化,沙尘现象日益蔓延。诸如此类的迹象警醒我们要保护耕地、合理耕种、适度砍伐,“斧斤以时入山林”,克制自己对土地的过分索取,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答案示例2:人类唯有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才能避免走上不归路。比如人类的贪欲造成的诸多不义的战争,只能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人类用尽心机争夺土地、财产和能源,海湾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已经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要不分宗教种族的差异,和平生活在一起,国与国之间求同存异,优势互补,携手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8分) 17.D(要:拦截)  18.C(C、均为:才。A、因为/凭借;B、就/来;D、将要/尚且) 19.D(D、向纵深进入。A、侵犯/敌寇盗贼;B、中原/国名;C、露天居住/显露) 20.C(文中“臣伏忧之”的“伏”为谦辞,不能理解为“俯卧床榻”)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向纵深进攻,到遥远的地带驻守,虽然有战胜敌人和缴获战利品的功勋,但匈奴也总是反攻报复。(3分) (2)修筑起坚固的长城,延展它的长度达万里之遥,运输和调运的举动,从靠近海边的地方开始。(3分) 【译文】王莽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云中边塞,招致引诱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打算依照顺序封他们为十五个单于。蔺苞、戴级派翻译出塞,将左犁污王栾提咸,以及栾提咸的儿子栾提登、栾提助等三人,诱骗到云中塞下。他们到达后,就用威胁的手段,封栾提咸为孝单于,栾提助为顺单于,都给予厚重的赏赐,用朝廷驿车把栾提登、栾提助送到长安。王莽封蔺苞为宣威公、任命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虎贲将军。匈奴单于栾提知听到上述消息,勃然大怒,说:“先单于受过汉宣帝的恩惠,不能辜负。现在中国皇帝并不是宣帝子孙,恁什么坐上宝座?”于是派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栾提呼卢訾、左贤王栾提乐,率军进攻云中郡益寿塞,大肆屠杀中国官吏和平民。从这以后,匈奴单于栾提知逐个地告诉左右部都尉、各沿边亲王,侵入中国边塞进行攻掠,规模大时有一万余人,中等规模有数千人,规模小时则数百人。他们击杀雁门太守、朔方太守,及这两郡的都尉,掳掠官吏百姓、牲畜财产,不可胜数,沿边一带郡县空虚衰败。 这时,在北方边塞的各位将军因大军集结没有完成,不敢出击匈奴。讨崐将军严尤上书建议说:“我听说匈奴侵害中国,为时已久,汉有听说上古之世有非征伐不可的事。后来,周、秦、汉三代王朝才用武力攻击,然而所用的全不是上等策略。周朝用的是中策,汉朝用的是下策,秦朝则没有策略。周宣王时代,猃狁部落侵扰中原,前锋直抵泾阳,周朝命将领征伐,把他们逐出境外,即行班师。宣王看待外族的侵扰,犹如蚊子、虱子,驱赶掉也就算了,所以天下称颂英明,这是中等策略。汉武帝挑选将领,训练军队,携带轻便的装备和粮草,深入遥远的敌人心脏地带,虽然有克敌制胜和获得战利品的功勋,但匈奴反攻,以致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疲惫虚耗,匈奴也受到创伤,从而天下人称之为‘武帝’,这是下等策略。秦始皇忍不住小的耻辱,轻率地浪费民力,修筑长城,坚固结实,长达万里,运输调动,从海滨开始,虽然保持疆界完整,但中国内部枯竭,因而丧失政权,应是没有策略。而今,国家正遭受灾荒,连年饥馑,西北边陲,尤其严重。而朝廷却动员大军三十万人,供给三百天口粮,东方搜刮到海滨、贷山,南方搜刮到长江、淮河,然后才齐备。计算道路,大军一年都还不能集合。先到边塞的军队聚居在露天,士气已衰,武器已钝,在气势上已不可以作战,这是困难之一。边塞既然已经空虚,无法供应粮秣,从内地各郡各封国征集运送,又相互接续不上,这是困难之二。总计一个士兵三百天所用干粮,就要十八斛,不用牛力运输,是不能胜任的。而牛本身也要饲养,再加二十斛,负担就更重了。匈奴境内,都是沙漠碱地,大多缺乏水草,拿往事揣度,大军出发不满一百天,牛一定几乎全部倒毙,剩下的粮秣还很多,士兵却无法携带,这是困难之三。匈奴地区秋冬之季天气苦寒,而春夏又有大风,军队要多带炊具、木柴、炭火,重得几乎搬运不动。吃干粮饮水,经历一年四季,军队里会有发生疾病瘟疫的忧虑。因此从前讨伐匈奴的军事行动不超过一百天,并不是不想持久,而是力量不够,这是困难之四。大军自己携带物资补给品,则轻装的精锐部队很少,不能快速推进,即使敌人慢慢撤退,也无法追及。幸而追及,又被物资等拖累。如果遇到险要而难于通行的地方,大军鱼贯而进,后面马头紧接前面马尾,敌人前后夹攻,危险不能测度,这是困难之五。大量使用民力,功业又未必能够建立,所以我深深地忧虑!而今既然已经征调军队,应该让先到边塞的部队发动攻击。命令臣严尤等深入敌境,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击,给匈奴一个重创。”王莽不听严尤的建议,如同从前一样,把战士跟粮秣输往边塞,于是天下动乱不安。几年之间,北方边疆一片荒凉,野外有无人掩埋的白骨。 (二)(6分) 22.(3分)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词眼”。(1分)如起首两句中的“那知”、“忽惊”写从不知觉到陡然发现,即带有如梦初醒的意思。(1分)下片头三句是梦境的显现,结句则是梦醒后的悲哀,皆关合“华胥梦”。于是上下二阕靠这一句挈领,浑然一体,意境深沉。(1分) 23.(3分) 表现手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以今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1分) 作者情感: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1分) (三)(4分) 24.(1)(1分)有道/有德/为政以德    (2)(3分)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并非向往“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这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1分)因为孔子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德政,他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以道德教化来建设理想社会。(1分)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1分) (四)(6分) 25.(1)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  (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不以人废言 君子以文会友  (4)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5)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每小题2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四、作文(60分) 26.(60分)作文 说明:可以从整体材料把握,也可以针对某一两条“俗话”来写。评分细则: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