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
高三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
C.流星现象 D.彗星的长尾
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修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打到南极点,全程1600千米。读图回答2-4题
2.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A.60°S B.76°S
C.83°S D.85°S
3.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麦克默多驱车前往南极,前进方向是
A.先向西北,再向南 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东南,再向南 D.一直向正南
4.南极洲被称为“风库”,那里的盛兴风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风 D.西南风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5题
5.下列景观示意图与该等高线图相匹配的是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读图回答6-8题。
6.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7.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下图中与M P N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四幅岛屿图,回答9-10题。
9.图示岛屿中,东侧有暖流,西侧有寒流经过的是
A.a岛 B.b岛 C.c岛 D.d岛
10.同一时刻,纽芬兰岛东部沿海海水的温度比英吉利海峡低得多,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不同 B.海水深度不同
C.受洋流影响不同 D.水面面积不同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XYZ三点截面上的剖面图及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布图。据图回答11-13题
11.对该河流流向及所处地点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X-Y-Z 东北长白山附近地区
B.X-Y -Z 华北太行山附近地区
C.Z-Y-X 江南丘陵附近山区
D.X-Y-Z 珠江三角洲附近地区
12.X处和Y处河谷形成的原因是
A.均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均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
C.均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D.均为断裂下陷而成
13.近年来,发现Z处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由此造成的后果为
A.X处的森林近年来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Y处的森林在近年来被开发为农田,导致入河的泥沙增多
C.Y处以下河段的入海口处的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凸出,下游水灾频发
D.此河流下游入海口处受到海浪侵蚀,三角洲增长缓慢
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甲乙丙三个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15.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度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17.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下面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8题
18.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
A.飞机 B.运动鞋
C.计算机 D.精密仪器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下列各题中有且只有两项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皆不得分。
读我国两个地区全年水分盈亏图,回答19-20题。
19.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丰水和缺水的月份分别是
A.2-3月 B.6-7月
C.9-10月 D.1-12月
20.关于西藏和新疆地区水分盈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越低,拉萨水分亏损越多
B.受大峡谷的影响,拉萨水分亏损严重
C.阿克苏水分盈亏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D.蒸发量越小,阿克苏水分盈余越多
右图斜线部分表示世界著名棉花生产区。据此回答21-22题。
21.斜线区域适宜棉花生长的条件主要是
A.光照强 B.降水多
C.交通便利 D.土壤肥沃
22.关于斜线区域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世界文明古国
B.石油资源都很丰富
C.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密度都较大
D.都有河流流经,且夏季流量丰富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24.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 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 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商业网点的形成比较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平原 B.政治
C.河谷 D.交通
26.若该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为干流的是
A.甲乙 B.乙丁
C.乙丙 D.甲乙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7.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
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图13,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
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读图后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图中
图中点H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B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C、D等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2)如果MN为昏线,此时与北京相同日期的范围是 。此时南半球某地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轨迹,最符合图14的四幅图中的( )
(3)如果MN为晨线,全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的范围是 ,某地这一天太阳高度的最小值是13°26′,则在出现太阳高度最小值时,太阳位于当地 方向。
28.读“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是 、 。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讯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 。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的作用是 .
29.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多个省区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大雪
暴雪
材料一:2008年2月1日06:00气压分布图。
材料二:2008年2月1日早晨六点钟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警报,右图为预报图。
材料三:为尽快打通京珠高速这条动脉,在清除道路冰雪时,大量使用融雪剂来加快冰雪的融化。
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其特点是效果好且环保,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使用在机场;另一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统称为“化冰盐”,它的价格低廉,但危害很大。氯盐类融雪剂的除雪作用有两点:除了盐类的溶解吸热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盐水的凝固点较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从而有利于排雪。据《羊城晚报》报道,京珠高速公路化冰时大量使用工业盐作融雪剂,环保专家称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各受灾地区环保部门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1)根据材料二,预报暴雪发生的省区。
(2)上述雪灾主要属于( )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地质灾害 D.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3)此次雪灾之后,在有些地方会引发滑坡.泥石流问题,这说明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使环境问题更加复杂。请你举出这一方面的另一例子。如: 。
(4)根据上述材料和你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使用融雪剂来融冰会带来哪些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5)为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可采用哪些好办法来清除道路上的冰雪,保证交通畅通。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中农业区A为 平原,B为 草原。
(2)图中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A为 业,B为 业。
(3)主要农产品:A有 ,B有 。
(4)图中山脉名称:①为 ,②为 。
(5)A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6)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差别是 。图中B农业区与澳大利亚同类农业地域类型在经营品种上的不同是 。
(7)图中B农业区发展相应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 。
(8)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可借鉴B农业区的哪些经验?