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ID:131136

大小:213.4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0-03-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福建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2及必修3专题一至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l00分) 友情提示: 1.本次历史考试设试题卷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7页,二大题,29小题; 2.各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交卷时,只需将答题卷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 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 这块刻石最早也要出现在秦代 2.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 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3.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4.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5.“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6. 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浓缩着丰富的历史。仔细观察右 图,该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    A. 北伐战争          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7.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 A. 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 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C. 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D. 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8.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10.“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11.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2.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4.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1910年发表的小说《新中国》中曾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 览会。地点在上海浦东”,“街头的新生事物更多……”。以下表述与材料不符的是(  ) A.作者写作的年代正处于革命前夜 B.“预言”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C.“万国博览会”演变为今天的“世界博览会” D.“街头的新生事物”有电话、汽车等 15.《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中国低价劣质的商品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             A.         B.            C.           D. 17.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该政策最有可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18.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9.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20.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的是(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生   B.“国家干预经济危机”的措施 C.“美苏之间冷战”的五十年     D.德国法西斯制造“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惨案 21.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22.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两件文物上的符号和文字,你能从中发现哪些历史信息(    )     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①由此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情况 ②从中辨识一些文字,以此印证和考证有关史实  西周铜器铭文③中国文字产生于生产生活实践中     ④中国文明与中国古代文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④ 23.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 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24.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  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有轨电车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D.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2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10分)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一 仙鹤 狮子 玉 二 锦鸡 狮子 花犀 三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四 云雁 虎豹 素金 五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六 鹭鸶 彪 素银 七 鸂鶒 彪 素银 八 黄鹂 犀牛 乌角 九 鹌鹑 海马 乌角 ——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2)从材料一二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4分)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 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1)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3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二 表1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        表2 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 比 例   年 份 比 例 1952年 0.3%   1955年 0.79% 1978年 1.9%   1975年 5.10% 1988年 3.9%   1985年 7.55% 1990年 4.3%   1990年 25.43% (2)联系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3分) 材料三  据福州海关统计,由于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一季度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5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2%;其中,出口108.3亿美元,进口4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5%和29.5%。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你认为福建应如何应对?(2分)   2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12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9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 要 原 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3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2分)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的“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5)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3分)           福建省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B B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D C B B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2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8.(1)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 要 原 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1分)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1分)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2分) 文艺复兴 借助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1分)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