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民族09—10学年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理州民族09—10学年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D:132543

大小:23.4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0-03-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场号         座位号      大理州民族09—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  二 历  史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用铅笔涂到答题卡上) 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这里所说的“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苏联确立 B. 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列宁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 俄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3.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曾有西方报刊评论道:“五年计划的四年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苏联取得“一五”计划巨大成就的原因有: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③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列宁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巴黎和会上,某国代表主张“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据此推断“某国”是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6.有人说“巴黎和会虽然播下了战争种子,但这个种子能否发芽还要看是否有合适的国际条件”,而最能提供这样的条件的是: A.《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             B.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C.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D.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7.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①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②都是在大战结束之后召开的  ③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9.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宣称:会议“伟大胜利就在于:它表明了四大国的代表可以发现有可能经由讨论,而不是使用武力来完成一项困难而细致的工作”,“因而防止了一场可能毁灭我们已有的文明的灾难”。这里的“四大国”应是指 A. 英法美苏       B.英法德意             C. 英法美日        D.中美英苏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①1933年初,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     ②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③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④ 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1940年12月,罗斯福总统发表“炉边谈话”,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罗斯福所指的“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 波兰          C.西班牙              D.法国 12.2004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二战某重大战役庆典上表示,60年前的6月6日是“令人感激的一天,自由的赢得始于那里”。所谓“感激”指的是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13.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4.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5. 1940年5月,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 A.绥靖政策     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      D.冷战政策 16.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7.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8.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19.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波兰哥穆尔卡改革的相同点是 A.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与市场相结合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21.下列国家政权变动结果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是 A.苏联       B.民主德国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22.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该学者的观点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3.观察下列《日本80年代经济腾飞》漫画,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不应该包括 : A.日本自主倾向日益强烈并确定了多边自主外交的新政策 B.日本摆脱美国控制并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分庭抗礼 C.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抬头并出现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的倾向 D.日本图谋政治大国地位并要求发挥国际公认的主导作用 24.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B.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C.知识经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而形成D.知识经济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同时地哭谈到:“晓得是今天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资本主义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那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 材料三   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5年为800美元,1976年为2700美元,1984年为7260美元,1988年为10450美元,1990年为11160美元,1991年为14200美元,1992年为15730美元,1994年为22500美元。在1994年公布的《世界经济论坛》研究报告中,新加坡在42个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以其组织能力、与外国公司的贸易与合作、国际性金融业务、强调研究和发展超过了日本等国。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1)材料一种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2分)    (2)材料二中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2分)罗斯福的“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社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重要原因。(6分)          (4)从以上各国经济发展中,对我国发展经济有何启示?(4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就有人主张建立一个国际合作组织,作为防止另一次破坏性世界冲突的有效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 ……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并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此,盟约规定了缩减军备、共同防止侵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裁……等保证条款。                    ——张贵洪《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却归于无效。 ——王斯德等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由最初的51国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把联合国看作是“让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反对把联合国作为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主张联合国的事要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管。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人教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背景,国际联盟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4分)    (3)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材料四体现了联合国的什么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国联与联合国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但两者在这方面的实际作用有很大的差别,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8分)      27.(16分)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材料二  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材料四  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      (2)材料三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欧洲联盟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4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已学知识,谈谈你对欧元问世的看法。(4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一体化对欧洲各国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2)影响:美国控制操纵联合国。(2分)方式:通过控制联合国大多数票以施加影响。(2分) (3)变化:联合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讲坛,美国已无法操纵联合国。(2分) (4)作用:以集体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分)原因:国联是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美、苏等重要大国并未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而联合国改变了这种局面,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国联虽有维护和平的“保证条款”,却没有建立起维和机制及相应机构;联合国则建立了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来维和。(2分)两者所处的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